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蛙
蛙科美洲水蛙属动物
豹蛙(学名:Rana pipiens),又名斑绿蛙、北美豹蛙、美洲豹蛙、草蛙,现产于北美洲,常用于教学或作实验材料,所以又叫“达尔文的青蛙”。由于身上的斑点花纹非常象豹子,因而得名。在1978年之前一直较为常见,1978年之后淡出公众视线,现在可能已经灭绝。
形态特征
豹蛙体长5~13公分(2~5),灰色、绿色或褐色,纵长的背脊颜色略淡。其背上、两侧及四肢有大及圆的黑点。每个黑点一般都有环围绕。由眼睛开始延伸至背部有一对背侧褶,这对背侧褶一般较为浅色或呈粉红色。由鼻孔、眼睛下至鼓膜有一条淡色的斑纹,一直延至肩膀。腹部呈白色或淡绿色。瞳孔呈金色,趾上有蹼。
豹蛙蝌蚪呈深褐色或灰色,下方有细小的疙瘩。尾巴呈淡黄褐色。
生态习性
豹蛙生活于沼泽地、低草地及池塘,常远离水域。豹蛙的蝌蚪吃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有时也吃死蝌蚪或其他更小的无脊椎动物。成年豹蛙吃它们能够捕捉到的东西,包括昆虫、无脊椎动物或小的脊椎动物,如老鼠和鱼。豹蛙的适应性非常强,食物来源也比较充足。豹蛙可以栖息在广泛不同的地方,它们会在池塘、沼泽及水流缓慢的河流出现,一般会藏身在有丰富水中植物的地方。它们适应了寒冷的气候,在海拔3000米处仍有它们的踪迹。雄蛙会在春天及夏天发出像打鼾的声音。豹蛙会于每年3月至6月春天时繁殖,每次会产达6500颗卵,蝌蚪会在产卵的池塘中完成变态,约需70-110天时间,变态后的豹蛙只有2-3厘米长。豹蛙在加拿大西部曾甚为普遍,但于1970年代开始减少,相信是因如酸雨般的污染所造成,它们的数量仍未能回复以往的水平。
豹蛙会被不同的动物所猎食,如蛇、浣熊、其他青蛙及人类。它们的皮肤不会分泌味道差的体液,只依靠速度来避开猎食者。它们会吃蚂蚁、甲虫苍蝇植物病原线虫及细小的青蛙,甚至可以吞下鸟类及束带蛇
灭绝原因
其一,豹蛙的栖息地干旱少雨,只有春季降水才多一点,水资源非常宝贵,人类为了饮用和浇灌,想方设法保护春季雨水。由于人为地改变了雨水的聚集和储存,在很大程度上使豹蛙失去了繁殖的基本条件。其二,当地居民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在豹蛙的栖息地引进了牛蛙和鲑,但它们恰恰是豹蛙的天敌。它们不但吃豹蛙的卵,甚至也吃成年的豹蛙。1960年中期,豹蛙的数量开始急剧减少。1979年以后,豹蛙就非常罕见了。终于有一天,豹蛙忽然神秘的从人类的眼皮下消失了。豹蛙是北美洲在现代灭绝的惟一蛙类。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
灭绝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