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庙位于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苎萝村。相传为
西施的故居。现为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景点有
苎萝山、浣溪沙。
地理位置
浣纱溪(绝非浦阳江)东的苎萝山,主峰海拔127米,系
会稽山余脉,乃越地之正宗。苍翠挺拔,别具风姿。山上有红粉石,据说手在石上一抹,会抹下些许红粉来。在苎萝山下,浣纱溪西岸,有西施庙,此庙原先是西施宅,
南宋才改为西子祠。乡人祀西施为四十八村之土谷神,一直俗呼“(先施)
北顶娘娘庙”。庙坐西朝东,面对苎萝山,建筑规模现仍清晰可辨,有殿五楹,余屋三楹,演台一座。庙前有苎萝亭,临溪。亭前有小桥,具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浣纱溪畔还有
范蠡庵、起步庙。
范蠡庵乡人称日思庵,以范蠡在此访得
西施,有功于越,乡人思之,故名。今祠之后殿及戏甘犹存。起步庙又称后江庙,相传越灭吴后,西施与范蠡归越隐居,在此弃舟上岸,故称起埠庙。
苎萝村附近还有施家渡。施家渡相传是当年西施回越都的下船处。现有
施姓在此聚族而居,疑为西施所居村的施姓后裔。
这不仅仅是传说,萧山临浦的西施古迹,至今犹存。据明·
嘉靖《萧山县志》(宁波天一阁藏本)载,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萧山就有苎萝乡西施里的建制。该志所附的《县境之图》,明白地标绘了
苎萝山在萧山临浦施家渡。历史众多典籍记载萧山临浦是之
西施故里。
文献记载
北宋
绍兴市志(
绍兴市官方文献,但是
萧山区属会稽)萧山有苎萝乡西施里,据说有西施庙,施姓族裔后称“西施娘娘庙,”七名百姓客也来朝拜,一度香火旺盛。
北顶娘娘庙,意即祖母庙,至今本土人士仍叫祖母为娘娘。
夫差所宠的妃子娘娘,就是萧山施族泛称的祖母。
南宋淳熙中被皇帝封为萧山苎萝乡48村土谷神,意谓当地的神,以至
明朝在迎神赛会中,总要找秀丽的女子扮
西施,并列与乡贤名流替身一起,人山人海,没有现今的媒体,都有如此盛大的宣传声势。
关于西施出萧山(
临浦镇),最早见于《
后汉书》。《后汉书·郡国志》载:“余暨,西施之所出。”
南梁刘昭注《后汉书》:“越绝曰:
会稽郡。余稽,西施之所出。”汉代称
萧山区为余暨,后汉书说萧山是西施的故乡。
北宋欧阳忞《
舆地广记》也说:“萧山本余稽县……越人西施出于此县。”
南宋嘉泰《会稽志》在萧山县条下有“谚云:牛头、苎萝,一日三过。”明确指出
西施出身地为苎萝乡,在县城东南二十里。明代学者来斯行在《槎庵小乘》中说:“西施实生于吾萧。今萧山有苎萝乡。《
后汉书》会稽余暨即萧山,注西施之所出,以为
诸暨市者误。”
清代乾隆抄本《
越中杂识》云:“西施宅,在萧山东南
苎萝山,山下即西施宅,有红粉石。”大量古籍资料表明,西施是
萧山区人,苎萝山就在
临浦镇,临浦是西施的故乡。今临浦镇通二村一带,古称苎萝乡,相传即为西施故里,现存西施古迹群14处,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这14处
西施古迹群主要是:苎萝山和红粉石、浣沙溪、苎萝湖、田螺山和河蚌山、西施坂、洗脚潭、西施里、西施庙、苎萝亭、范蠡庙、后江庙、浴美施闸和西施亭等。
相关古迹
(临浦苎萝)
苎萝山和红粉石
在
西小江边,海拔127米,为西施故里重要标志。明代
嘉靖《
萧山县志》载:“
苎萝山,在县南二十五里,属苎萝乡,下有西施宅,上有红粉石。”相传西施妆罢将胭脂水泼于石上,日久变红。又说,为西施告别乡亲时,泣血所致。“石留红粉延朝旭,江带春纱绕绿芜”,清单隆周《苎萝山》诗即咏此。浣沙溪,在苎萝山西,南源麻溪,北汇西小江,流经通二村、施家渡等村,长约2500米,宽15米至20米不等,夹岸绿树,溪水清澈。
西施从小喝浣沙溪水长大,长成后常在溪边浣沙,故名。
唐朝范摅《云溪友议》载:“王轩游西小江,泊舟
苎萝山际,感国色埋尘,怆然题西施石,曰:‘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青,今逢浣沙石,不见浣沙人。’”
苎萝湖
又叫西施湖,在苎萝山西麓。宋后,逐渐淤积成田。
在西施庙东面。相传西施在苎萝湖中摸到一颗田螺和一个
背角无齿蚌,在水缸中养起来,沼吴时将其丢还湖中,化成两座小山,形似田螺河蚌,故名。另说田螺山是西施与东村青年田和青梅竹马定情的地方,为了
越国的复兴,西施别离情郎去吴宫,而田和则投奔越王,战死疆场。
西施完成复越大业回到故乡,将情郎葬于
苎萝村旁的小山上,后人称其为田螺(和)山。这两座小山高不过十余米,面积百余平方。2000年因建造高速公路大部被平毁。
西施坂
位于
苎萝山和浣沙溪之间的大田坂,当年西施与乡亲们耕作过的地方,因纪念西施而名。
洗脚潭
相传西施入吴前,劳动之余常在此潭洗脚,故名,旧址在苎萝山下优罗湾底,今淤塞难寻。
西施里
即苎萝村,今通二村、施家渡村,旧称东苎萝村、西苎萝村。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设苎萝乡
西施里,为西施出身地。今施家渡村施氏聚族而居,相传系西施族裔。清乾隆朝
进士、
中书侍读徐国楠说:“余邑南乡有
苎萝村……维岳降神,笃生西子,沼吴存越,忠义荣万古焉。”
苎萝亭
在西施庙门口,东濒浣沙溪。始建于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现为
清代遗存,经近年修。南北两端洞门原接临浦至所前的石板大道,亭梁有“清嘉庆二十三年五月”、“三泉王子彰房重建”等字样。
范蠡庙
在施家渡柴湾,浣沙溪畔,为纪念
越国大夫
范蠡于苎萝村访得
西施,乡人思念他的功绩,建庙祀奉范蠡,故名范蠡庙,又叫日思庵。坐北朝南,三楹二进,前殿设演台。附近原有古渡口,为西施当年下船赴越都处。后江庙,因滨后江,故名。相传越灭吴后,西施与范蠡归越隐居,在此上岸起埠,故又叫起埠庙。“还顾旧时伴,布裙相晤语”,明来集之《题苎萝西子祠》即咏此。
浴美施闸和西施亭
在施家渡西北1千米,麻溪与
西小江汇合处。此处潭水清澈,相传西施赴越都时,曾在此沐浴更衣,从此水潭便叫浴美施。清
毛奇龄有“
西施湔裙处,行人唤美施”(《山行过美施闸》),即咏此。明万历间(1573-1619),开拓河道,此处建闸,为纪念西施,立石碑称“古浴美施闸”,今闸改桥,石碑尚存。
爱新觉罗·旻宁间(1821-1850),闸西建有永宁桥,桥边立有“西施亭”,今。闸旁建有浴美施庙,紧靠
关林,前殿斗拱、穿等为
清代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