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乡
河南省宁陵县城郊乡
城郊乡位于宁陵县城周围,人民政府驻城内东南隅崇文路东端。总面积34.33平方公里。辖25个村委会,75个自然村,208个村民组,7200多户,30556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其中回族2000多人大部分都以务农为主。
历史沿革
由于城郊环抱着县城,明代城郊分别属长乐、崇义县、迁善、来远四乡所辖。民国初期,全县设5个区,城郊属中区。民国30年(1941年),日伪县政权将全县划分为3个区,城郊属一区(城关区)。民国34年(1945年),区以下联保改设为乡镇,城郊属沙随镇(即今城关镇)。民国35年(1946年)废区,改划为2乡2镇,城郊仍为沙随镇。同年9月,又划为2镇5乡,城郊属新吾镇(即今城关镇)。
1949年宁陵解放,全县设5区1镇,城郊属三区(设在县城),张老庄、吕茂公、石井为乡。时乔九庄、刘油坊、陈克常、前桑等4乡为二区所辖。1951年,全县设6区1镇,城郊仍为三区(设在县城),时吕茂公、张老庄、乔九庄、前桑、刘油坊等为乡。1955年,全县撤消区建制,合并为32个乡镇,城郊属城关镇,时陈克常、吕茂公为乡。
1957年,全县合并为17个乡镇,城郊仍属城关镇。1958年,全县撤乡合并为13个人民公社,城郊属城关人民公社。1960年5月,撤销宁陵县建制并入睢县,城郊归属宁陵镇(设在县城)。
1961年恢复宁陵县建制。1962年9月22日,增设城郊人民公社。1965年5月,将城关镇、城郊乡合并为城关人民公社。
1977年,重设城郊人民公社和新设魏寨人民公社,将原来城郊管辖的徐大庄村委划归魏寨公社管辖。
1981年,撤销魏寨人民公社,徐大庄村委重新划归城郊公社管辖。1983年12月,撤消人民公社建制,城郊人民公社改为城郊乡。至今。
2011年7月,城郊乡北部王桥、乔园、石井、吕茂公、后址庄、陈庄6个村民委员会划归县产业集聚区代管。
行政区划
城郊乡位于宁陵县城四周。辖西马楼、四门庄、孟楼、石井、胡二庄、李子荐、乔元、胡三庄、刘油坊、段庄、洼尔庄、李七庄、陈克常、李庄、八里井、徐大庄、王桥、王义宾、吕茂公、张老庄、陈庄、东马楼、乔九庄、八里屯、三里河、后址庄、郭英26个行政村。
2011年末,城郊乡辖20个行政村:四门庄、孟楼、胡二庄、李子荐、胡三庄、刘油坊、段庄、洼尔庄、李七庄、陈克常、李庄、八里井、徐大庄、王仪宾、张老庄、东马楼、乔九庄、八里屯、三里河、郭英,下设15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城郊乡辖25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崇文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城郊乡地处宁陵县南部,东接乔楼乡,南邻程楼乡,西连阳驿乡,北接城关回族镇,行政区域面积34.33平方千米。
水文
城郊乡境内河流有大沙河、下清水河、崔刘沟、吴王沟、黄茶沟、宁逻沟等15条。河流总长225千米。
自然资源
城郊乡有耕地面积2.8万亩。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城郊乡总人口23900人。城镇人口1320人,城镇化率5.5%。总人口中,男性13600人,占56.9%;女性10300人,占43.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64.8人。
截至2018年末,城郊乡户籍人口为30556人。
交通
城郊乡交通便利。连霍高速、豫04省道横穿东西,宁公路、宁孔公路、宁张公路、宁逻公路贯通全境,2004年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经济
综述
2011年,城郊乡完成财政总收入1166万元,其中,地方性财政收入5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5元。
2018年,城郊乡有工业企业47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个。
第一产业
2011年,城郊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4402万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5万吨。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蔬菜专业村1个。2011年,蔬菜产量2980吨。
城郊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养殖场8个,养殖专业户146户,养殖专业村4个。2011年,生猪饲养量4.1万头,出栏2.2万头;羊饲养量4.6万只,出栏2.9万只;家禽饲养量24.4万羽,上市家禽6.5万羽。
生产条件
该乡地势平坦,土质多为沙质。耕地面积41370亩,人均1.16亩。境内有大沙河、下清水河、吴王沟、黄茶排水沟等主要骨干河道。2007年全乡有大中型拖拉机62台,小型拖拉机581台,机引犁779台,机引耙377台,旋耕机66台,机引播种机168台,排灌机械896台,联合收割机39台,机动脱粒机713台,农用运输车1779辆,水泵1211台,秸秆粉碎还田机55台,柴油机133部,电动机763台。拥有机井800眼,有效灌溉面积达2263公顷。
农业发展
该乡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农作物。1989年,粮食总产3453吨,棉花总产49吨,油料总产794吨。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乡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棉花和油料生产。1991~2000年,粮食总产和油料总产一直稳定在1万吨左右。棉花总产稳定在300~500吨之间。2007年,全乡粮食总产达21361吨,其中夏粮14280吨;油料总产1781吨,其中花生总产1495吨。水果总产555吨,其中酥梨总产435吨。蔬菜总产22367吨。农业总产值达104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6元。
该乡现有新农村试点村1个:李七庄村;专业村1个:后址庄蔬菜专业村,主要生产韭菜等。
第二产业
城郊乡以床垫加工、食品加工、纺织生产为主导产业。
2011年,城郊乡工业总产值达到7.6亿元,比上年增长18.8%,企业28家,职工4200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2011年,企业实交税金总额470万元。
经济发展
县工业聚集区、西河工业园区坐落在境内。该乡先后办起了食品加工、席梦思、菱镁制品、造纸、曲酒、刺绣等工业企业。至2007年底,全乡拥有工业企业34家,工业总产值达44895万元。财政收入达245万元。
城郊乡“三化”
