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台湾》是一本反乌托邦小说,由台湾作家
宋泽莱于1985年出版。小说以日记体为主,描绘了在
极权主义政府统治下,废弃物、空气污染和核污染肆虐的台湾。故事发生在2010年,当时台湾已经毁灭,成为了一个几乎无人烟的核污染区。这本书于1987年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并被收录在《香港台湾与海外华文文学丛书》中。ISBN为9789579897150。
作者介绍
宋泽莱(1952—)小说家。原名廖伟竣,1952年出身于台湾省
云林县。父亲在日据时代被迫参加
太平洋战争,战后回家务农,时有人生感叹,母亲操劳于家务和
农事,家境的凄凉贫寒,给童年时代的宋泽莱蒙上一层阴影,并直接影响了他早期的创作。 1973年考入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前夕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是创作力旺盛的
新生代作家。最早发表的作品是诗歌《丧葬之歌》。他的第一篇小说《婴孩》发表于1974年《中外文学》1卷9期。此后还陆续发表了一些描写人物的心灵哀愁、畸恋生活和
变态心理的小说。后受现实的启迪及
陈映真等作家的影响,逐步转向
现实主义。作品多反映台湾社会转型中的农村及市民生活。在广阔的背景上描写在竞争社会中台湾农民的劳苦和
辛酸,以及他们在多层的盘剥下的挣扎和奋斗;同情他们的处境,批评他们的
迷信和愚昧。 1976年大学毕业后,他到台湾
彰化县福兴中学任教,投身于繁乱纷杂的社会,看到了人民的痛苦生活,同年发表小说《打牛村》,获得文坛的好评,从此进入他创作的黄金时代。他写了许多能真正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优秀作品,尤其是《打牛湳村》系列小说。80年代初,
宋泽莱从美国归来,潜心探索禅与文学之间的奥秘,从小说创作走进禅学的虚境,对变革现实失去热情,对生命本身发生怀疑,1985年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废墟的台湾》,显示了宋泽莱创作上的觉醒和奋起。宋泽莱的作品比较丰富。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废园》(1976年丰生出版社),《打牛湳村》(1978年远景出版社),《谷日记》(1979年远景出版社)。短篇小说《骨城素描》(1979年远景出版社)、《变迁的牛眺湾》(1979年远景出版社)、《红楼旧事》(1979年联经出版社)。诗集《福尔摩莎颂歌》(1983年
前卫出版社),评论《禅与文学体验》(1983年前卫出版社)等。
宋泽莱小说的三个分期:一、现代主义时期:主要是指其在大学时期以现代主义手法创作心理小说的阶段。时期约在一九七二至一九七五年间,主要作品包括《审判》、《李彻的哲学》、《婴孩》、《红楼旧事》、《恶灵》等。一九七五年夏天宋泽莱大学毕业,从一九七六年起,直到一九七八年创作出《打牛湳村——笙仔和贵仔的传奇》一作为止——此作应被视为宋泽莱下一时期确立风格的作品,期间存在着可以划入现代主义时期的小说,如《黄巢杀人八百万》及《虚妄的人》;然而也同时开始出现一些“转型”作品,如《娘子,回去未曾开垦的那片田》等,其手法应可划入乡土写实时期,甚至包括《打牛湳村》系列小说中最早而主题不甚明确,表现技巧稍嫌生涩的《花鼠仔立志的故事》在内。这段时间的创作可视为回归现实书写前的“转型期”,亦为现代主义时期的尾声,本论文侧重的是此时作品中转化前一时期的问题(如父子关系),而表现出寻找前行代历史的转变过程,因此拟将此时段作品置于现代主义时期末端来探讨。二、乡土写实时期:从《打牛湳村》系列农民小说以降,
