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洲村
茗洲村
茗洲村,隶属于休宁县流口镇徽州皆产茗,然以茗名村,则仅休宁西部流口镇之茗洲也。为何?此地青山合拱,绿树环抱,碧水中流,自古植茗、采茗、制茗、售茗。茗洲之茗为“屯绿”之极品。自宋代聚茗洲而居之吴氏家族,治生、治家皆有方。其《茗洲吴氏家典》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基层管理之典范。捧读该《家典》,亦如香茗品味。访茗洲村,既可览生态、品香茗,又可赏古村、诵《家典》,曷不乐哉!是为记。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茗洲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情概况
茗洲村位于率水河旁,居住集中,东北与祁门县峰乡相连,距凫峰乡仅有5公里。是“屯绿”极品茗洲茶产区,著名的徽州教科书“葆和堂”就建于村中间,是茗洲村两委所在地,与镇政府相距7公里,村内2所初小,村口是茗洲大桥,为2孔石拱桥,茗洲水电站正对着村口,300亩毛竹林示范基地坐落于村边,有百余亩的阔叶林,四周青山合拱,竹树环合,村头村尾满是碧绿茶园,2001年4月18日,德国茶叶专家威廉·劳斯到茗洲茶园后,发出感叹:“我到亚洲很多产茶国家,像茗洲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长势喜人无污染的有机茶园还没有见过。这里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感觉。”获国际IMO颁证的有机茶园面积680亩。村中姓氏以“吴、陈、黄”为主。村头有移动信号塔和电信机房。
茗洲村山清水秀,古树名木众多,森林覆盖率达90%,生态环境极佳,古建筑众多,粉墙黛瓦,高墙深院、小桥流水,雾里村姑无不透出旅游信息,十分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在立足于开发和打响茗洲茶这一品牌的基础上,打造万亩优质毛竹林基地,打造茗洲乡村旅游福地。
村委会主任张卫海不无自豪地说:“茗洲村品牌效应突出,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增强,特别是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战斗力强、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行动更迅速、步伐更加快,一定能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二十字”方针,以富民惠民为目标,带领全村人民全面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征途中,走向勤劳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他们的目标是早日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茗洲归来话茗洲,农民今日有盼头,只缘党的政策好,茗洲明朝更美好。”
历史由来
茗洲茶、竹、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8%,300亩毛竹林示范基地坐落村中,四周青山合拱,竹树环合,村头村尾满是碧绿茶园,是一个以茶竹林为主的的典型山区村庄。村名“茗洲”以茶得名,国际颁证的有机茶基地达770亩。
为了更好的将茗洲茶叶发展壮大,茗洲村人以“茗洲葆和堂”作为品牌,以万亩生态茶园作为基地,全力打造茗洲茶的历史文化高度。茗洲村村长张卫海,作为“黄山市农民致富带头人”,成立注册了“茗洲葆和堂”茶叶品牌,历尽千辛万苦,复原了茗洲历史名品“黄山金毫”。
相传,黄山金毫在明代时被称为金玉香茗,金玉香茗是明代第十五个皇帝朱由校最喜爱的红茶,黄山茗洲吴氏家族一直为这位木匠皇帝研制这种极品红茶,后来明朝灭亡。对明朝有着深厚感情的吴氏家族便不再为清廷贡献此茶,期待着反清复明。金玉香茗渐渐被历史所湮没,吴氏后人口口相传的古典制法,也几近失传。吴氏年轻一辈的后人只是把这段轶事当作一个传说,并不重视。而茗洲村村长张卫海却极其放在心上,通过不断的走访,又经过多年的实践,才将这个尘封多年的明代皇帝的御用贡品还原再现,并在当地茶叶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将此茶更名为黄山金毫。
发展起源
茗洲吴氏是唐朝左台御史吴少微的后裔,被称左台吴氏,由休宁凤凰山迁居而来。茗洲古村落始建于明代,由茗洲吴氏家族所建。古村落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占地面积十余亩,户户交联,路路相通,设有出入门庭108处,外人置身其中,宛如进入迷宫。茗洲古村落以青瓦、青石砖、青石条、青石板、青石台阶和古木为基调,设天井、取水井、防火墙、防盗窗、马头墙,雕梁画栋,飞檐走翘,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韵。历经历史沧桑,茗洲古村落已不复存在,但古墙基石、古旗杆石随处可见。
茗洲文化
