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自然博物馆也称赣州市博物馆,位于赣州市中央生态公园西侧,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综合性的大型博物馆,2020年12月,赣州市博物馆被评为
国家一级博物馆。
赣州自然博物馆于2013年4月并入赣州市博物馆,2015年12月31日对外开放。占地61亩,总建筑面积28500平方米,陈展面积10300平方米。
赣州自然博物馆馆藏古代文物和自然标本2万余件,珍贵文物2505件(套),藏品涵盖了历史文物、客家民俗文物、革命文物和动植物、化石矿产标本等,以古代瓷器、字画以及客家民俗文物见长。特色藏品有赣州七里镇窑出土的褐釉同心圆纹乳钉罐,玉虹塔出土的双流砥柱铁元宝,东汉拜图砖,历代陶瓷器,名人书画等。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赣州自然博物馆建设项目选址位于赣州中央
生态公园南侧
章江新区,是赣州市委、市政府为提升赣州城市品位,确立四省通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服务赣州300多万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和推动赣州旅游经济发展,作出的又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建成后将成为集标本收藏、科普教育、旅游服务、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
自然博物馆。
敲定设计方案
2009年7月,经过有关专家的层层评审和赣州市委、市政府一次性审议通过,赣州自然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最终敲定。 在此次入围的四个设计方案中,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以钨晶花为整体造型的设计方案,以其简洁时尚,立意新颖,突出赣南为“世界钨都”特色的独特创意脱颖而出,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成为最终方案。
奠基施工
2009年10月1日,赣州自然博物馆奠基。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建成正式对外开放。
并入赣州市博物馆
2013年4月,
赣州市自然博物馆并入赣州市博物馆,位于
章江新区的赣州市自然博物馆在建工程提升改造为赣州市博物馆新馆,于2015年12月31日对外开放。
2020年5月19日,赣州市博物馆被评定为江两省首批博物馆融合发展示范单位。12月21日,赣州市博物馆被评定为第四批
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1年6月10日,赣州市博物馆研学中心正式挂牌成立。12月,赣州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设计布局
赣州自然博物馆由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以钨晶花为整体造型,占地面积为61亩,
投资估算约2亿元,由博物馆中心楼、天文馆、植物园、生态休闲等四个功能区组成。共有4层,地下室1层,整体高度低于 24 米。设计结合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两者互相交映,虚实相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一方面沿湖,一方面沿主轴线,这几点使其成为了一处具有地方特色和
建筑美学的城市地标。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客家摇篮—客家南迁第一站
展厅分为客家源流和经济文化两大篇章。
历史源流篇
历史源流篇展览以时间为序,用文物说话的形式,将各个时期在
赣州市地区出土的文物,在整齐的柜内空间一一罗列,结合各时期的重点内容及文物背后的故事线索,用沙盘模型、创作半景画、主题雕塑等形式分别将赣州的自然与原始生活状态、几经战乱后由中原迁徙至此的赣州先民讲述给观者。结尾落在了以赣州繁衍生息的客家人为中心向世界各地发展衍播。一部来自全球的客家人采访纪录片将客家的辉煌历史推向高潮。
