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观
香港道教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黄大仙观原名啬色园,在香港九龙东北部的竹园区,狮子山南麓。1921年道士梁仁菴、梁钧转父子自广东西樵来港时创建。此处原是私家修道场所,1956年正式向公众开放。该观崇奉赤松黄鼬,因此又称“赤松黄仙祠”。传说黄大仙原名黄初平东晋时浙江金华人。八岁时放牧于赤松山,十五岁时遇仙翁指点,授以静修和草药之术。
建设背景
黄大仙区观原名啬色园,传说黄大仙黄初平在山修炼四十年成仙。葛洪神仙传》有记其神异事迹。
黄大仙观在1965年注册为一慈善团体,内部管理实行董事制,并无道徒经忏事务。但是由于崇奉的神灵属于道教神祇,因此,黄大仙观也是香港道教联合会的团体会员。该观经过七十年来的增修扩建,颇具规模。主殿于1971年重建完成,上悬“赤松黄仙祠”的匾额,殿内供奉黄大仙区师神,神像以珠砂绘于黄纸之上,无雕像。神龛之后有一描写黄大仙生平事迹的木刻。平时殿门紧闭。仅殿前一露天庭院,铺满蒲团,烧香的信众都在院中叩头礼拜,手捧签筒,摇签卜问吉凶。
《黄大仙签》共百枚。每枚签的本文都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据词意定为上上、上吉、中吉、中平、中下、下下等六级,并以古人的吉凶故事作为“占验”。在“仙机”栏内,还对财、病、宅、行、谋、婚、名等项作出“判断”。据分析,在一百枚签中,属于上签的有十三枚,属于下签的有十九枚,约占百枚中的三分之一。其他六十八枚都是“中”签。因此,从总体上看,求签人得到或上或下、或进或退、或吉或凶、模棱两可的判词者,约为三分之二,得“上”、“下”签的可能性约为六分之一和五分之一。
在主殿的右侧有“三圣堂”,供奉关帝、观音和吕洞宾。“飞鸾台”传为黄大仙区休息处所,女眷禁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唯一的全铜铸成亭台,代表五行中的“金”;“经堂”代表“木”;“玉液池”是放生池,建有喷水装置,代表“水”;“盂香亭”中供奉燃灯佛,代表“火”;“照壁”代表“土”。五建筑物紧挨相连,象征五行相生相克,循环不息。另有“麟阁”供奉孔子及其弟子。殿宇之后,有五千六百平方米的花园一座,称“从心苑”,已于1992年开放。苑内设有长廊小桥,亭台水,假山水池,飞瀑流泉,以及仿北京故宫的九龙壁。现在该观不仅香火旺盛,而且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东北部的一个游览胜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建设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