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陈淼创作散文
《桂林山水》是现代作家陈淼于1962年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读者;接下来分述漓江水是如何地“静、清、绿”,桂林山是如何地“奇、秀、险”,使漓江水、桂林山与众不同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最后整合桂林山水,山与水互相映衬、形成连绵画卷的美景跃然纸上,引起读者无回味与遐想。全文层次清晰,语句协调,多用对偶,写得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此文被选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课课文。
作品原文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市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观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市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62年5月,节选自作者的散文《漓江春雨》,文题是课本编者所加。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其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此文即是作者与友人慕名而游之后写的游记散文。
文学赏析
《桂林山水》作为游记散文中的佳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自然描绘,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该文不仅展现了桂林山水无与伦比的美丽,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引领读者踏上了一场心灵的旅行。
文章开篇即以对比的手法,将海之波澜壮阔、西湖之水平如镜与漓江之柔情刻骨相对照,突出了漓江水的独特韵味。漓江的水,静得令人心醉,清得见底,绿得如同无瑕翡翠,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而桂林市的山,则以其奇、秀、险著称,与泰山之雄伟、香山之红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豪气与韵味。作者通过这一系列对比,将桂林山水的个性特征生动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幅连绵不断的山水画卷之中。
在结构安排上,《桂林山水》同样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文章层次清晰,语句协调,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使得语言既具有外在的形式美,又不失内在的灵动与和谐。作者通过一系列排比和对偶的句式,如“我看见过……欣赏过……却从没看见过……”等,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还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起伏和思维脉络。此外,文章还巧妙地运用了回环和排迭等修辞手法,如“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等句子,进一步强调了桂林山水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和谐共生,使得整篇文章如同一部优美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除了结构上的精巧安排外,《桂林山水》在形象塑造和意境营造方面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手法,将桂林山水描绘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无论是“老人”、“巨象”、“骆驼”般的奇峰罗列,还是“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般的秀丽山峰;无论是“静得出奇”的江水还是“激起”的微波上的竹筏小舟……这些生动的形象都让读者仿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一般。同时,作者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画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尽情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与神奇,体验那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觉。
作者简介
陈淼(1927—1981年),辽宁 大连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系研究生部。历任全国文协创作员,中央文学研究所教务所秘书,研究员。中国作协秘书室主任,鞍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鞍山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辽宁分会专业作家。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早晨集》《春雨集》,中篇小说《劳动姻缘》,短篇小说集《炼钢工人》《红榜的故事》等。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鞍山市作协主席霍林宽《鞍山文学精品》:“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与联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形象贴切的比喻跟严密排比融为一体,对桂林山水进行正面描绘,生动逼真地再现桂林山水的千姿百态和色彩明丽,展现了山的静态美、水的动态美……犹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给人美的享受。”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桂林山水〉介评》:“文章写得美。赞美‘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桂林山水的诗文不计其数,用不足400字把桂林山水写得惟妙惟肖、令人神往的当属此文。”
云南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教授骆小所现代修辞学》:“这是一段优美的抒情文字,它既是一幅描绘桂林市动人的山水画,也是一支和谐的乐曲。人们读着它,辄令人神驰。作者柔毫上蘸着山水的瑰丽色彩,好像桂林山水本身就是一幅幅变幻无穷的能动的画廊。”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创作背景
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名家点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