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朊细胞
角朊细胞
角朊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一个受到精细调节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形态学和生化改变,最终形成角质细胞。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结构基因会同时活化与灭活,也就是基因表达的调控,而转录水平的调控尤为重要。现在已经发现了多种转录因子,如AP1、AP2、Sp1、POU结构域及C/EBP等,它们能够调节角朊细胞基因的表达。
转录因子的特点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一类能够与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并参与调节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它们通常包含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域、转录调控域及自身活性调控域,能够在多个层面调控基因表达。转录因子可以通过组合调控的方式,即使转录因子未激活或含量变化,也能激活基于靶基因中特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转录。此外,转录因子还能整合从细胞表面经信号转导途径传递而来的信号。
激活转录因子
AP1
AP1转录因子通常由jun和Fos家族成员组成的同源或异源二聚体表达其活性,结合于5'-GTGAGCTCAG-3'序列。AP1位点对于编码角蛋白、丝聚合蛋白原、套膜蛋白、谷氨酰胺转氨酶等相关蛋白的基因的最适转录活性十分重要。AP1的作用特点包括作为基因表达的活化蛋白,不限于某一类角朊细胞基因或编码特定蛋白的基因,且不同的AP1家族成员可调节不同的角朊细胞基因。AP1在表皮中的表达类型也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因为转录因子的分布是决定靶基因表达类型的重要因素。
AP2
AP2转录因子的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域位于其羧基末端,其氨基末端富含L-脯氨酸,这一区段对于转录活化是必需的。AP2作用时以同源二聚体形式与富含GC的共有结合位点(5'-GN4GGG-3')相结合。AP2可作为套膜蛋白基因表达的转录活化蛋白,而在套膜蛋白启动子近侧调节区的AP2位点则可抑制启动子的活性。远侧启动子中的AP2样位点也是一种转录激活物,其可与角朊细胞分化因子结合而促进套膜蛋白依赖分化的表达。
Sp1
Sp1转录因子是一种含有锌指结构、序列特异性的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蛋白,含有A、B、C、D四个结构域。Sp1可与GC盒共有序列5'-GGGCGG-3'相结合,并可与其他转录因子一起参与基因表达的共同调控。现已发现在几个表达于角朊细胞的基因中存在着功能性Sp1结合位点。Sp1与Sp2、Sp3及Sp4同属一个家族,Sp3在依赖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1的诱导的小鼠角朊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Ets
Ets因子包括20余种不同的蛋白,其特征是均具有Ets结构域,即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域。Ets蛋白作用时以单体形式存在,但往往可与其他转录因子协同作用。Ets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效应可能是激活也可能是抑制,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①Ets蛋白可与结合于邻近顺式作用元件的非Sp1转录因子相互作用;②Ets共有元件周围的DNA序列可影响Ets结合DNA的能力。
抑制转录因子
POU结构域蛋白可以单体形式与八聚体结合基序5'-ATGCAAAT-3'结合而调节基因转录。已定位于表皮的POU因子有Oct-11(SKN1a/Epoc-1)和Oct-6,其中Skn-1a/Skn-1i仅表达于毛囊间表皮及毛皮质细胞。功能分析表明POU结构域蛋白(Oct-1、Oct-2、Brn-4、SCIP、Skn-1a及Skn-1i)可抑制角朊细胞中套膜蛋白启动子的转录。除对基础转录有抑制作用外,POU转录因子还可抑制TPA介导的套膜蛋白启动子活性。
C/EBP是一大类转录因子的总称,其特点是能结合CCAAT和病毒的增强子,常以同源二聚体及异源二聚体形式与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并具有亮氨酸拉链结构域。现对C/EBP在表皮中的表达知之甚少,仅有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试验证实C/EBP家族成员可与套膜蛋白启动子近侧调节区、HPV11启动子的上游调节区及BPV4长控制区的C/EBP应答元件相结合。C/EBP可激活套膜蛋白启动子转录并可介导依赖TPA的转录活性增强,C/EBP可与AP1、Ets及AP2因子一起协同调节套膜蛋白近侧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其他转录因子
除了上述主要的两类转录因子外,还有其他类型的转录因子参与角朊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例如,K17基因的上游启动子中有γ干扰素激活的STAT因子的结合位点,被称为γ干扰素活化序列(GAS)。在皮肤发生迟发型接触性过敏时,STAT-91可转位至角朊细胞核内与启动子中的GAS元件结合而激活K17的表达。兔K3基因的5'上游序列中则有NFκB的结合位点(5'-GGGCTTTCC-3'),瞬时转染实验表明NFκB基序在体外经诱变后可使兔K3启动子活性丧失20%。此外,在增生过度的小鼠表皮中还可检出高水平的同源异型盒蛋白Hoxb-4、b-6、b-7及a-10。
组合调控
转录因子间的相互协作(即组合调控)是保证角朊细胞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的重要机制之一。在上述转录因子中,大部分属于遍在转录因子,如AP1、Sp1。在角朊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中组合调控较为常见。
结论
综上所述,每一个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既可调节分化早期基因的表达,又可调节分化后期的基因表达。在某一分化时期,特定的转录因子可选择性地激活或抑制特定的基因的表达,这是表皮各层在形态上逐渐发生变化的分子基础。尽管大多数调节元件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但仍有少数调节元件,尤其是那些调节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元件,则可位于内含子中及转录终止位点。此外,在某些角朊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中还涉及到组合调控。正是因为转录因子在角朊细胞基因表达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预计未来会在表皮中鉴定出更多的转录因子,并逐步阐明其作用机理以及与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
参考资料
角朊细胞.ppt.原创力文档.2024-11-05
角朊细胞.39健康网手机版.2024-11-05
目录
概述
转录因子的特点
激活转录因子
AP1
AP2
Sp1
Ets
抑制转录因子
其他转录因子
组合调控
结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