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足
指茗荷科龟足属的一种动物
龟足(Capitulum mitella)为指茗荷科龟足属的一种动物,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域、中国东海南海沿岸。
龟足的身体分成头状部和柄部,一般宽2-3厘米,高3-5厘米。头状部呈淡黄色和绿色。柄部软而呈褐色或黄褐色,外表被有细小的石灰质鳞片,排列紧密。龟足栖息于受大浪冲击的礁石海岸的石缝中,壳板伸出石缝,柄部于石缝内。有时密集成簇状,一受触动即紧缩柄部藏在岩缝里,以防止受到危害。龟足以采食端足类及浮游生物为食。
2023年,首次发现了蔓足类存在古老的基因组加倍事件。这是继鲎科蛛形纲等无脊椎动物后新发现的一个WGD事件,为解析蔓足类起源演化历程提供了关键的分子依据。
命名与分类
龟足的拉丁学名为Capitulum mitella,英文名为Japanese 鹅肉 barnacle,俗名称佛手贝、石、狗爪螺、龟脚、鸡冠贝、鸡足、鸡脚、观音掌。为指茗荷科龟足属的一种动物。
形态特征
龟足的身体分成头状部和柄部,一般宽2-3厘米,高3-5厘米。头状部呈淡黄色和绿色。柄部软而呈褐色或黄褐色,外表被有细小的石灰质鳞片,排列紧密。最大的个体头部宽可达44毫米,高27毫米,柄部宽25毫米,长15毫米。头部侧扁,由楯板、背板、上侧板、峰板、吻板等8个壳板形成壳室,基部有一排(21~31个)小的侧板轮生。壳板白色,外包一层牢固的黄褐色外皮。楯板三角形,较大;背板四边形,最大,上侧板位于楯、背板之间,窄三角形,吻板和峰板各1片,内凹。基部轮生小侧板三角形,内弯,其亚吻板和亚峰板略大。柄部侧扁,多略短于头部,完全被椭圆形小鳞片有规则地覆盖,内部肌肉发达,可伸缩,褐色或浅褐色。软体部分的躯体在壳室中,口器上唇无齿,大颚具5齿,6对蔓足,具4~8节的尾附肢;具交接器,但无背突。雌雄同体。
分布栖息
龟足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域。在台湾常见于各地岩礁海岸。龟足在中国广泛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区和岛屿沿岸潮间带岩礁地带。以及东海南海沿岸,生活在海浪冲击很强的沿岸高潮带,常用柄部固着于岩缝中,密集成群,或寄生于鱼体上。
生活习性
龟足栖息于受大浪冲击的礁石海岸的石缝中,壳板伸出石缝,柄部于石缝内。有时密集成簇状,一受触动即紧缩柄部藏在岩缝里,以防止受到危害。龟足以采食端足类及浮游生物为食。
生长繁殖
参考
相关研究
2023年,龟足基因组的破译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首次发现了蔓足类存在古老的基因组加倍事件。这是继鲎科蛛形纲等无脊椎动物后新发现的一个WGD事件,为解析蔓足类起源演化历程提供了关键的分子依据。全基因组加倍(WGD)是基因组进化过程中最剧烈的单一性事件。尽管它在脊椎动物和植物中报道较多,但在无脊椎动物中却是罕见的。WGD使基因组内的所有序列均发生重复,促进了物种的分化和新表型的产生,甚至与某些物种的起源相关。新发现的这一WGD事件与蔓足类独特的生物学表型和特殊生活习性的形成相关。由WGD产生的加倍的Hox基因Antp和Ubx与蔓足的形成相关;而加倍形成的环境胁迫响应因子-CYP450的新功能化或亚功能化与蔓足类潮间带附着生长生活方式的适应性进化相关。
中国药理实验观察发现龟足的各种制剂有明显的利尿作用,龟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宁德市地区也是富有地方特色的趣食海鲜,广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参考资料
Capitulum mitella (Linnaeus,1758).物种2000.2024-11-05
龟足.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2023-11-29
台湾百种海洋动物图鉴2.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2023-11-29
目录
概述
命名与分类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相关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