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平
原东北林业大学校长
杨传平,男,汉族,1957年4月生,山东省夏津县人,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7月参加工作,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林业专业毕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带头人。
曾任东北林业大学校长。
人物履历
学习简历
1974年至1976年铁力林业局北关农场知青。
1977年至1979年东北林学院林学系林业专业学习。
1980年起任东北林学院见习助教、助教、讲师、副教授,
1985年至1988年东北林业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林木遗传育种学科)。
1993年晋升为教授。
1993年至1994年东北林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1994年至1995年东北林业大学科技处处长。
1995年至2002年东北林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1995年至1998年东北林业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植物学科)。
1999年被批准为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博士生导师。
2002年12月至2007年1月任东北林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党委常委。
2007年1月至2017年5月任东北林业大学校长。
获得荣誉
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林学会梁希奖(第二届)。
199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5年获“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6年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奖。
1999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林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2001年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奖。
2002年获中国林学会梁希奖(第四届)。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五项,
地市级科技进步奖七项。东北林业大学第一、二届学术名师获得者。
发表专著、论文140余部(篇)。
2018年11月,杨传平的东北碳汇林高固碳树种良种选育与扩繁技术项目,获得了第九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学术兼职
兼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林业行业组特邀评委,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林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
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副主任委员,
东北内蒙古自治区林区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会主任,
黑龙江省林学会副理事长、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林科院、吉林省林科院、黑龙江省林科院客座研究员等职务。
主编主审著作
《人类遗传学》、
《长白落叶松研究》、
《红松研究》、
《现代林业经营管理技术》等。
生平履历
杨传平,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提出了我国林木种源研究的完整系统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作为专题负责人之一,完成了国家“六五”转“七五”科技攻关专题“黄花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1993年,以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为龙头的东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四省区主要针叶用材树种种源试验研究又被评为中国林学会梁希奖,这是我国林业行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奖。1991年以来获“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以及其它各项荣誉奖12项。此外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省教育厅及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1994年被推荐为黑龙江省第二批重大经济效益奖候选人。
1957年4月25日,杨传平出生于山东省夏津。1974年到1976年,他做为知识青年工作在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北关林场,从此,他便与树木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7年,他考入当时的东北林业大学(现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1980年毕业后留校,在林木遗传育种教研室任教,开始了孜孜不倦探索林木奥秘的科研生涯。1985年至1988年,他攻读了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间,他还曾远赴芬兰林业科学研究院进修林木遗传育种,虽只为期两个月,却大大开拓了他的眼界与思路。
此后他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东北林业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处长。1995年至1998年,又一次当起了学生,在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学科攻读博士研究生。多年来,杨传平一直潜心于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国家“六五”、“七五”攻关课题“果子松樟子松黄花落叶松落叶松地理种源试验研究”,参加并主持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白桦亮叶桦胶合板材纸浆材良种选育”,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兴安落叶松群体遗传结构研究”……他提出的种源研究的完整系统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指导我国各树种的种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种源研究已经发挥或即将产生重要作用。他提出了优良种源选择中种源各类性状综合指数权重确定的两种方法。在北方种子园营建上,提出了建园材料要以结实性状和生长性状为主,同时兼顾抗性和形质指标的新思路,并在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报告会上提出,应在全国范围内第二次选择优树。
在科研道路上,杨传平创造了许多首次:首次提出造林生态相似区的概念及相似区的划分方法,为地理变异规律的研究及代表试点的确定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而且一直为人们所烦恼、且尚未解决的难题;首次将等效纬度的概念引进国内,并在种源研究实践中率先应用;首次将白桦强化育种与人工生态因子全息时序自动监控有机结合,实现了2至3年生的白桦幼树开花结实,5至6年规模结实。
1990年,在林业部主持的由中国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多数常委参加的成果鉴定会上,专家们认为,杨传平的“黄花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分别获1991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以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为龙头的“东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四省区主要针叶用材树种种源试验研究”又被评为林业行业科
学研究的最高学术奖——梁希奖。此外,杨传平还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参加主编、主审的著作主要有《人类遗传学》、《长白落叶松研究》、《红松研究》、《现代林业经营管理技术》等,发表论文50余篇。在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杨传平在教学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了“试验统计”、“林木遗传学”、“林木育种学”、“群体遗传学”和“多元统计分析在林木育种的应用”等课程。在1991年全校教改典型课综合评估中,主讲的“林木育种学”课程,7项评估指标皆获优秀,1992年获东北林业大学园丁奖。1995年,杨传平任东北林大副校长后,仍坚持在教学一线,已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博士后研究生3名。
杨传平还参与许多社会活动,他兼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理事,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林业科技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林学会常务理 事、副秘书长、副理事长,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林区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会主任委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委,黑龙江省和林业科技进步奖评委。
杨传平的科研成果正在产生着极大的经济效益。以黄花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为理论依据,1988年起,开始与省林业厅合作推广优良小北湖种源工作。杨传平作为协作组东北林业大学主要参加人之一,参与了推广工作的全过程。截止到1993年,总计推广造林面积82626.08公顷,现推广7年,年推广8946.5公顷,年均木材增长量88034.35立方米,年均增长木材收入3017.82万元,年均上缴税费851.03万元,企业年均纯收入1367.67万元。按照黑龙江省林业厅、森工总局规划,今后将营造黄花落叶松人工林13.33万公顷,若全部采用优良小北湖种源的种子育苗造林,到22年主伐时,我省每年可增加出材量721.82万立方米,增产收入24.74亿元,上缴税费6.98亿元,扣除经营成本6.55亿元,企业纯收入为11.21亿元。
白桦强化育种技术”的成功,引起国内外同行及生产单位、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森工总局决定推广东北林业大学白桦强化育种技术。在鹤北林业局建立了一座总面积4000平方米的白桦强化种子园。
1999年9月,包括白桦强化种子园在内的国家计委重大生物高科技产业化项目——《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黑龙江伊春基地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国家计委批准,共获得项目总投资6800万元。在该项工程建设中,以东北林业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杨传平教授则为技术负责人。
杨传平的科研成果取得的社会效益也极为显著。黄花落叶松地理种源变异与种源选择部分已列入GB《中国林木种子区》,1998年由国家颁布执行,这对长白落叶松种子的科学经营管理与良种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1998年白桦塑料大棚强化种子园运转以来,已先后接待国内外领导、专家、学者300余人次参观,给予了高度评价。
杨传平在林木育种的研究领域中,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他在主持“九五”国家攻关专题——“泡桐白桦单板类人造板材良种选育及培育技术”国家科技攻关三级专题,并作为“白桦强化育种及优良种质资源引进技术”“948”国际引进项目负责人和“单板类人造板材新品种选育与培育技术研究”的国家科技攻关二级课题负责人。同时,他还承担林业部重点课题“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抗盐能力的定量指标评价及树种选育”和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以及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由于在我国林业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事业中的突出贡献,杨传平1992年被评为学校首批青年拔尖人才;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被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入选林业部“十百千”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6年被评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1999年获黑龙江省绿化奖章;2000年被国家人事部评选为国家级“百千万”跨世纪人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获得荣誉
学术兼职
主编主审著作
生平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