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亚科
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下的亚科
松鼠亚科(Sciurinae)是松鼠科(Sciuridae)中的一个亚科,包括赤腹松鼠与某些相关的树松鼠。传统分类中东方蝙蝠曾被归为一个单独的亚科(Pteromyinae),但现代遗传研究表明飞鼠应被包含在松鼠亚科中。松鼠亚科下分为多个属,包括美洲侏松鼠属、雷氏松鼠属、松鼠属等,以及飞鼠族的多个属,如Eoglaucomys属、Glaucomys属等。松鼠亚科的成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多样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下级科属
松鼠亚科下包含多个属和种类,其中包括美洲侏松鼠属、雷氏松鼠属、松鼠属等。这些属中的种类在形态和习性上有所不同,但都属于松鼠亚科的范畴。
松鼠族
松鼠族下的种类包括美洲侏松鼠属的中美侏松鼠、亚马孙河侏松鼠等,以及松鼠属的亚利桑那州灰松鼠、东灰松鼠、日本松鼠科等。这些松鼠通常栖息于森林、山区等自然环境中,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部分种类也会食用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飞鼠族
飞鼠族包括了能够进行滑翔活动的松鼠,如新世界飞鼠属的南方飞鼠、北方飞鼠等。东方蝙蝠具有特化的皮肤膜,能够在树木间滑翔,这是它们适应树栖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
花鼠属
中文名: 隐纹花松鼠
俗名别名: 白眉鹀金花鼠、花仡伶
英文名: Western Chipmunk
地理分布: 亚洲东北部、北海道
濒危状态: 无
繁殖方式: 胎生
食性: 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主要食各类坚果豆类及草本植物、农作物种子,亦食昆虫及植物的绿色部分。
花鼠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西伯利亚花栗鼠有颊囊,耳壳显著、无簇毛。尾毛蓬松,尾端毛较长。前足掌裸,具掌垫2,指垫3;后足掌被毛,无掌垫,具指垫4。雌鼠乳头4对,胸部2对,鼠部2对。头部至背部毛呈黑黄褐色。具5条黑褐色和灰白、黄白色相间的条纹(所以也称“白眉鹀”)。正中一条为黑色,自头顶部后延伸至尾基部。外两条为黑褐色,最外两条为白色,均起于肩部,终于臀部。尾毛上部为黑褐色,下部为橙黄色,耳壳为黑褐色,边为白色。刚离巢的小松鼠,若与双亲分开饲养,很容易养驯。由于行动迅速,应注意趁喂食时脱逃。需准备较高的笼子,同时为避免运动不足,笼内应备吸转轮车让松鼠嬉戏运动。同时要装设巢箱。作为藏匿的地点,在自然中有冬眠的现象,若饲养在温暖的室内,即不须冬眠。由于耐热性较差,夏天时笼子应移往通风良好的地方。
体形尺寸: 身长11~15cm;尾长12cm左右
习性: 一般白天活动,冬季冬眠。善爬树,洞穴一般作于岩石缝、树洞、石洞中,越冬时在洞穴中冬眠。栖息于山区及平原针叶林、阔叶林等树林、灌丛等植被丰富区及林缘地带、沟壑、梯田中。
美洲花鼠属
中文名: 美洲隐纹花松鼠
俗名别名: 东美花鼠、美东金花鼠
英文名: Eastern Chipmunk
黑灰蝇豹: Tamias striatus
食性: 五谷、坚果鸟卵和昆虫
美洲花鼠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美洲西伯利亚花栗鼠有颊囊,面颊凸起在任何一方。
体形尺寸: 体重:56.7~141.7g;身长:12.7~16.51cm;尾长7.62~11.43cm
习性: 一般白天活动,善爬树,洞穴一般作于岩石缝、树洞、石洞中,越冬时在洞穴中冬眠
松鼠属
中文名: 松鼠
俗名别名: 魔鬼松鼠
英文名: 松鼠科
粉黛: Sciurus vulgaris
品种: 纯正三色、红色、正宗二色
食性: 水果、种子、荤类等,在繁殖期间会吃食鸟卵
松鼠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松鼠到夏季全身红色的毛,到了秋天会更换成黑灰色的冬毛紧密地覆盖全身。初生的松鼠,全身无毛,眼睛亦不明,生后8天,才开始长毛,30天以后即睁开眼睛,45天就能食用僵硬的果实,行动变得十分敏捷。松鼠是对主人非常温顺的小家伙,我们也要温柔地对待它们,这样它会对你死心塌地,绝对不会用牙齿伤害到你。当然它们会用牙齿轻轻地啃你的手指,和你玩耍,感觉会很痒痒,这是它对你友好的表示。
习性: 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别长,能适应树上生活;它们使用像长钩的爪和尾巴倒吊树枝上。在黎明和傍晚,也会离开树上,到地面上捕食。松鼠在秋天觅得丰富的食物后,即会利用树洞或在地上挖洞,储存果实等食物,同时以泥土或落叶堵住洞口。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下级科属
松鼠族
飞鼠族
花鼠属
花鼠生物特征
美洲花鼠属
美洲花鼠生物特征
松鼠属
松鼠生物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