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海上运输的利益,尤其是在主要殖民国家之间,海运是连接本土和殖民地的关键途径。在战争时期,通过劫掠敌方的海上交通线,能够扰乱其正常的经济秩序,甚至可能阻断或完全封锁关键物资如粮食、燃料、武器、弹药以及增援部队的运输。当面对相对较弱的对手时,海军强国往往会直接使用作战军舰实施封锁。这一策略在
英国最为显著,特别是在18世纪至19世纪末期,英国多次采用近距离封锁的方法,即派遣作战舰队直接封锁敌国港口,并利用轻型快速军舰追捕逃脱的船只。然而,随着19世纪末至20世纪科技的发展,火炮威力和射程大幅提高,岸防炮对近距离封锁舰队构成的威胁增加;同时,由于主力作战舰艇转向蒸汽动力,需要大量燃料支持,但在海上补给困难;加之
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相对减弱,因此英国海军逐渐转向远距离封锁,并加强了对
商船的拦截力度。相比之下,海军力量较弱的国家也不甘示弱,他们可能会使用正规军舰进行海上破袭,通常选择小型、快速的巡洋舰,甚至是潜艇。此外,为了弥补正规作战舰艇的不足,这些国家也会使用伪装巡洋舰。这类舰艇通常由商船改造而成,速度较快,以便更接近目标,通常伪装成无武装商船,并可能悬挂中立国或敌国国旗以掩盖真实身份。伪装巡洋舰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较弱,航速相对于快速军舰较慢,无法与正规作战军舰匹敌,也不会参与战列线的会战。在日常活动中,它们通常会刻意避开敌国正规作战军舰的活动区域。
德国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曾使用伪装巡洋舰对
协约国进行袭击。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海鹰号(SMS Seeadler),原为悬挂
美国国旗的
三桅帆船巴尔马哈通行证号,在运棉过程中被
英国皇家海军拦截,随后被德国潜艇U-36截获并改装为袭击舰。1916年12月21日,在新任船长
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的带领下,
海鹰号伪装成挪威木材运输船,成功突破
英国封锁进入
大西洋,之后穿越太平洋,最终因触礁结束了其袭击舰的生涯。在此期间,海鹰号袭击了16艘协约国
商船,仅有1名目标船员丧生,而自身船员无一伤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发生了罕见的改装商船间的战斗。
德国的特拉法加角号(SMS Cap Trafalgar)是由客轮改装而成的袭击舰,配备有火炮;而英国的卡尔马尼亚号(RMS Carmania)同样由客轮改装,用作武装商船巡洋舰,负责船队护航和猎杀
反法西斯同盟煤船及小型袭击舰。1914年9月14日,两舰在巴西附近的特林达迪海域相遇,经过一番激战,卡尔马尼亚号最终获胜,尽管自身也遭受重创。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再次使用伪装巡洋舰进行活动。这次出动了两批,每批六艘,总吨位在8000至1万吨之间。许多舰只来自
冷藏船改装,航速更快,配备了火炮、小型火炮、
鱼雷和侦察用的
水上飞机。二战中最著名的伪装巡洋舰战例发生在鸬鹚号(German auxiliary cruiser Kormoran)击沉
皇家澳大利亚海军巡洋舰悉尼号(HMAS
悉尼)的事件中。1941年11月19日,悉尼号在追击一艘
商船时遭鸬鹚号突袭,尽管悉尼号进行了反击,但最终未能阻止鸬鹚号的猛烈炮击,导致悉尼号沉没,船上人员全部遇难。
鸬鹚号也在战斗中受损严重,最终沉没。
意大利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征用了四艘快速运输船,原为意大利皇家香蕉专卖公司的
冷藏船,后改装为伪装巡洋舰。其中拉姆布1号和拉姆布2号参加了破袭行动,但均未取得战果。拉姆布1号在
印度洋南部遇袭并被击沉,而拉姆布2号在日本被扣留并改作运输船。拉姆布3号在
地中海担任船队护卫舰,意大利投降后被
德国夺走并改作
布雷舰,最终被盟军飞机击沉。拉姆布4号的改装计划并未完成,而是改作医疗船,后被
英国皇家海军夺取并在一次空袭中被击沉。
日本在
太平洋战争中也使用了伪装巡洋舰,称为“特设巡洋舰”,其中包括爱国丸号和报国丸号。这两艘舰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执行破交作战任务。报国丸号在1942年的行动中被击沉,而爱国丸号在1944年的特鲁克空袭中被
美国军队击沉。
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因其强大的海上控制力,无需部署伪装巡洋舰进行破袭。相反,英国依靠海上运输,因此改装了许多武装商船作为船团护卫。这些武装
商船通常由客轮改装而成,吨位较大。此外,英国还在两次大战期间部署了伪装
猎潜艇(Q-ship),用来对抗
德国的无限
潜艇战。这种伪装猎潜艇伪装成商船,吸引敌方潜艇出现后再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