经济文化篇
经济文化篇以并列关系讲述了客家人的耕读劳作、通商
科学教育、人文民俗等十部分内容。空间氛围营造上较为活泼,色彩运用丰富,组团式陈列。开篇以修建大庾岭路为楔子表现驿路的开通承启了客家民系的壮大,形式上以两幅通高创作画分别表现了修路的艰险与通路的欣欣向荣。随之而来的耕作、手工、冶矿等劳动力的提高在空间中以重点展示事件为主,四周围绕文物的形式展示。
博雅教育与民俗则以场景复原的展示手法将观者带入到客家人生活的街巷去感受客家人的
私塾、婚娶、祭祖等传统文化。将客家人历史的严谨与经济文化的生动形成对比。
植物园—姹紫嫣红的世界
植物园展厅温度常年控制在26
摄氏度左右,展厅分为
热带雨林展区和沙漠植物两个展区。热带雨林展区内,通过展示的植物可以看到奇异现象如板根、绞杀、独木成林等。在沙漠植物展区内,可以感受到沙漠植物的顽强及多样的形态。整体植物的设计理念,充分运用景观手法营造雨林、沼泽、沙漠的自然生境,为植物展览提供了更为鲜活的展览环境,使游览者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植物的美丽,加深游览印象。
丰饶赣州—历史宋城,千年古都
丰饶
赣州市展厅,位于赣州市博物馆二楼,整个展厅空间划分为“秀丽山川”“绿色宝库”“大地馈赠”“文明生态”四个单元。展厅通过展示赣州土地辽阔、多山多水的地貌;赣南大地动植物的多样性、中药材和
经济作物;
钨矿,
稀土等优势矿种、矿物和矿床的成因;自然保护区建设、矿产资源保护等可持续的发展,全方位的展示了赣州的丰饶。服务设施方面,配套有模拟航空机舱的
多媒体显示仪,帮助观众了解赣州的资源。
七里镇窑—感受七里镇文化
七里镇窑展厅,位于赣州市博物馆三楼,展柜内展示了赣州七里镇窑烧制的青釉瓷、乳白釉瓷、青白釉瓷、褐釉瓷、仿
漆器酱釉瓷、黑釉瓷、棕黄釉瓷、黑釉
窑变结晶釉瓷、仿铜器硬陶等类陶瓷。在七里镇窑所烧制的所有陶器中,以不同釉色和
纹饰的乳钉罐、仿漆器酱釉器皿、青白釉仿铜器兽首鹰爪三足鼎炉与仿青铜器陶鸟纹炉等最具特色。其中,褐釉乳钉罐柳斗纹茶罂曾远销
日本等国,并成为日本户窑仿制的中国产品。
防震减灾—科学改变生活
赣州市防震减灾科普展厅,位于赣州市博物馆一楼西侧。地震是群灾之首,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介绍
地震带的分布、监测地震的仪器、地震来临前的预兆、
地震波的传播、抗震房屋结构、赣州市发生地震时应急避难场所等内容,目的是提高市民自身的防震减灾意识,达到以科技体验地震,以知识保护生命的目的。
恐龙奇观—起回到中生代
恐龙奇观展厅,位于赣州市博物馆一楼东侧。展厅由“恐龙之前的演化乐章”“恐龙嘉年华”“恐龙之后的生命华彩”三个篇章组成。展厅通过恐龙骨架组合、大量种类的恐龙蛋、哺乳动物标本等场景的展示,揭示了恐龙从诞生到灭绝的全过程以及给我们留下的猜想。展厅再现了恐龙之前的演化景观、恐龙时代的海陆格局、恐龙时代的陆地生境、恐龙的起源、恐龙的繁殖以及
恐龙灭绝等场景。
临时展览
盛世之器—清代康雍乾时期景德镇陶瓷珍品展
2023年9月8日,由
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指导,赣州市博物馆、
景德镇陶瓷馆共同主办的“盛世之器—清代康雍乾时期景德镇陶瓷珍品展”在赣州市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清代康雍乾时期景德镇陶瓷珍品108件/套。展览目的旨在通过展示清代康雍乾时期景德镇陶瓷的精湛技艺、丰富品种和独特风格,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魅力。
留有余温—赣南手艺人牵手学子传习特展
2023年8月22日至8月27日,由
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赣州市博物馆主办,赣州市客家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留有余温—赣南手艺人牵手学子传习特展”开幕仪式在赣州市博物馆举行。展览包含
擂茶制作技艺、
宁都县传统手工打锡技艺、古籍修复技艺、客家纸雕制作技艺等十项手工制作技艺,同时展出百余件赣南地区精美的手工技艺作品,另外展览还在在现场开设了手工技艺体验课堂。
