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山
光州十景之一
浮光山,又名弋山、弋阳山、公山,为光州市十景之首,是大别山最北端的余脉,光州城西,淮河南岸。淮河在这里趋山势而三曲三折,呈倒“U”字型。山映长淮,每有光耀,名浮光山。如自开封市南下延循800余里平原始见此山,故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经过此山时,感其突兀殊奇,与周边环境迥异,挥毫写下了“东南第一峰”的墨宝传于后世。浮光山盛产玉,历史记载,用此玉做成棋子曾上贡朝廷而名传天下。
史书记载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河南》记载:浮光山县,(光山)县北八十里。一名浮弋山,即弋阳山也。山岩耸秀,俯映长淮,每有光耀,因名。亦曰濮公山,相传旧有濮公者隐于此。雾中山,在县西七十里。高插云汉,虽甚晴朗,尝有云雾蒙其上。又县西南百五十里有台州天台山,壁立万仞,一望千里,上有铁瓦寺,下有龙池。旧《志》云:县西五十里有仙居山,唐朝仙居县以此名。
顺治十七年《光州志》卷之一《舆地考·山川》里是这样介绍这座和“潢川县”有关联的名山:“浮光山一名浮弋,即弋阳山也,州名弋阳郡本此。濮公炼丹光浮于天,州邑因以此名。又名濮公山,在光山县北八十里,俯映长淮。每有光耀,出珉玉及黑石,堪为棋子。”
乾隆年《光山县志》也有记载:“山之知名,久而最著无若浮光者,县口光山,以山名也,唐以前,光州治光山,故州亦以山名。郦道元云:浮光,即弋山也。汉立弋阳县(今潢川县),谓在弋山之阳也,魏立郡,乃治西阳,西阳虽在弋阳县西,实弋山之正南也,山濒淮,其北岸即新息,与山相面,故息以浮光为南障,而实在光山境内。出迎恩门北望,平畴旷远,惟兹山峻石孤撑,高观枕流。”
石刻诗词
1982年7月在潢川原文庙遗址发现《光州十景》石刻一块,由县文化馆收藏。宽88厘米,长30厘米,厚12厘米,为青石雕刻。书写工整,刀工秀丽。光州市十景即弋山西峙、淮水东环、七里清泉、五龙乔阜、萧王故庙、霸王荒台、伯伦石冢、春申遗宅、聚仙阁、文笔层峦。每景有七律诗1首。诗为光州训导何兆渤据志书所载名胜的咏景之作。“十景”多洇沉不彰,但尚可诗中见画,窥见当时光州名胜古景的概貌。而这十景之首,正是《弋山西峙》,这“弋山”正是今被称为濮公山的浮光山,由此可见,古时浮光山在光州的地位。
弋山西峙(何兆渤)
平芜千里古黄城,西峙峰峦景色清。
遥指浮光来远脉,近瞻淠水发长泓。
岩疆久作中原障,茂岭先传上郡名。
每欲登临倾北斗,那能长醉学刘伶
弋山,即弋阳山,又名浮光山。西峙,指弋山耸立在古黄城(今潢川隆古集)西。
浮光人文
潢川县光山县光州市之名同出浮光山。还有一支享誉世界的陈氏分支——“浮光陈氏”,也是和浮光山有着深厚的渊源。这一支陈氏,因为陈元光南开区闽漳,是陈氏走向世界的起点;而今的漳潮、台港陈氏多为浮光陈氏之后裔。在中国,陈姓是大姓,以七千万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在海外,五千万的华人中,又有“陈林半天下”之称,庞大的家族使陈氏成为炎黄子孙的望族。
乾隆光州志》卷五十六《忠义列传》篇中的记载:“唐陈元光,字廷炬,弋阳县人......其系本于陈胡公,后子孙以国为姓,遂易为陈,汉建武间,有祖名孟连者为李通。葬于浮光山之麓。子孙因而留家焉......”,记载直接折射出陈元光的出生地就在浮光山南麓的弋阳城(今潢川城)里。
据《霞漳陈氏》记载:“(陈咏)守龙岩龙门里,命长子章甫兴光州市旧第居之。”这个记载和顺治《光州志》卷七《官秩考·宦业》篇中的记载是相互映衬的:“元和十二年,咏卒,(章甫)扶柩归漳。李湛初,复补光州司马,加团练使,士民爱如慈母,弟四人俱在漳,而公竟居浮光焉。”顺治《光州志》中,郡人陈棐撰写的序言亦为《浮光志序》。在两宋,光州(今潢川县)最早出现的两部志书,都叫《浮光图志》。
元代许有壬在《马文贞公神道碑铭》写到:“大奸复相,左迁开平县尹,欲中伤之,退居浮光”。同时期苏天爵的《马文贞公墓志铭》也有:“公退居浮光之野,咏歌诗书,漠然不以介意”。《元史》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也记载了:“亡何,奸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遂退居光州市”。这三段记载的都是同一件事,文中的马文贞即被誉为“中原硕儒”的光州人马祖常。很显然“浮光”等同于“光州(今潢川县)”。
浮光陈氏,因为陈元光南开区闽漳,是陈氏走向世界的起点。而“弋阳”与“光州”与“浮光山”与“浮光陈氏”之间的密切关系,也折射出陈元光这一支陈氏的原生活地就在“浮光山”南麓的弋阳城(潢川城)中。
哭泣的浮光山
浮光山,这样的一座文化名山,近些年却被招商开矿采石,一块块的租赁置卖,直到所有的山体被彻底摧毁,在千百吨炸药的狂轰乱炸下,把浮光山炸成了满目苍夷的“浮光湖”。过去的半山腰成为如今的“主峰”,仅一百四十余米。曾经三百多米高在主峰,如今竟成了湖泊......如今矿石被被野蛮的开采尽,在这里留下的却只有被拆除的庙宇遗迹,和被废弃的采石工厂,以及山脚下无人问津的低矮砖瓦屋舍,整体一副萧条破败不堪的模样,让人何其心痛。
曾经的浮光山,曾经的东南第一峰,如今已经成为了远去的记忆,再也无法挽回的历史,关于浮光山的传说,也只能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直到若干年后被彻底忘记。如今历经伤痛折磨,被炸成“天坑”的浮光山似乎已经死去,曾经被苏轼赞为“东南第一峰”的浮光山,伴随着沉痛的历史步伐,似乎已经轰然倒塌,远离了天穹的浮光山,也似乎永远地消失在这片蔚蓝的天空之下,再也寻不到有关于它的任何传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史书记载
石刻诗词
浮光人文
哭泣的浮光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