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念珠菌病
鸽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病,俗称鹅口疮,又称真菌性口炎、念珠菌口炎,酸臭嗉囊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鸽子消化道真菌性传染病,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病鸽上消化道部位的黏膜生成黄白色干酪样物的假膜,剥离假膜可见糜烂、溃疡。念珠菌为真菌类微生物,属人兽共患病。
鸽念珠菌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为类酵母菌,菌体小而呈椭圆,长2--4微米,能够生芽,生长形成假菌丝,革兰氏染色阳性,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许多的动物及人的皮肤、黏膜上,侵害宿主的皮肤、口腔、食管气管、肺部等部位。当酵母状念珠菌病发育为菌丝型时,对黏膜有较强的黏附能力,且能抵抗白细胞的吞噬,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休克、致死作用。还能产生一些水解酶,造成组织损伤,诱发病变。对外界环境及一般的消毒药水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碘制剂、甲醛、氢氧化钠较敏感。
鸽念珠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潮湿季节多发。各年龄鸽子均可发病,但多发于2月龄以内的雏鸽,发病后可引起大批量死亡,3月龄以上的鸽子发病较轻,多数可恢复。本病传播主要以消化道为主,黏膜损伤有利于病原侵入,发病的亲鸽通过喂鸽乳,把病菌传播给了幼鸽;使用被污染的鸽粮和饮水都可引起发病,鸽舍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密度过大、浮尘飞沫、有害气体、天气湿热等也同样诱发本病发病,往往与毛滴虫病并发感染。亦可通过蛋壳传播。
剖检
口腔和咽喉部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溃疡,食道后段粘膜有假膜斑块,嚎囊褶皱增粗加深和水肿,有的有溃疡而,腺胃肿胀,肌胃角质层难以剥寓,肝脏坏死,肾脏苍白肿大。
防治
念珠菌病属于酵母类霉菌。防治以碘制剂、甲基紫硫酸铜以及制霉菌素为主。个别治疗时,病鸽口腔粘膜上的溃疡面可涂敷碘甘油,嚎囊中可以灌服数毫升2%的硼酸溶液消毒。大群治疗可以在饮水中按1∶2000的比例加入硫酸铜(兰矾),或在每公斤饲料中拌入50毫克~100毫克制霉菌素混饲,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与发展,疗效也最佳。加强消毒,不喂霉变饲料,密度不宜过大,通风透气良好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目录
概述
剖检
防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