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实小卷蛾
卷蛾科实小卷蛾属动物
椭圆形,长约0.8mm,黄白色,半透明,将孵化时为红褐色。纺锤形,长6-9mm,宽2-3mm,茶褐色。 1-3代幼虫老熟后在果轴中结茧化蛹,10月中旬后第四代老熟幼虫在被害梢果中化蛹越冬。
正文
学名
Retinia cristata(Walsingham)中文名
松实小卷蛾中文别名
松梢小卷蛾国内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长江以南各省为害生物
主要为害一些松类及侧柏为害特点
春季第一代幼虫蛀食当年嫩梢,使芽梢钩状弯曲、逐渐枯死,影响高生长;夏季第二代以后的幼虫蛀食球果,使大量球果枯死,种子减产。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6-8.7mm、翅展11-19mm,黄褐色。头深黄色、冠丛土黄色;复眼赫红色,下唇须黄色,丝状触角静止时贴伏于前翅上;前翅黄褐色,中央1 较宽的银色横斑,靠臀角处的1肾形银色斑内有小黑点3个,翅基1/3处银色横纹3-4条,顶角处短银色横纹3-4条。后翅暗灰色,无斑纹。
卵 椭圆形,长约0.8mm,黄白色,半透明,将孵化时为红褐色。
幼虫 老熟长约10mm,淡黄、光滑,无斑纹。头与前胸背板黄褐色,趾钩单序环。
蛹 纺锤形,长6-9mm,宽2-3mm,茶褐色。腹部末端 3 个小齿突。发生规律
辽宁省年2代,结薄茧以蛹在枯梢和球果中越冬,来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成虫期,5月中旬始见第一代幼虫危害松梢和刚膨大的 2 年生球果,在被害梢基部凝结松脂成套并越夏其中;6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生第一代成虫,7月中旬始见越冬代幼虫危害膨大后期至成熟期的球果,9月中旬始见化蛹越冬。浙江省年4代,各代成虫出现时期分别为 3 月上旬至 4 月下旬,5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9月初至9月下旬。
成虫多在8-20时羽化,蛹壳露出于羽化孔外;夜晚活动、白天隐伏,飞翔迅速,阴而闷热时成群在林冠上空飞翔,有趋光性,寿命3-9天;羽化当天傍晚就交尾,交尾时间可长达20小时。卵散产在针叶上及球果基部的鳞片上,每球果有卵数粒,每雌产卵30多粒、最多约80粒;卵四周于次日显红斑,第5天后孵化。初龄幼虫迅速爬行到当年生嫩梢的上半部即开始吐丝、蛀咬表皮并粘碎屑于丝上, 3-4天后渐向蛀内髓心,蛀道长约10cm、直径约0.4cm;每梢有幼虫1-3头、最多8头,被害梢自蛀孔以上黄萎并钩状弯曲。5月初部分第1代幼虫常转移至 2 年生的球果上,从球果中部蛀入取食果轴和种鳞,虫丝、碎屑、虫粪和流脂在蛀孔处粘集成漏斗状,褐色虫粪与白色凝脂充塞蛀道,每球果有幼虫1-3头不等,被害球果自蛀入后3-4天开始变黄、后枯死。第一代幼虫期约30天,蛀果率达26.8%、是侵害球果最严重的时期;第三代主要蛀食球果的种鳞,第四代蛀食球果后对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1-3代幼虫老熟后在果轴中结茧化蛹,10月中旬后第四代老熟幼虫在被害梢果中化蛹越冬。该幼虫有转梢和转果危害习性,在温度较高、发育不良的林份中发生较严重,并以南方的松林受害最重;该虫常于油松球果小卷蛾、微红梢斑、芽梢斑螟等相伴发生,使松林大量嫩梢枯死。
天敌对控制该虫的种群数量有重要作用,其中茧蜂寄生率高达26.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增强树势;注意林区卫生,及时剪除枯梢,清除地面落叶,剪摘被害梢及球果,集中处理。
(2)保护与利用天敌。
(3)药剂防治。在3月中旬用90%晶体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常用药剂
参考农业科技网:http://www.sipp.ac.cn/
害虫松实小卷蛾分布特点及防治方法:http://www.sipp.ac.cn/zhongzhi/songshixiaojuane-0HTML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