伊朗巴布教徒起义,指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伊朗的广大地区,饥荒和疫病接踵而至,南
阿塞拜疆地区有二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愤怒的群众不断发起暴动。下层阿訇的生活也日益恶化,痛恨封建主和高级阿訇的残暴统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发展把他们推到斗争的第一线,成了革命群众的代言人。他们以巴布教为旗帜,领导了反封建压迫和殖民奴役的人民起义。
起义背景
伊朗沦为半殖民地
欧洲列强的侵略和伊朗沦为半殖民地 伊朗古称
波斯。十八世纪晚期,
伊朗东北部
土库曼斯坦人恺加部族统一了伊朗,建立了恺加王朝(1794—1925年)。当时,伊朗还是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全国分为三十个省和州,各设
总督和州长,由王亲国戚充任。总督和州长有很大的财权和兵权,各霸一方,拥有实际的统治权力。封建主之间的战争以及叛乱连年不断。伊斯兰教十叶派的高级阿訇掌握教权,他们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解释《
古兰经》,成为封建王权的重要支柱。
十九世纪中期,封建生产关系在
伊朗占统治地位,国王、高级阿訇和封建主几乎占有全国的土地。农民对封建主保持着依附关系,必须把收成的五分之四交给地主,生活极端贫困。手工业者除受行会把头和包买商盘剥外,还要向国家缴纳重税。商人和小企业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毫无保障。封建割据、战乱频繁、关卡林立和贸易垄断,都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伊朗国势积弱不振,为
欧洲殖民国家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从十九世纪开始,伊朗成为英、法、俄争夺的对象。1800年至1841年间,
英国强迫
伊朗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伊朗购买土地、建立工厂、商品免征关税等特权。
法国拿破仑·波拿巴早就想把伊朗作为远征
印度的跳板。1808年法国与伊朗签订通商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俄罗斯帝国为争夺高加索统治权与伊朗发生两次战争,并于1828年强迫伊朗订约,吞并了
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的大部分和
亚美尼亚的一部分土地,勒索了二千万
俄罗斯卢布,还得到许多经济政治特权。随后,美、奥等国也胁迫伊朗签订类似的条约,伊朗逐渐走上半殖民地道路。
外国商品特别是
英国商品的倾销,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几乎占伊朗全部进口总额的90%。这不仅破坏了伊朗的封建自然经济,而且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地主要求以货币代替实物地租,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国王、
总督、州长、高级阿訇为了满足其奢侈生活,公开拍卖官职并把自己的采邑出卖给商人和高利贷者。这些买到官职和采邑的人又拼命掠夺农民,扩大了新地主阶层。外国商品的倾销使手工业者和中小商人纷纷破产。农民遭受的剥削更加沉重。
起义经过
新教派及教义
1848—1852年巴布教徒的武装起义 巴布教是
伊斯兰教在
伊朗的新教派。创始人
赛义德·穆罕默德(1820—1850年)出生于布商家庭,是一个下层阿訇。1844年,他自称“巴布”。“巴布”是门的意思,即人们所渴望的“救世主”马赫迪的意志将通此“门”传达给人民。他预言,救世主即将降临伊朗,“正义王国”即将出现,人民应作好准备,去迎接新的生活。1847年,巴布写成《默示录》,成为巴布教的“圣经”。此书宣称:人类社会是依次更迭的,后一时代要超过前一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法律和制度,各时代都有其“先知”和圣经。巴布自称他是“主”委托的“先知”,即真主与人民之间的中介人,《默示录》将取代过时的《
古兰经》。巴布的教义主要反映中小商人的利益和要求,所以提出保护私有财产、保障人身自由,经商光荣,欠债要还,统一货币等主张。
巴布及其教徒
最初只在宫廷宣传教义,幻想统治阶级改恶从善。但在1847年统治阶级迫害他们,把巴布本人逮捕和囚禁起来。以后,巴布教徒中很快出现了接近劳动群众的领袖,如农民出身的穆罕默德·阿里·巴尔福鲁什等人。他们提出了更加激进的民主纲领:废除封建特权和私有制,平分公共财产,男女平等。这些要求深受下层群众的欢迎,巴布教徒的队伍迅速扩大。
1848年9月,
伊朗国王死后,统治集团内讧。巴布教徒利用时机,首先在马赞德兰省举行起义。起义者击溃了当地封建武装,夺占了
伊斯兰教教徒认为是圣地的塞克·塔别尔西陵墓。他们在这里修筑城堡,平分财产,实行共餐,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起义者多次打败国王的军队,推动了各地巴布教运动,到1849年2月,全伊朗的巴布教徒增至十万余人。这时,国王增派重兵,并用
大炮轰击起义据点,也没有得逞。后来,王军采用欺骗手段,假惺惺地许诺,只要余下的二百多战士放下武器,就可保全生命和给予自由,当起义者走出陵墓时,反动派就背信弃义把他们全部杀害。
结局
马赞德兰省的起义被镇压了,巴布教徒运动仍在继续发展壮大。1850年5月,巴布教徒又在赞兼、尼里兹等城市举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起义。一万五千名的起义者占领了赞兼城的东半部,英勇抗击王军的进攻。当年12月,王军用大炮几乎轰平了赞兼城,巴布教徒浴血奋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赞兼起义失败后,
伊朗南部尼里兹的起义者仍在坚持斗争,进行游击战。在狱中的巴布还同教徒保持着联系,使统治阶级惊恐不安,正如首相弥尔札·塔吉汗在给国王的奏摺中所说:“巴布一日不死,他的教徒的起义就一天不停”,为了铲除心腹之患,1850年7月,国王下令处死巴布。
1851年到1852年,巴布教徒一再掀起起义,但由于脱离群众,很快都被政府镇压下去了。
历史评价
巴布教徒起义是一次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伟大斗争,它是十九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斗争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义的主要矛头指向外国
资本主义的代理人恺加封建王朝,因此,在客观上它具有反对外国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性质。这次起义以农民为主力,而起义的领导权掌握在商人和下层阿訇手中,他们没有提出,也不可能提出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以广泛发动农民,这就是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