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啤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巨大贡献。
中国民俗学会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石。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着我们数千年来的文化血脉。在当前经济一体化和文化趋同化大潮的冲击下,如何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如何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新形势下得以延续和健康发展,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叶涛,1963年生于
山东省费县。1984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1年至2004年,师从
钟敬文教授、
刘魁立教授,于
北京师范大学获法擎(民俗擎)博士学位。2008年4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创办《
民俗研究》杂志,现任主编。1987年参与创办山东大学
民俗学研究所,曾任所长。1987年发起成立
山东省民俗学会,曾长期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学术兼职: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研究领域为民俗学理论、中国民间信仰、区域民俗。主要著述有《山东民俗》(]988)、《孔子故里风俗》(1993)、《孔府》(1993)、《中国京剧习俗》(1994)、《江湖社会习俗》(1999)、《抢婚》(2000)、《民俗学导论》(2002)、《领略山柬民俗》(小学地方课程课本,主编,2003)、《中国民俗大系一一山柬民俗》(主编,2004)、《中国民俗》(2006)、《泰山石敢当》(2007)、《中国牛郎织女传说》(总主编,2008)等。发表论文、调研报告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