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作者
家永三郎不仅以史家的客观性,描绘了
日本古代摄取中国文化、近代摄取西方文化的基本风貌,而且还以论者的公允考察了日本摄取中西文化的思想基础。日本近代化的实质,说到底是一个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不同的文化类型都形成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因此,在文化交流中必然要保持文化的独立性与适应性。整本书清晰的展现出日本近代文化转型的全部过程。
在日本百年来的文化选择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启示,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这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加以研究和分析的。这部书翔实、丰富的资料,既可以让我们比较清晰地看到了
日本近代文化转型的全部过程,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有关问题的背景材料,来加以分析利用。
家永三郎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东京教育大学教授,1944年他进入东京教育大学前身的
东京师范学校工作,在这里,他成为研究日本思想与文化史的专家,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其独特的“家永史学体系”对日本学术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在学术之外最为人所知的事迹,是为了维护学术自由而起诉日本政府篡改侵华史实,干预
教科书的编写,一人承担了历时32年之久的“文部省审定教科书违宪案”,期间胜负起落,牵动日本一场空前规模的思想运动。
国史中外来文化问题其实可以追溯到初史时期,即使说日本文化是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中诞生的,也并不夸张。这个事实通过近年
考古学、
人类学等研究的长足进步而越来越清楚了。
考古学告诉我们,
日本列岛没有旧石器文化的痕迹,但有新石器文化或中石器文化。然而,作为新石器文化的绳文土器文化 在
日本形成之后,日本就几乎不和海外交往,在列岛内部经过数世纪才取得了自身的发展。其后,以所谓弥生式土器为特征的农耕文化代替了绳文土器文化。公元前 12 世纪左右,从中国大陆传来了金属器文化。与此相伴,日本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出现了划时代的巨大变化。国家的建立也被看成是这一变化的伴随现象,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日本历史也拉开了舞台的帷幕。
那些黎明时期日本的遗物遗迹,其内容特性在不少方面都涉及同四周各民族的关系。 ① 例如,石器时代人们所喜欢的头部变形、拔掉牙齿以及身体变形的加工,便与南洋一带原始民族中的习惯相同;其主要居住形式的坚穴住宅,也可以从以御寒为目的的北方民族中寻求到源流,与此相反,弥生式文化时代中产生的高床住宅,则与南方民族的方式具有相似性。在初期的农作物方面,米类等南方谷物和麦粟等北方作物同时并存。在农具方面,鼓胴形的臼和棒状的橡木杵从
亚洲的东南方输入到
北海道,石刀则分布在内陆的
朝鲜、满洲及东南亚的广大区域,这显示了它输入到
日本的途径。在神话、风俗、民间信仰等无形的文化方面,北方亚洲大陆系统的要素和南洋系统的要素同时并存。 ② 但是,这些黎明时期的文化系统在求诸海外的同时,在许多情况下都显示出具有这一文化的民族的当地性,或是这一文化的原始性。所谓外来文化,是以现存的日本民族和其文化为前提,吸收了海外传来的新的文化要素的,因此它属于日本民族及其文化自身的源起而不是其他。所以上述现象绝不能作为外来文化问题处理。
然而必须注意到,在黎明时期的文化中,它所包含的明显不是
日本民族而是异民族文化的事实。例如从金石并用期的遗迹中出土的
王莽时期的货币,正表明
汉族文化传到过日本,从中可以毫无疑义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公元前后中国民族势力东渐,特别是公元前 108 年
刘彻征服
朝鲜北部所带来的影响不容轻视,在其设置的
乐浪郡中汉文化高度繁荣,其余波远及日本。 《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有日本人和乐浪往来之事,日本就是这样通过
朝鲜半岛输入中国大陆文化的。通览古坟时代的
考古学的遗迹,存在着许多中华镜、环头大刀、高冢式古坟、甲胄、挎带、玻璃制品等大陆舶来品乃至仿制品,其中也含有像挎带、龟甲之类的北方文物和玻璃制品的西亚文物。 ③ 这些足以证明当时文化中外来要素的显著普及是难以否认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