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通厂
我国最早的近代机械工业厂之一
兰通厂,即兰州通用机器厂,前身是陕甘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72年底的兰州制造局,是甘肃省近代史上第一家机械制造工厂,也是我国最早的近代机械工业厂家之一。1955年被国家定点生产采油机械设备,现已发展成为生产成套采油机械设备大型骨干企业。工厂位于兰州市,占地面积53.3万平方米。
百年工业史
许在今天,很少有人知道兰通厂这个拥有135岁历史的老厂曾在我国近现代工业史上的地位,它的前身就是洋务派首领之一——陕甘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72年底的兰州制造局。在历史的烟云中,它的遗址早已消失在现代化的水泥楼群里,今天已将所有的沧桑与辉煌浓缩于兰通厂。
尽管兰州制造局主要从事近代武器制造,但当时已具备了冶炼、铸造、锻压、车、刨、钻、镗等一系列近代工业生产的设备和技术人才,为上个世纪50年代的国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兰州工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兰通厂的变迁史,或许就是兰州市近代工业变迁史的缩影。
消失在楼群中的旧址
中秋节过后,地处西北高原的兰州,已是黄叶飘零。畅家巷、通渭路、萃英门,这些楼林深处的地方与往常没什么区别。一辆辆汽车穿梭来往,一栋栋高楼在日光中承受着岁月的蹉。畅家巷,窄小的巷子夹在高楼中间,进出的车辆催促着夹在摊贩中间艰难挪步的人;通渭路的柏油马路两旁,镶嵌在高楼的釉面瓷砖,在秋日暗淡的阳光中熠发光。翠英门(兰大二院),曾经的工业旧址已被一个正建的高楼取代。
谁也不会记得,在这三处地方曾经有过西北最早最大的制造工厂。几经变迁,今天兰州制造局的子嗣兰通厂已经有135岁的历史。如果是一个人,肯定会怀念他曾经住过的旧址,而三处早就消失在楼群深处的工业遗址,今天都将所有的往事和希冀浓缩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土门墩一个占地面积约53.3万平方米的大工厂——兰州通用机器厂。
兰通厂的变迁史,或许就是兰州近代工业变迁史的缩影。
明清以前的中原地区可谓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由于晚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坐井观天和不谋发展的腐败封建统治,导致清朝经济日渐衰退,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倒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封建王朝中的有识之士,他们认识到,要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非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工业不可。这也是在魏源“师其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影响下,十九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了一批中国最早的纺织、面粉加工和军事工业。就是进入了“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作为当时洋务运动派首领之一,他创办的兰州制造局,更是西北近代工业的摇篮。从《金城揽胜图》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样东西,有一个像“吸水龙”样的机房建筑,既有安装蒸汽机的砖砌机房及高耸的烟囱,还有一条管道直通黄河。左宗棠考虑得很周到,这是为了解决百姓吃水和消防问题做准备。制造局在当时还制成了灭火机器,成为甘肃省灭火使用机器的开端。
百年历史几经变迁
在清同治以前,西北的制造工业仍是一片空白。尽管在我国远古的四大发明中就有了发射药和指南针等等先进的技术。然而,直到西方列强入侵中原地区时,发现那些梳着辫子的国人作战时竟还拿着长矛短刀……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清同治六年(1867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抵达西安市后,由于西北交通运输不便,军需供给困难,于是,左宗棠奏请清政府同意,于同治八年(1869年)筹建了一座小型军工厂———西安机器局。同治十一年(1872年)7月,随着左宗棠的移师兰州市,同时也将西安机器局搬迁至兰州,更名为兰州制造局。
到兰州后,兰州制造局最初建址于兰州城南畅家巷,当时只修建了十余间简陋的工房,虽然生产能力有限,但生产武器所用原料都是好铁。他们当时能依靠本厂的力量制造出铜帽和大小达姆弹,还能仿造普鲁土螺丝及后膛七响枪,并且改造了原有的劈山炮和炮架,基本上满足了“西征军”的武器装备需求。从其产品来看,当时已能生产“后膛螺丝火炮”、“轮架大炮”、“后膛七响炮”及各种枪、炮弹。在击败俄、英支持的侵略军的战斗中,起到了克敌制胜的重大作用,也是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使用自己制造的枪炮。
兰州制造局在当时可谓红遍天南海北,它的发达辉煌不仅让左宗棠声名大噪,它生产出的产品更是了得。另外,左宗棠还在兰州市于光绪元年成立发射药局,他们提炼的精品火药与洋火药并没有差别,在这里要给读者说明的是,当时兰州制造局的所有经费均在甘肃省关内外办理军需款拨支。左宗棠和他的提督总军赖长(又是制造局主持)还聘请福州市宁波市广东省等地有名的匠人,他们携带先进的机器来厂里做活。在制造上,他们不但学习洋兵器,还在西洋兵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改制,他们超前的企业意识和生产理念由此可见一斑。
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这个制造厂本应越来越壮大,可是历史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它会出现戏剧性地转变。在光绪八年(1882年),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以及收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战争结束后,兰州制造局也就停业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于清政府扩建训练新建陆军的需要,兰州制造局重又开业。同年八月,兰州道台彭英甲将该局迁至城内小仓子(今大众巷,通渭路北段),并更名为兰州机器局,有工匠、艺徒110余人,修造枪炮弹药。1917年盘踞在甘肃省的军阀张广建,又将该局迁址到城西旧举院萃英门内,也就是今天的兰大二院院内东部。
1926年时任冯玉祥西北军师长的刘郁芬统治甘肃,又改名为甘肃制造局,制造枪炮弹药等,以供军需。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甘肃制造局由国民党中央资源委员会和甘肃省政府接管,在1941年9月改名为甘肃机器局,除了修配军械,还仿制一些比较简单的皮带车床。1942年为免遭日寇飞机的轰炸,该厂又迁至西郊土门墩。解放前夕,该厂的全部机械设备被军阀洗劫一空,大部分机器运往青海省新中国成立以后,兰州机器局结束了77年坎坷曲折的命运。1949年人民政府接收后,更名为兰州人民机器厂,经过大规模改建后,又开始了新的征程,1952年改称兰州通用机器厂。
百年老厂欲破茧化蝶
或许在今天,是很少有人知道兰通厂在我国近现代工业史上的地位,这个135年历史的老厂曾经拥有与‘江南造船’同样的辉煌,它曾是清政府在西北开办的第一个洋务军用工业,也是甘肃省近代工业史上第一家军工和机械制造的工厂,在整个中国而言,也是最早的近代工业史上军工和机械制造厂家之一。1955年,兰通厂被国家定点生产成套采油机械设备,且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抽油泵、第一个抽油机、第一个抽油杆……不但为上个世纪50年代的国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排头兵企业。遗憾的是,兰通厂在1993年开始成了甘肃的特困企业。这个世纪老工厂主要生产的是固井、压裂、修井、抽油、压力容器、制冷、建筑、军工等九大类一百多个规格品种。
初冬的金城大地已有了丝丝入骨的寒意。位于土门墩的兰通厂,像一位沧桑的老人默然无语。东来西去的车辆呼啸着如水流般穿越在宽畅的西津大道上。这个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辉煌与风雨的老工厂正在进行一次“破茧化蝶”的历史性蜕变。破产重组意味着兰通厂在历经沧桑后,百废俱兴。因此,对于兰通人来说,更是一种观念的改变,一次浴火重生的机会。我们期待着他“破茧化蝶”后的美丽飞翔。
参考资料
..2024-01-28
..2024-01-28
目录
概述
百年工业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