宋泽莱转而以台湾在现代化下的农村、市镇变迁为描写对象,尝试将战后台湾市民社会的全景藉小说记录下来,这个时期是他奠定文坛成就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约在一九七八至一九八○年间,主要作品包括前卫版之《打牛湳村系列》、《等待灯笼花开时》、《蓬莱志异》三册短篇合集、以及《变迁的牛眺湾》、《骨城素描》。三、政治小说时期:主要指宋泽莱在八○年代的作品而言,这个时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而在诗歌、散文、政论文章上似乎投注更多心力,主要作品包括《废墟台湾》、《抗暴的打猫市》等。在一九八七年写完《抗暴的打猫市》后,
宋泽莱的文学创作进入了“冰封期”,足足有七年时间没有出产一篇小说,直到一九九四年初又以《
变成盐柱的作家》重新复出,一九九六年出版长篇《血色蝙蝠降临的城市》。
内容介绍
《废墟台湾》是一本未来小说,里面充满了从未来世界来看古典社会(今天)时的那种无奈乡愁的黑色幽默。
《废墟台湾》类似於七○年代以来许多未来式的
黑色电影,他们的特色是「以未来讽古典」,和传统式的「以古讽今」刚好反其道而行。
《废墟台湾》是一本末日启示录,它起於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的引言,终於一些怪异的「东方的诺亚」,坚忍地在
东海废墟中活下去。
《废墟台湾》的出现代表了有意义、具有现实及超现实色彩的
未来小说在台湾生根,它代表著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类型、新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出版在蘇联车诺比尔电厂爆炸之前,更增强了他末日启示录的一面。
创作沿革
据作者回溯,1985年左右,且时国民党政府欲计划于台湾周围盖二十座
核电站,且台电制造宣导核电厂安全的影片,在电视上大力鼓吹,加上此时戒严,计划难以阻挡。作者故决议书写反核宣传小说,以指出此计划之遗祸。加上此时台湾有环团指出,台湾的水、噪音、空气污染相当严重,故作者揉合这些议题,而花数月著此书。
此书出版社的社长
林文钦回忆,
宋泽莱之前试图投稿给其他报刊,但因时仍戒严,题材涉及政治议题,未刊登后,故由其出版,而此书终未遭禁。此外,此书初期反应冷淡,但在次(1986)年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爆发后,此书瞬间翻红,成为畅销小说,并选为当年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而此书创作时,恰巧是描写
极权主义统治的
英国小说《
一九八四》背景年份的次年。
故事概要
2015年,即台湾成为国际禁区,数千万人灭绝的五年后,外国人阿尔伯特先生和波尔先生从
浊水溪支流河口上岸,前往TNN村,欲找阿尔伯特以前的旧识作家小宋,并探究台湾崩溃前的概况。然而小宋已过世,全台湾只剩水产专家李信川的血亲活下去。两位探险者在其亡弟摄影家李信夫的房间中,发现他有预感将发生重大灾难,而于死前写的日记。
在李信夫的日记中,除了描述其在电视台作摄影师,并与爱人小惠、朋友相处的生活,也描述2010年,超越
自由党极权主义压迫、旧有艺术不被重视、道德与价值观与今反差甚大、人口膨胀、自杀、
肺癌盛行、
核电站密集,以及空污、垃圾、核污染严重等,充斥怪象和绝望的台湾社会和环境。最后妻子因政府控制媒体而死,归乡不久后,李信夫仰药自杀。
重大事件年表
• 1998年,政府准备行宪。
• 2000年,地震引发核电厂辐射外泄,造成20万人死亡。“废墟扑击”起事,但遭血腥镇压。超越自由党执政,进行制统治。