妙想天开书法展—书法拓片
2022年3月15日,由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主办,赣州市博物馆、
襄阳市博物馆承办的“妙想天开:
米芾的书房——襄阳市博物馆藏书法拓片展”在赣州市博物馆正式开幕,2022年6月1日结束。展出的作品大部分为襄阳米公祠碑刻拓片,碑刻完成于清
康熙至
雍正年间,由米芾后裔请
广东省工匠雕刻完成,堪称我国书法艺术的宝库。展览也特别展出了米芾精品之作《
研山铭》手卷。此卷一共分三段。在运笔上刚劲强健,具奔腾之势,筋雄骨毅,变化无穷。在
结体上,自由放大,倾侧之中含稳重,因而端庄之中展现婀娜多姿。展览的初衷,是希望观众通过此次展览,能感受
米芾碑贴拓片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激励大家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龙纹瓷器展—祖先的智慧结晶
2022年1月1日至3月4日,龙纹瓷器展在赣州市博物馆举行,“飞龙在天—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历代龙纹瓷器精品展”共分为“御用以兹”“江山万代”“赏心无穷”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总括性地展示元明两代官窑(御窑)的设置,及其代表性龙纹瓷的大致面貌。第二单元对明代御窑所制龙纹瓷进行详细区分,以使观众对不同时期龙纹瓷的纹饰、釉料及艺术风格有更为直观的了解。而且特别为古陶瓷爱好者甄选了25件御窑遗址发掘的
永乐、
宣德、
正统至
天顺、
成化、弘治等各个时期的龙纹瓷器重要标本,以观众透彻了解御窑瓷器的广泛需求。第三单元选取一批精美绝伦的富有吉祥寓意的御窑瓷器,与龙纹瓷相呼应,共同体现皇家盛世景貌,并借机为观众送上最诚挚的新年祝福。
铭文砖与拓片展—感受古老的历史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08月31日至11月30日,由
赣州市文广新旅局指导,赣州市博物馆、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寻迹千年 宋城拓影—铭文砖与拓片展”,谨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展览共展出113款铭文砖,65幅铭文砖拓片作品。分为宋代纪年、宋以后纪年、窑务、人名、地名、墓砖、公庙宇、祠堂、家宅店铺、墙界等铭文砖系列。
虎文化联展—文化传承
2022年1月25日至2022年3月20日,赣州市博物馆携手
南阳唐王府博物馆、
赣南师范大学客家文物博物馆、
赣州市图书馆、赣州收藏家协会特举办虎文化联展览。展览借助于丰富的历史文物,精美的艺术作品,配以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图片,综述中华虎文化丰富的内涵和辉煌历程。
英烈手迹展—向先烈致敬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由
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主办,赣州市博物馆承办的《红色遗墨照千秋—中央苏区百位英烈手迹展》于2021年4月7日上午在赣州市博物馆长宁路新馆开幕,2021年4月17日结束。展览由国内著名红色文物
收藏家曾本清先生花费近30年的时间精心收集的,为中国国内首次公开面世展览,展品为百位革命烈士如
梁柏台、
李才莲、肖能岩等在
中央革命根据地留存的手迹实物资料,包含苏区时期的工作便函、路条、通行证、通缉令等共126件,展现了中央苏区的历史文化和革命志士的崇高理想,诠释了苏区精神的核心内涵。
生肖文物联展—十二生肖,历史悠久
2021年2月8日至2021年3月12日,
赣南师范大学客家文物博物馆、
赣州市收藏家协会与赣州市博物馆合作共同举办“牛转乾坤—
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意义非凡。希望通过生肖文物联展寓教于展,弘扬和丰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人们 “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开启新征程。
