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镇位于
府谷县东北部,距离县城50公里,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1个社区居委会,镇政府所在地有驻镇事企业单位22个。全镇有1356户,6014人,其中农业人口5158人,属纯农业乡镇。
历史探源
麻镇就是麻地沟,因这里设过镇,就被称麻镇。麻镇是个很古老的地方,位于
明长城与黄甫川交叉点的西岸,背枕东城,俯瞰黄甫川。它前后有两道沟流入黄甫川,猜想古时沟内多种麻,就有了“麻地沟”这个地名,那时人们的穿着还是麻衣葛布的时代,麻显得很重要。
麻镇的古建筑保留最完好的是大庙,
麻镇大庙始建于明朝初年,以后累经扩建,到清朝
乾隆三十六年重修时,已经成为规模宏大的
庙宇建筑群。重修时请教了五台高僧,取名为龙兴寺。其他庙宇还有很多,均已毁坏,不复存在。最可惜的是
魁星楼。魁星楼位于南口子以内百米处中山大街上,底层门洞贯通,上有两层楼阁,雄伟壮观,曾是麻镇人引为骄傲的标志性建筑,人们习惯称南阁楼。不幸的是南阁楼在1953年端午那天毁于
龙卷风。
麻镇古民居原来多楼阁,和黄甫有类似的风格,清同治七年(1868)十一月回民起义军入境(民间所谓贼
回族造反),麻镇与沙梁、哈拉寨、古城一样,惨遭抢掠,楼房多毁于战火。后来建筑多为平房。麻镇完小过去所占旧院,建筑风格特别,此院为
灵石县王家(
王家大院那个王家)所建,风格和王家大院一样,不同于其他起脊瓦房两面出水,而是向内一边倾,叫做肥水不外流。
明清时期
麻镇一带现存
明长城,东起墙头,西至花马池(今
盐池县东北),为明成化十年(1474),延绥
巡抚余子俊负责修筑。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7),为了发展蒙汉贸易,延绥境沿边开放了十处互市,黄甫为其中一处,麻镇在边墙脚下,为黄甫川蒙汉贸易入口处,麻镇的北门和南门至今仍叫北口子和南口子。长城沿线有好多地方叫口子,长城与清水川交叉处叫口子,麻镇也是口子。明清时期蒙汉人民来往出入必须经过口子。所谓“
走西口”的说法源自
河曲县,河曲保德忻州一带的人西渡黄河由麻镇这个口子出去,然后就“头一天住古城,第二天住纳林”,一直走下去,到
内蒙古自治区一带谋生,就是走西口。
黄甫川蒙汉贸易从嘉靖年间开始,一直到
清代中叶,久盛不衰,道光达到顶峰,当时有“金黄甫银麻地沟”的说法。此后黄甫川蒙汉贸易的中心就逐渐由黄甫向麻镇转移。到了晚清,
府谷县境内蒙汉贸易以沙梁、哈拉寨、古城为最盛,其次就数麻镇。
清末民初,麻镇为全县最大集镇,商贸兴隆,近则内蒙古、
河曲县、
神木市、
榆林市,远则京津诸路客商,纷纷麇集于此,时有货栈36家,居民万余,为
陕北地区一带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民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是麻镇最繁华的时期,当时的麻镇由三条大街围成一个
直角三角形。靠河南北方向叫桥头街,靠北东西方向叫
东大街(群众叫东合浪),中山大街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由西门贯穿南圪坨直达南口子,南圪坨则为中间广畅各条街上手工作坊林立,商号鳞次栉比,名气大的商号有广和水、义盛源、天协源、集义公、丰盛高、义信亨、复德成、阜元兴、义和永、德义生、复义兴、三义堂、义兴漏广丰源、百草堂(药铺)、双胜栈、恒义堂、德义源等。手工业门类齐全,艺人众多,光制作爆竹烟花的炮铺,就有十几家。
大同市、
河曲县等地的富商纷纷逃难到麻镇,一些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也聚集于此,加上驻军,人口猛增,消费加大,市场空前繁荣。据周围乡下老年人回忆,当年麻镇是个最杀货(能卖动东西)的地方,肉类瓜果蔬菜等产品,不管什么时候,拿去多少能卖多少。
麻镇人戏剧欣赏能力普遍较高,在麻镇演戏,演员稍出差错,台下就有人责难。同时本地也出了一些民间艺人,其中最出名的有全孝先、
丁喜才。全孝先能创作诗歌小剧,善表演,会魔术,解放后多次参加民间艺人汇演,曾获表演
一等奖;丁喜才演奏的《尼姑思凡》、《
五哥放羊》等节目,曾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丁后来一直在
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丁家本是祖传的打玩意儿(二人台)出身,以家庭成员为单位,最初每年割洋烟(
罂粟)时到
内蒙古自治区萨县一带洋烟市上演出,挣洋烟抽。此外还有冰巴凉老汉(本姓张,旅麻榆林人)亦小有名气。
繁荣的麻镇成了晋陕蒙交接地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有一个说法是“南有