• 2001年-2002年,阿尔伯特旅台,研究台湾政治情况,提出《政治新虎克定律》。
• 2005年,台湾全面戒严,断绝除商业外的人民往来,外国人民迁出。
• 2010年:
• 7月,马赫伯开始指导电视思想教育,控制人民思想,台湾各也开始发生不少意外事故。
• 8月,主角发现这些人民的意外或死亡事件,可能和马赫伯用其学说控制电视节目有关。
• 9月,与小惠、小伟去低海拔山区旅行后,
中秋节时,主角赴北市总公司,超越
自由党在其邀请各地知识份子和反对势力的联欢会中,秘密以武力屠杀他们。主角参加高级党员聚会时,听闻专家难以收拾核电问题。此际,小惠和小伟因心智受电视节目控制,走入家附近的海边溺死。
• 11月,北部核厂爆炸。主角自杀。
• 4月(续),在参加小惠祖父的葬礼后,主角与她再婚,此些日子因台风肆虐,北回归附近的
核电站辐射外泄。政府和知识份子于高市举办商议会。
• 5月,小伟和主角一家开始同居。因之前的放射线外泄,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大量幽谷教会信众试图前往深山,躲避将来的动乱。但党军镇压,大量教徒死亡,南部负责人李灼人被捕判死。在党调查员
调查公司后,主角、同事和他们去“粉腿大楼”玩乐。
• 6月,为帮幽谷教会复仇,
猪血帮和新武帮掳二十余位党政经高层,虽双方发生火并,俘虏终几被杀害。执政党为因应社会压力,聘请视觉专家马赫伯指导电视思想教育。
• 2月,人民于北市府抗议,但遭党镇压,故主角李信夫有感开始写日记。主角收到小惠来信。
• 3月,主角与小惠见面,后小惠搬到北回归。因农地污染,此前开始,都市
鼠害问题严重。
• 4月,主角、小惠和其丈夫李可然谈判离婚,但遭白衣人刀刺。后由政府的
卫队队长以枪支介入,谈判离婚成功。
• 小说第一部(第1-8篇):
• 小说第二部(第9-15篇):
• 小说第三部(第16-28篇):
• 年底(含)之前:
台湾岛毁灭,国际宣布其为禁区。
• 2015年3月7日-8日:阿尔伯特等人来台,于TNN村得到主角的日记。
架构
本文文长约九万字。除了引言,以及描述阿尔伯特先前旅台和访TNN村的首末章外,皆为李信夫从2010年2月到11月的日记,分为三部,28篇。
登场人物
TNN村李家
台湾于2010年毁灭后幸存的家族。从迁台祖开始,每代的人活到四十岁后,会丧失部份感官知觉。
• 李信夫(1970-2010):
• 本书主角,兼日记的作者。视力甚佳,曾提出
摄影与美学理论、改造摄影机,在北回归角的电视公司中担任摄影师兼摄影记者,并为超越
自由党高级党员。也是一位藏家。
• 李信川:
• 主角李信夫的大哥,水产人员,因遗传而丧失触觉。借由其引介,阿尔伯特等人才发现主角的日记。
北回归岬角
• 林馨惠(小惠):
• 大学修艺术,并喜好古典社会的文艺。在高市某校执教艺术,后搬到北回归。曾为李信夫的女友,在与李可然离婚后,与主角再婚。
• 辛克勤(辛大夫):
• 北回归岬角的卫生所主任,超越自由党的高级党员,和其妻育有一子小伟、一女阿昭。是痛恨宗教的自由主义者,曾对有神秘感应的太太和儿子家暴。
• 小伟:
• 辛克勤的小儿子。思想独特、智商很高,有时和辛克勤、小惠为伴。
• 林山:
• 杰出的新闻采访记者,和李信夫合作。
• 郭明福:
• 北回归的超越
自由党书记,曾帮助辛克勤与李可然谈判离婚。
其他
• 潘娜娜:
• 旅居国外的知名影歌星,专长于性的煽诱。因超越自由党提倡性的政策而受邀,到北回归的电视台拍摄电视系列剧。
• 陈玛丽(1985-2010):
• 艺人与性工作者,与李信夫为友,并向其请教
摄影。
• 马赫伯:
• 外国视觉专家,提出不少人类心理的理论,超越自由党邀请之,藉其理论,以电视控制国民的内心,可能因此导致如溺海、火灾、车祸等事故。
• 小宋:
• TNN村出身的作家,自认是神秘主义者,曾赴美国,著有《TNN村》。其经历、出身和作者
宋泽莱类似。
