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泽莱(1952年2月15日—),本名廖伟竣,中国台湾作家,
云林县二仑乡大义村的诏安客家人,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学士、
台湾中兴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现为
台湾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博士生。
在大学时代,宋泽莱将小说当作是个人心灵纪录,以本名廖伟竣在《中外文学》发表了“婴孩”、“红楼旧事”等现代主义作品。同时他也在课堂上接触到
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的学说,并将佛洛姆的理论移植到小说《婴孩》中。此时期宋泽莱也广泛接触心理学、人类学、艺术等领域。大学毕业后谋得教职,除了创作形式更为成熟外,关注的视角更逐渐转向广大的社会舞台和人民的现实生活。
宋泽莱的第一篇小说《婴孩》发表于1974年《中外文学》1卷9期。此后还陆续发表了一些描写人物的心灵哀愁、畸恋生活和
变态心理的小说。后受现实的启迪及
陈映真等作家的影响,逐步转向
现实主义。作品多反映台湾社会转型中的农村及市民生活。1976年大学毕业后,他到台湾
彰化县福兴中学任教,投身于繁乱纷杂的社会,看到了人民的痛苦生活,同年发表小说《打牛村》,获得文坛的好评,从此进入他创作的黄金时代。他写了许多能真正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优秀作品,尤其是《打牛湳村》系列小说。80年代初,宋泽莱从
美国归来,潜心探索禅与文学之间的奥秘,从小说创作走进禅学的虚境,对变革现实失去热情,对生命本身发生怀疑,1985年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废墟的台湾》,显示了宋泽莱创作上的觉醒和奋起。宋泽莱的作品比较丰富。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废园》(1976年丰生出版社),《打牛湳村》(1978年远景出版社),《谷日记》(1979年远景出版社)。短篇小说《骨城素描》(1979年远景出版社)、《变迁的牛眺湾》(1979年远景出版社)、《红楼旧事》(1979年联经出版社)。评论《禅与文学体验》(1983年前卫出版社)等。宋泽莱小说的三个分期:一、现代主义时期:主要是指其在大学时期以现代主义手法创作心理小说的阶段。时期约在一九七二至一九七五年间,主要作品包括《审判》《李彻的哲学》《婴孩》《红楼旧事》《恶灵》等。一九七五年夏天宋泽莱大学毕业,从一九七六年起,直到一九七八年创作出《打牛湳村——笙仔和贵仔的传奇》一作为止——此作应被视为宋泽莱下一时期确立风格的作品,期间存在着可以划入现代主义时期的小说,如《黄巢杀人八百万》及《虚妄的人》;然而也同时开始出现一些“转型”作品,如《娘子,回去未曾开垦的那片田》等,其手法应可划入乡土写实时期,甚至包括《打牛湳村》系列小说中最早而主题不甚明确,表现技巧稍嫌生涩的《花鼠仔立志的故事》在内。这段时间的创作可视为回归现实书写前的“转型期”,亦为现代主义时期的尾声,本论文侧重的是此时作品中转化前一时期的问题(如父子关系),而表现出寻找前行代历史的转变过程,因此拟将此时段作品置于现代主义时期末端来探讨。二、乡土写实时期:从《打牛湳村》系列农民小说以降,宋泽莱转而以台湾在现代化下的农村、市镇变迁为描写对象,尝试将战后台湾市民社会的全景藉小说记录下来,这个时期是他奠定文坛成就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约在一九七八至一九八○年间,主要作品包括前卫版之《打牛湳村系列》《等待灯笼花开时》《蓬莱志异》三册短篇合集、以及《变迁的牛眺湾》《骨城素描》。三、政治小说时期:主要指宋泽莱在八○年代的作品而言,这个时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而在诗歌、散文、政论文章上似乎投注更多心力,主要作品包括《
废墟台湾》《抗暴的打猫市》等。在一九八七年写完《抗暴的打猫市》后,宋泽莱的文学创作进入了“冰封期”,足足有七年时间没有出产一篇小说,直到一九九四年初又以《
变成盐柱的作家》重新复出,一九九六年出版长篇《血色蝙蝠降临的城市》。
1975年~1980年前后,是宋泽莱创作力丰沛的阶段,他将自己的作品画分为三个时期:即“
现实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和“
自然主义时期”。80年代宋泽莱一度转向参禅。但潜心佛学的期间并未放弃文学问题。这个时期所发表的文章如:“文学十日谈”、“给文学界的七封信”,都在为台湾文化及台湾文学的独立性作出宣告。
1986年结合同志创办《台湾新文化杂志》,1995年和王世勋创办《台湾新文学杂志》,2001年又结合
林文钦、王世勋及
闽南语文学阵营创办《台湾e文艺》,除了持续小说的创作外,亦对闽南语诗的写作及推广贡献心力。不仅为闽南语文学的创作拓展新的可能,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台湾文化改造及文艺复兴运动热潮。
2006年宋泽莱进入
台湾中兴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就读,2009年取得硕士学位,硕士论文《台湾存在主义文学的族群性研究:以外省人作家与本省人作家为例》。2011年发表《台湾文学三百年》,2013年,获“台湾国家文艺奖”。
宋泽莱在《被背叛的佛陀》等书的序文中表示学禅只能使自己的烦忧暂时消解,直到接触了原始佛教,依其内容修行,发现忧愁得以解决。宋认为原始佛法与现今盛行的大乘佛教在教义上有许多差异,提倡笃信原始佛教,此说遭到大乘佛教界人士的攻击。1996年,宋泽莱出版《血色蝙蝠降临的城市》,在序言中提及,宋认为自己已修行至“无余涅境界”,然而,原始佛教即使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扰,却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与家人的问题。此时他因缘际会来到教堂,感受冥冥之中有神灵之力召唤,于是改而信仰
基督教。宋泽莱的转变与把对信仰的见解进行写作的方式,引起宗教界的争议,也因评论当代佛学大师(
星云、
释印顺、昭慧等),遭到批评。2006年,行政院教育部推出“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宋泽莱时任教育部国语推行会委员,但此案的推行引起部分学界人士反弹,如台湾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教授
翁圣峰便认为HoLo台语的教学应考量与英语拼音习惯接轨,而非使用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