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光
潘思光
潘思光,又名道垦,字亚卿,号涵亭,别号梓亭。康熙帝四十三年(1704)七月二日生于安溪县崇信里留山乡(今西坪乡留山村)。幼便颖异,周岁,教以天地日月山川草木名称,皆能记忆。
正文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七月廿二日生于安溪县崇信里留山乡(今西坪乡留山村)。幼便颖异,4岁能诵五言诗,5岁入学,同年丧父。7岁时,祖父以雨中戴笠孔子出对:“竹笠拜先圣”,他随口答对:“玉笏觐至尊”。祖父大为惊叹!11岁随母归宁湖丘(今虎邱乡),当地副举人林宪老提出一联:“天同地同王不同”,他随口对答:“道异释异儒不异”。于是传为“神童”。15岁就学府城泉州市,博通群书,为文辄惊人。 18岁祖父去世,家境困迫,辍学从教,持家养母。他边教边学,肆力文章。29岁入泮,37岁中举人,44岁中进士
乾隆十四年(1749年)后,思光先后任汜水杞县郏县知县,查询讼事,旬日而决,做到案无积,百姓称颂。十七年(1752年)以抚台陈某举荐,思光调任知县,政绩斐然。他重视振兴文教,在成皋县重建成阜书院,在郏县重建崇正书院,在杞县新建志学书院、孔子庙、八卦楼和东关迎春阁,又修建殉难刘状元祠,苏辙与愚庵之墓,还刻印《王苍谷集》。思光为官,清廉律已,谨慎奉公,兴文教,急民,除弊病,历任县职,均得民众好评。每次调动,百姓呈请力留,牵挽车辕,依依不舍。他为人做事,克宽克仁,彰信于民;虽不事威严,而能使人不赏而劝,不威而畏。
乾隆廿八年(1763年),思光辞官回乡,居家三年病逝。所作诗文,凡千余篇,分订7卷,惜未付梓,历久散失,残存的又在“十年动乱”中付之一炬。他仗义执言,好以诙谐、蔑视、戏弄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合理之事,民间流传其机智的故事颇多。其中几则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省安溪县分卷。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