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亚,男,1963年7月生,
黑龙江省讷河人,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天津市写作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新诗研究。先后毕业于
哈尔滨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分别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0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个人化写作:90年代先锋诗学的建构与对话”、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世纪中国先锋诗学研究”及省市级社科研究项目多种;曾出版《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等专著七种;在《
文学评论》、《
文艺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
光明日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其中多篇被《
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专著《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研究》2000年获
黑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青年一等奖,主编丛书《龙江特色作家研究》2004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与先锋对话》是著名诗歌批评家
罗振亚的诗学论集。作者二十余年来在先锋文学研究领域内潜心耕耘,成就卓然,影响广远,《与先锋对话》精选的能够代表他主要思想的28篇论文,以与当代先锋诗学、诗潮与诗人的深层精神对话,建构起了当代先锋诗学的内在生命谱系。其中既有对研究对象历史嬗变过程的精彩描述,存在优长与发展困境的精警言说,更有对研究对象内在律动模式、流变规律以及与当代历史、中外艺术传统复杂关联的切实探究,对超越于现象之上的文学史认知和思想的独到阐扬,从而全方位地贴近了中国新诗的思想脉动和深层实质。
中国人不象西方人那样体验情感时把心灵放在首位,而善于使情感在物中依托,体现了情景交融体物写志的赋的精神。接受西方影响后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却把心灵放在首位,这种观念革命虽然时有使诗进入下意识潜意识的非理性悠远视境、某种程度上脱离现实的封闭之嫌;但它对艺术与诗本体的坚守维护,却使中国诗歌改变了自己几千年的工具地位,以诗言志向诗言我、诗言诗的位移,契合真正的诗皆“出于内在的本质”同时,反叛了浪漫主义以想象再现世界的外倾诗学,导引诗歌进入了性灵的音乐和情感的海洋境域。
80年代是启蒙的、浪漫的年代,90年代是现实的、凡人的年代。从诗意乌托邦向当下性存在的转型,敦促着90年代先锋诗歌迅疾褪尽了青春激情和理想色彩,“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需要的诗句”成了众多诗人的选择。
文学的历史说穿了也是一次次“大浪淘沙”的过程。许多名噪一时的诗人时过境迁之后,只剩下文学史价值,而不再具备文学本身的价值。但众多的新诗文本仍然形象地浓缩着中华民族20世纪的社会风貌,构成了知识分子心灵世界的一份活档案,提供了最前卫、最富有魅力的现代性艺术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