重庆市,北有麻镇”。
国民政府向大后方转移,迁到重庆,晋绥人向麻镇转移,仗着
黄河天险,在这里安定下来。麻镇和重庆确有相似之处。
麻镇一带民风古朴,自明朝开放边贸以来,买卖人一直奉“经商信为本,买卖礼为先”为准则,后来虽有外商大量拥入,但此风不改。经营同一商品的店铺,价格也同一,要涨俱涨,要贱都贱,货真价实,不搞投机生意,不坑消费者。只要认识,不带钱,可以少给,可以赊欠,欠账者也会把钱如约送来。所以麻镇一带的人有“君子”的美誉。
新中国时期
麻镇于1948年1月解放。1948年1月18日夜,晋绥军区三十一团(原神府支队)从黄甫出发,黎明由胡家梁顺山而下直抵麻镇。多年驻守麻镇的国民党准旗保安部队的黄(文庭)郝(德明)二团猝不及防,立时溃退,麻镇遂解放。3月,麻镇、
河曲县四区、
内蒙古自治区准旗部分地区,划建河府县,县政府设在麻镇,县委书记兼县长赵展山,麻镇设为市,市长王富才。九月撤销。
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麻镇过去文化艺术、各种制作工艺、
食品加工等方面都兴旺发达过。恢复过去门类齐全的手工业既无可能也无实际价值,但一些传统的技法一定要保留和继承下来。
当代时期
经济概述
麻镇位于
府谷县东北部,麻镇在农业生产方面注重产业结构合理调配,在稳定发展玉米、糜子、谷子、
荞麦、
阳芋等传统作物种植。在发展特色种植的同时,响应国家号召。麻镇是府谷县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交通便利,集贸市场繁荣,小商品经济和副业、
加工业也是本地的主导产业。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部分村子户均年收入在万元以上。
农业生产
麻镇在农业生产方面注重产业结构合理调配,在稳定发展玉米、糜子、谷子、荞麦、土豆等传统作物种植的时,建成了1800亩旱窖集雨双沟覆膜绿豆基地、500亩日本小黄谷子种植基地、3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200亩良种
阳芋种植基地、700亩瓜菜种植基地。在发展特色种植的同时,响应国家号召,实施了8595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
沙棘24000多亩,建成了1000亩稀有果种——
海红果基地。麻镇镇政府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实施了“五个千亩”工程,并逐步形成基地。在贾家湾、后庄、埝墕三个行政村种植了“沁州黄”谷子1000亩,并与天漠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按每公斤2元收购;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农户﹢企业”优势互补,实现双双赢。
二是鼓励养殖业发展,建成小规模养鸡厂2个,建成小规模养猪厂2个。同时还引进优质良种山羊25只,目前畜牧养殖业成为麻镇农民增收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三是培植“一村一品”后续产业。引进
黑龙江省康派尔集团食品加工技术,办起以加工花生为主的东华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将启动二期工程,进行果品加工。对麻镇街、杨家村以杏瓣加工为主的小作坊、小手工予以重点扶持和培植,为他们提供资金、信息、销售、产品注册等方面的扶持。
四是引进农机具,扭转传统农作方式。全镇购回多功能粉碎机128台,碾米机8套,玉米脱粒机146台,点播机22台,手扶拖拉机29台,发动群众购置农机具,做到科学安排,不误农时。刘家坪、前尧湾、坪伦墩、后庄等川道地区80%的土地实行农机耕作、点播,减轻了劳动负担,减少人力物力的的投入,充分发挥了农机的优势作用。
五是大力实施沼气工程。在埝墕、前尧湾、刘家坪三个行政村建造
甲烷池共150眼,其中刘家坪行政村被列入市级沼气示范村。
农副产业
实施了万亩草场建设,发展舍饲养羊8000多只,羊子存栏数达13000多只。在镇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引导下,新发展规模养鸡户2户,鸡存栏约4000羽,养猪户1户,猪存档达300头。
旅游资源
麻镇人杰地灵,传统文化蕴积深厚,黄甫川纵贯南北,
明长城横亘东西。境内有保存比较完好的明代长城、峰火台、杨家峁智通寺和该县最大的
庙宇群——始建于明代的
麻镇大庙(
龙兴寺),是该县的旅游亮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