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庵,位于
山东省青岛市境内的崂山
王哥庄街道办事处前。原为佛教古刹,明代
天启二年(1622),道士李真立扩建改为道庵,
清代康熙(1622—1722),杨绍慎复加修缮,殿宇宏伟,极一时之盛。
在山东省青岛市境内的崂山王哥庄前。据《
崂山志》记载:原为佛教古刹,明代天启二年(1622),道士李真立扩建改为道庵,清代康熙年间(1622—1722),杨绍慎复加修缮,殿宇宏伟,极一时之盛。
修真庵的创建年代现已无可考,明天启二年(1622年),全真道人李真立来到
崂山区,他见此处“前横清溪,遥环群山,处市之中,而尘嚣不染”,遂大兴土木,盖起一座占地40余亩的庙宇,取名“修真庵”。该庵前后两门,“地既宏阔,殿尤轮奂”,正殿祀三清,后为玉皇阁,东祀文昌君,西为
王母娘娘殿,加上道舍、钟鼓亭等建筑共计100多间。嗣后清嘉庆、
光绪年间皆有续修。因地处崂东要塞,香火一直十分旺盛,尤其是每逢正月十六日庙会这天,更是人山人海,万户空巷。一代文豪
蒲松龄来崂山游历时也曾在此住宿。
边永清,字震,号玄隐道人,祖籍
保定府满城(今
满城区),原是
朱由校乾清宫管事西协兼视忠勇营提督太监。明亡后,他与同是太监的杨绍慎携养艳姬、蔺婉玉等4名宫女携带金银珠宝,化装成乞丐逃至
崂山区,先是被
百福庵道长蒋青山收留,不久到修真庵出家,边永清改名边静宁,杨绍慎及跟随他们的4名宫女也同时出家入道。养、蔺二位本是宫中的御用乐女,当了道姑后,每天跟随师父诵经打坐,很快对道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道士的经歌既有词又有曲,是
民俗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
边永清与她们一起精心研究道乐曲牌,并发展创新,其创编的大型祭悼曲牌《离恨天》、《六问青天》、《山丹花》等流传至今仍在沿用。
边永清约于清
康熙十年(1671年)去世,修真庵由杨绍慎继任主持。其间部分屋宇曾因地震被毁,杨绍慎率众募资重修,功成,请
进士张若麒撰文立碑为记。此后修真庵几经兴衰,至清末民初时,仍有道众20余人,庙产300多亩。1914年9月,
日本侵略军从
仰口湾登陆时,曾有炸弹落入该庵,幸未造成大的损失。建国后该庵顷,在其原址上建起了楼舍厂房。
“野草连根煮,生柴带性烧”、“拨云寻路出,侍月叫门开”,这是修真庵庙门上的对联,如此雅境,难怪会吸引
边永清这些曾享过无数荣华富贵的人撇家舍业,在此安度余生,终老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