明清书法精品展—珍品展,穿越时空
2021年2月19日至3月12日,由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主办的,“阳明心画·江右风采——王阳明心学系列暨江西明清书画精品展”在赣州市博物馆举行。展览由
王守仁为核心的“阳明
心学”系列书法和以
罗牧为代表的“江西画派”明清书画精品展组成,共展出七十余幅明清以来的书画作品。
特色藏品
宋七里镇窑褐釉同心圆纹乳钉罐
七里镇窑褐釉同心圆纹乳钉罐,出土于
赣州市水东镇七里村七里镇窑堆积中,由当地村民拾得,赣州市博物馆闻讯后征集入藏。该罐于1992年入藏,宋代,国家一级文物,为赣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该罐总重374克,口径9.4厘米,高10.2厘米,底径5.2厘米,腹围32厘米,唇口外侈,直颈、鼓腹、卧底,器内及口、颈施褐色满釉,腹部及底部露胎。颈部饰14枚白釉乳钉纹,腹部刻划同心圆纹,圆心施点状白釉。
赣州七里镇窑始建于
晚唐五代十国,盛烧于两宋,终烧于元代。宋七里镇窑褐釉同心圆纹乳钉罐,是赣州七里镇窑的独特产品,以乳钉纹饰为其特色。这种瓷器产品在赣州七里镇窑大批出土,釉色和造型也多种多样,产品相当丰富,是七里镇窑的主要产品之一,宋元时期,除国内销售外,还远销日本和韩国。1976年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发现同类产品。
赣州玉虹塔地宫出土的特大压胜钱—铁元宝
1992年5月,赣州玉虹塔地宫被盗未遂。之后由省考古研究所与赣州市博物馆共同对地宫进行了清理,出土了一只特大铁元宝。铁元宝系用
生铁模铸而成,正面(上
底面)铭铸有阳文
楷书“双流砥柱”四个大字, 其余为素面。铁元宝厚16.8厘米、长66厘米、宽34.5厘米、束腰处宽24.5厘米,重 76.5公斤。这只铁元宝已由赣州市博物馆收藏,并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赣州玉虹塔出土的这只铁元宝,对于我们研究中国钱币发展史和中国古塔建筑功能的演变,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东汉出行图砖和东汉谒拜图砖
东汉出行图砖和东汉谒拜图砖出土于
赣州市南郊蟠龙东汉墓。
东汉出行图砖
东汉出行图砖,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赣州市博物馆。长30厘米,宽22.5厘米,高7.5厘米,重9.26
千克。此砖保存基本完整,外观呈长方体状,正面模印粗绳纹,侧面模印“
出行图”,图中二人骑马,一人佩刀荷枪在前引导,一人配刀在后面护卫。
东汉谒拜图砖
东汉谒拜图砖,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赣州市博物馆。长29.5厘米,宽22厘米,高7.6厘米,重9.61千克。此砖外观呈长方体,砖正面模印粗绳纹。侧面模印“谒拜图”,图上方垂布幔,正中为端坐于几案后面的主人,左侧有三名侍从,其中一人掌扇,二人佩刀伫立,右侧一人弓身跪伏在地,作谒拜状,其旁侧站立白雉一只,门边有一人持枪佩刀守卫。
文化活动
2023年12月19日,
赣州市第一中学高二3班、12班全体师生在校团委的组织下,走进赣州市博物馆,与文物亲密接触,穿过时空的阻隔,回望家乡历史,领略
客家文化。
202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赣州市博物馆主办举行了“喜迎国庆,礼赞祖国“科普大讲堂、心怀
中国梦,扬帆向未来“赣博国庆、“识二十四节气 予万物之美好”
寒露等主题社教活动。
所获荣誉
重要事件
2022年9月1日,赣州市博物馆首次亮相第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展位位于5层2号展厅,展号为M572,展位面积27平方米,以“新赣博 新传承—文化展览、学术成果和文创产品展示”为主题参展,全面展示赣州市博物馆近年来的事业发展新成果。展区设有博物馆简介区、3D文物展示区、文创产品展示区、
出版物展示区、
多媒体展示区、社教互动体验区、洽谈交流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