一、新型工业化的主导效益不断突出:全乡现有规模企业28家,鑫玉耐材、欧瑞工艺、东星家具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了以家具加工、床垫加工、柳编加工和食品加工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继续增强:全乡沟河畅通,井井通电,开发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良田示范方2万亩,年产优质小麦1250万公斤,玉米1300万公斤;全乡畜牧业发展迅速,建成了养殖专业村4个;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4811元。
三、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全乡充分发挥新型农村社区在新型城镇化中的战略基点作用:一是突出规划先行,按照“环境优美、功能完备、产业配套”的原则高标准完成全乡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详规;二是是充分发挥政府指导、村委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作用,并多方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难题;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和示范建设。一方面突出建设东方港湾社区和金地家园社区建设,同时以点带面,带动全乡乃致全县新型农村社区的健康发展。
第三产业
商业
2011年末,城郊乡有商业网点26个。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70万元;农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1260万元;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361万元。
2011年末,城郊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亿元。
获得荣誉
城郊乡已呈现出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的良好趋势,可以说政通人和、充满生机。城郊乡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红旗渠精神杯,连续五年被省市授予林业生态建设先进乡,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优质服务先进乡,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信访稳定工作先进乡,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建设先进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妇联、全省科普示范乡、全省农机平安建设示范乡、全市城镇化发展强乡镇和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全县乡镇综合排序位居前三名,2012年获得全县创业杯“金杯”。
社会
教育
全乡现有初中2所,小学17所,在校学生45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
2011年末,城郊乡有幼儿园8所;小学9所,中学1所,中小学在校生1620人,教师488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城郊乡有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3个,专业技术人员45人,农村实用人才12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城郊乡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5个,藏书1.8万册。有民间腰鼓队3个,龙灯队1支,坠琴演唱队2支。2011年末,有线电视入户率80%。
2011年末,城郊乡有体育场地2个(其中学校体育场1处,公共体育场1处),体育锻炼点10个。有3处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城郊乡有乡卫生院1个,村卫生所20个;病床85张。专业卫生人员4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万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郊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6户,人数165人,支出3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47户,人数1086人,支出94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对象84人,支出13.2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24张,集中供养农村五保人员24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6.5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城郊乡有邮政代办点20个,单程投递总长3.6千米,发行报纸、期刊9.6万份(册)。服务网点1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76门。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城郊乡有变压器107台,高压输电线路74.7千米,用电总量920万千瓦小时。
境内有35万千瓦和11万千瓦变电站,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县第二水厂就坐落在该乡境内。
文化
城郊乡因地处宁陵县县城近郊得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水文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交通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获得荣誉
社会
教育
科学技术
文体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邮政电信
基础设施
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