茗洲文化底蕴深厚,村中以“吴、陈、黄”为主,特别是《茗洲吴氏家典》堪称徽州礼教的典范,是研究徽州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茗洲茶业发展的必读典籍。茗洲葆和堂研究徽州历史,保护茗洲生态,复古历史茶业制造技艺,重塑历史名品“黄山金毫”,力争将茗洲村历史悠久的茶叶文化发扬光大。
茗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元宵节龙灯会、端午节跳钟馗、中秋节舞香龙等节目由来之久,深受广大农民群众钟爱。历史上可谓英才辈出,人杰地灵。有清一代无数先辈们携带着茶叶、木材等家乡特产远走苏浙上海市等地,离乡背井,走南闯北,靠着“坚毅、团结、进取、包容”的精神,发挥上天赋予的聪明才智,不断打拼,在徽商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葆和堂”这一著名的徽州聂氏宗祠教科书足以彰显昔日的辉煌。《茗洲吴氏家典》更是堪称徽州礼教的典范,是研究“徽商及徽州文化的重要史料”。茗洲村还是原茗洲职高的所建地,从“茗洲茶林中学到茗洲茶林职业中学”这一不算长的年代,为整个流口地区培养了多少人才已是众所周知,茶校又给予无数人千丝万缕的情结。
葆和堂
茗洲地处休宁县西南部流口镇境内,深藏在四围青山合拱如城堡、率水缠绕似白练的河曲洲园上。茗洲有着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堪称“绿色生态村”。
休宁县以文化塑县,打造“中原地区第一状元县”,以生态立县,打造“中国有机茶之乡”,以旅游强县,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福地”,茗洲村这一千年古村落,由于自身独特的人文环境等资源优势,无疑是这三顶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越发彰显她的亮丽青春和无穷魅力。
茗洲村以“茶”得名,出“茗”制胜,是屯绿极品茗茶的原产地。“茗茶”作为一个品牌和一张名片享誉四方,乐口称道,“要喝就喝茗洲茶,年年都买茗洲茶”在广大的范围内流传,是名符其实的有机茶之乡。
自然特产
茗洲茶
屯绿之极品,产于休宁县西部流口乡茗洲。休宁以“四源茶”著名,即:大源(茗洲)、沂源县(板桥梓坞)、平源(古林)、南源(小阜),有“四小名家”之称。茗洲(大源)茶又为“四源茶”之首,品质最优。茗洲茶园多分布在率水沿岸的冲积洲地和扇地上,海拔高200米以上。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山雾弥漫。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栽培历史,孕育出高产优质的茗洲茶种。该种植株高大,生长旺盛,新梢生长力强,叶面隆起,叶色深绿油亮,芽叶肥壮,叶质柔软,嫩性持久。1981年曾引种到美国。茗洲茶于每年4月下旬开园,采摘一芽二至三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制成。该茶品质特征:条索紧结匀整,锋苗显露,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有熟板栗香,滋味醇厚。汤色嫩黄清明节,叶底嫩绿明亮。素有“头泡香、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亦醇”之赞语。
黄山金毫
黄山金毫采摘于原生茗洲茶树,生长于原生态的茗洲古村中,位于神秘的北纬30°线上,海拔600-800米的原始森林中,该地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植被保护完好,水质绝佳,含适度矿物质,空气纯净湿润,四季分明,竹林山花野果树木相得益彰。原生茗洲茶树天性高贵,其生长区域周围少有杂树,常与银杏、红豆杉、原生菩提、楠木等珍贵树种相伴。清明节前无雨期,也是黄山金毫的采摘期(雨后茶叶芽芯会因雨水的过多而使受损),成茶后的黄山金毫,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叶芯金黄莹亮,嫩芽茸毛浓密,浴汤后条形一叶俊俏如眉,汤色如油晶莹剔透,口感温润顺滑,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更蕴含着兰花香,自然馥郁,隽永持久,叶底(泡过的茶渣)乌润红亮。清饮最能品味黄山金毫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牛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黄山金毫,明代就已出名。据史料记载,在贞元至元和年间(784-820年),并不生产红茶,而是盛产绿茶,《茶酒论》载“茶为(谓)酒曰,阿你不闻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朱元璋(1366年)以前,有个茗洲人叫吴茗山,喜好喝茶,广结四方茶友。一日,听说福建省出产一种汤色红亮如油的茶,便跋山涉水前往福建偷学茶艺。经过多年学艺归来,吴茗山研制出一种比福建红茶更佳的茶品,这便是黄山金毫的前身。之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成红茶极品“黄山金毫”。
参考资料
安徽特产:茗洲茶.华夏经纬网.2013-10-30
目录
概述
村情概况
历史由来
发展起源
茗洲文化
葆和堂
自然特产
茗洲茶
黄山金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