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启
陈东启
陈东启教授(1912--),生于辽宁省辽阳市,曾先后担任民盟辽宁省委委员、沈阳市政协常委、沈阳法医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法医学会名誉理事。
人物经历
1929年入满洲医科大学医学系学习,1938年本科毕业并获得日本医学学士学位。同年4月留校于法医学教室任教。1947年5月被国立沈阳医学院聘为副教授,并任法医学科主任。1948年8月晋升为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主任、教授。1958年6月兼任中国医科大学图片馆主任。1985年5月任中国医抖大学法医学系名誉系主任。
研究方向
法医学科研、教学及鉴定工作。
主要贡献
陈东启教授几乎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中国法医学教育事业中。1953年受卫生部委托主持翻译出版了波波夫著的苏联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法医学》,该书是新中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内容较全、水平较高的法医学教学参考书。1956年受卫生部委托与陈康颐教授等合作编写了《法医学》一书,该书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高等医药院校法医学教抖书。书中结合中国的特点、系统的阐述了有关的法医学理论及检测技术,为我国法医人才的培养和检验水乎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后陆续于1959年参加编写《英汉医学词汇》法医学部分;1979年参加编写了内科讲座第六册《血液系统疾病》血型与临床章;1981年审阅高等法学教材《法医学》;1979年受聘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编写法医学部分,1982年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编委,编写法医学部分。
陈东启教授一贯重视人才的培养及学科的建设,1956年受卫生部的委托在中国医科大学举办了第二期全国法医学师资培训班,陈东启教授亲自查阅文献、编写印刷讲义、亲临讲台授课。并亲自配制试剂组织实验实习。其后又陆续举办了数期师资班及进修班。这些学员后来都已成为各院校、科研单位及公检法部门的学术带头人及骨干力童。他重视对学术接班人的培养,对本教研室的年轻教师特别注意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经常检查他们的工作并耐心的指导,关心他们的思想及生活问题。国内著名的法医学家贾静涛教授、李德祥教授及宋嗣荣教授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陈东启教授在科研工作中作风严谨、勤奋,恪守科学性和先进性,并紧密联系法医学实践,不断开拓新局面。1958年他首次在国内成功的制备了抗M、抗N免疫血清,为法医学个人识别检验提供了新的手段。并率先对中国北方汉族近万例个休的ABO, MN血型的分布进行了普查,为法医学检验及人类遗传学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拙数据。此外,他开展的“甲醛水溶液固定脏器的血型研究”、“用混合凝集反应法检查人的休液及毛发血型的研究”等均填补了国内法医学研究领域的空白。面对法医学检验中急需特异性好、效价高的ABO型执血清,而只能来源于人休的这类杭血清又不能满足要求这一难越时,他查阅大贡文献,自己出资助买实脸动物,开展了“用ASc, I3灰及Use型人的浓缩唾液免疫动物制备高价杭A、抗B及杭O血清的研究”这一课题。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的制备了效价可以达到上千倍、特异性好、亲合力强的抗血清。在全国血液学年会上报告,引起了轰动。这一成果不仅满足了法医学检验的需要,同时在临床血型检查中也其有重要意义。七十年代中期有人以同样方法和结果,获得过重大科技成果奖。直至九十年代初,仍有人在此方法的基拙上稍加改良,获得了科技进步奖,可见该成果意义之大。
面对文革期间造成的法医学教育事业人才青黄不接的困难局面,陈东启教授以70岁的高龄仍辛勤的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他亲自招收培养研究生,申报科研项目。在他指导下完成的“血痕的动物种属识别研究”项目,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被评为“国际水干”。1985年中国医科大学建立了法医学系,1986年首批成为法医学博士授予权单位。经过陈东启教授毕生的奋斗及全系人员的努力,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系已成为国家法医学教学、科研及师资培训的中心之一。
陈东启教授离休之后仍十分关心法医学事业。经常了解系里的科研、教学情况,对学科的发展等提出宝责的建议。他将自己保存多年的有关法医学书籍、杂志及图谱等近百余册,全部无偿的损献给学系,其价值无法估量。
陈东启教投从事法医学科研、教学及鉴定工作近50余年,在法医学特别是法医血型血清学才面造诣颇深,是国内负有名望的法医学界前辈之一,对中国法医学及法医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