• 政治学家,2000年代初曾到台湾研究政治行为,并提出《政治新虎克定律》。2015年与地理学者波尔重访毁灭的台湾。
相关团体
政治团体
• 2000年开始的执政党,由之前数个政权解散改组在合并,党徽为“不”字形。以许多军队等对台湾实行极权统治。并在传播媒体、艺术、宗教等方面,进行严厉的控制。
宗教团体
• 由1995年起台湾
基督教宗派统一运动所成的,独大的教会,于2002年改名而成。由李圣智指挥,信徒逾五十万。其思想为超越自由党力行
雅威旨意,当时台湾的新社会就是上帝的城。认为迦南教会、幽谷教会是异端。
• 否认新社会是神的国,认为新社会仍需改造。
• 幽谷教会
• 崛起于下层社会,认为台湾是
炼狱,需要激烈呼号与祈祷,挣扎走向天国的宗派。和涅盘教合作。
• 涅教
• 于2000年废墟扑击后,由涅盘和尚以涅盘系的经典创立的地下佛教教派,甚奉行素朴原则,主张人可以自行提早圆寂。
黑帮
• 由未能接受新社会的黑道人物组成的在南部结成的帮派。
• 新武帮:
• 在2002年血花帮被整肃后成立的帮派,成员较为年轻。自认是反对者,欲证明人在新社会的意义,并提出类似武士道的新蜉论。
特殊场景
• TNN村:位于浊水溪畔的村庄,为主角李信夫的故乡,影射位于浊水溪附近的
云林县二仑乡打牛湳。
• 北回归岬角:位于
台湾岛最南端50公里的虚构岬角,约半公里长,有社区、电视公司、游乐区、森林等。
• 粉腿大楼:市中心的大众娱乐大楼,十层楼高,设有歌舞厅、剧场、酒厅等,并有古典艺术的展演场。
• 涡流街:位于城市内住工混杂区,加上行车噪音,噪音混杂,居民死亡率甚高。
重要名词
• 政治新虎克定律:由外国政治学家阿尔伯特于2000年代初调查台湾政治社会,所提出的理论。它将人民受压迫比喻为弹簧受拉、从自由变不自由,如拉力超过弹性限度,则弹簧不会缩回原样般,人民倘受压超过界线,会认为这种压迫下才有真正的自由。
• 新社会、古典社会:2000年后的台湾社会为新社会,海外或其前的台湾社会为古典社会。课程中,对“古典社会”的比重甚少,且提出批判。古典社会(或1980年代台湾)和新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差异很大,古典艺术常受鄙视。
• 浮尘风暴周:2001年起,为改善空污,超越
自由党规定工厂和燃烧机构的排放周,订于每月首周。天空此时黝黑,浮尘盖空气。
• 自由少爷:党国当局司检部辖下的调查员,配
脚镣手铐、手枪,具相当大的权力。
评价
龙应台称之为“台湾的一九八四”,认为有明显模仿痕迹(如思想警察的恐怖统治、一对男女失败的挣扎与反抗),批评作者把摄影师的主角写成万事通:“说起台湾来‘什么都知道’,像个博览的历史学家,也像个无所不知的预言家”,并批评把所有罪恶归咎执政党的泛政治化,对思想复杂的读者没说服力。对于最后的批评,作者提出反驳。
傅大为认为,《废墟台湾》虽然是
未来小说,但却有许多以未来回顾当代社会的内容,且和一般非写实的科幻小说、企图说服思想复杂者(如
龙应台所言)的普通政治小说不同。也并没有归众咎于执政党,而新社会和当时现实社会的价值观差异,也让读者反思当今,并感到对古典时代(当时现实)的乡愁。虽认为部份描写过于冗长、细节“艺术”尚待琢磨,且受
芥川龙之介〈
河童〉、
乔治·奥威尔《
一九八四》影响,但傅氏也认为一般描述和对话十分耐人寻味,具旺盛创造力,且有现实和超现实色彩。
旅美核工博士兼诗人
马为义认为,据其所学的专业,该书使用材料的所有推理相当有根据,且把现实和艺术结合于一起,是相当成功的政治小说。
小说家
李乔评论,此书在台湾文学史上,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一、是自其评论时仅见的,
隐喻未来灾难的寓言长篇小说;二、是其评论时唯一的长篇生态主题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