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离
秦朝时期名将
王离(生卒年不详),字明,秦国将领。王离为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秦国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
王离作为将门之后,因家族战功荫蔽而被封为武城侯,曾跟随秦始皇东巡。后作为蒙恬的副将驻守于上郡,负责抵御匈奴。秦始皇去世后,中车府令赵高丞相李斯为扶持胡亥上位而篡改始皇遗诏,将继承人皇长子扶苏和蒙恬杀死。蒙恬死后,时任裨将的王离接替了其位置,负责统帅边关军马。大泽乡起义爆发,秦二世胡亥命王离带领军队协助秦将章邯攻打赵国。之后王离带领军队驻扎于成阳县南面,后与刘邦所带领的军队交战于杠里,被刘邦所击退。不久,王离在章邯的指挥下包围了巨鹿县,由章邯提供粮草。但项羽带领军队切断了粮草运输并使章邯撤军,最终王离于巨鹿县项羽打败,本人被俘,此后再无典籍记载。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评价王离作为秦将王翦的孙子,却被项羽俘获,未能继承王的能力。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离出生于将门世家,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其祖父为秦朝名将王翦,父亲为王贲。王离因王家的战功而被册封为武城侯,后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跟随父亲王贲一同跟随秦始皇东巡。
统领边军
将领蒙恬受命带领军队在上郡驻守,抵御匈奴,王离为其副手,秦始皇长子扶苏则担任监军一职。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公元前210年7月22至8月20日期间),秦始皇在巡游至沙丘时病重身亡,临终前下令让蒙恬继续驻守,长子扶苏则返回咸阳市治丧并继位。但其诏令却被中车府令赵高丞相李斯篡改,改为秦始皇下令立胡亥为太子,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之后公子扶苏被赐死,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辅佐下登基,时任裨将的王离接替了蒙恬的位置,统领边境兵马,而蒙恬在狱中被秦二世胡亥逼迫至死。
征讨赵国
胡亥登基后实行暴政,民众苦不堪言。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选择起义。随着农民起义军的发展,秦朝统治基础遭到动摇,秦二世下令镇压起义。秦将章邯在接连击败陈胜田儋魏咎等部队后北上攻打赵国。赵王和赵国将领张耳退守巨鹿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后被秦军包围,期间赵王多次向熊心熊心求救,于是刘邦被其任命为砀郡长,赐爵田蚡,令其自行收编士卒西征秦国。其他势力也派兵增援赵国,起义军隐隐形成了合围章邯之势。胡亥三年(公元前208年),王离受令前去支援章邯攻赵,率军驻扎于成阳县南面,后与刘邦所带领的军队交战于杠里,但刘邦于河间击败了秦朝守军,带领曹参樊哙灌婴等人击退了王离的部队。
兵败被俘
之后王离听从秦将章邯的指挥前往巨鹿县城并将其包围,章邯则带领军队驻扎在巨鹿南部的棘原并下令建筑甬道连接漳河,用于向王离军队输送粮草。王离在章邯不断为其输送粮草的情况下加快了攻城的速度,巨鹿城岌岌可危。同时赵王将领陈馀北上常山征兵,带着数万人的队伍驻扎在巨鹿城北边,被困在巨鹿中的张耳多次召陈馀带兵前来解围,但陈馀表示自己兵力不足以对抗秦军,不敢前去。不久,各诸侯均派遣军队前来救援,但因畏惧秦军而不敢上前,仅仅驻扎在周边。而楚国将领项羽则独自带领军队北上支援赵王,其先锋部队切断了章邯与王离军队的联系。之后项羽带领大部队赶到,王离部队被楚军包围,双方交战九次,均以秦军战败告终,秦将苏角被杀。而章邯用来向王离输送粮草的甬道被楚军破坏,王离军队因此缺少粮饷。同年12月,章邯在其军队被项羽击退后选择撤兵,周边前来支援巨鹿县的诸侯军便开始向包围巨鹿的秦军发起进攻,最终秦军惨败。秦将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王离本人被俘,后投降于项羽,其军队也投降于诸侯军。此后王离史籍无载,下场不明。
研究与争议
王离军人数
秦始皇秦灭六国之战后命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驻守边关,王离则是在蒙恬死后接管边关军马,之后王离在胡亥的命令下带领军队去攻打赵国。由于史籍对王离军队人数未明确记载,因此史学界持不同看法。学者朱绍侯认为王离所带领的军队是全部被调走边关军马,人数为三十万。学者张传玺则通过对巨鹿县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和战争情况来看,估计王离军有十几万人。而学者施丁通过《史记》推断边关军马的人数变化,从而提出王离所带领军队人数在10万左右。
章邯、王离谁先到赵国
史学界对巨鹿之战中的秦军素来存在争议,其中一个争议就是秦国将领王离和章邯谁先到达赵国。学者张传玺通过史记所记载的时间来看,提出王离于胡亥三年(前207年)九月到达巨鹿,而章邯于三年十月到达巨鹿,提出王离先到达赵国。学者施丁则通过《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所记载的军事时间表提出王离应该是先到城武再到巨鹿县提出应该是章邯先到达赵国。
被俘原因
学者李全华提出王离兵败被俘的原因有二:一是华北平原的大雨使得王离军队中的重甲步骑兵和车兵因土地泥泞而无法发挥出战力且行动不便,楚军则装备简单、行动便捷;二是王离军队的作战与后勤供应都在章邯控制下,因此不能发挥其主动性,其部队的作战能力也受到了削弱和限制。而学者李智文则认为王离被俘的原因主要是章邯在攻打巨鹿城上持消极态度,始终不发兵,从而使得王离兵败被俘。
章邯令王离围巨鹿
关于章邯是否有权命令王离包围巨鹿,史学界存在不同看法。学者王文涛认为章邯奉命指挥王离的可能性很大,他以《项羽本纪》的记载为依据,认为章邯因破楚的战功提升了其军事地位并居于王离之上,因此胡亥选择将攻打赵国的指挥权交给章邯,提出章邯应有权指挥王离包围巨鹿。学者张传玺则认为王离和章邯所带领的两支军队均直接听命于中央,各自为战,王离并不听从章邯的命令行事。
秦军主力之争
史学界对秦末主力军的组成持不同看法,而争论的重点为“章邯军”与“王离军”之间的关系上。学者朱绍侯通过史记的记载对秦朝三十万边防军的去向进行推断,认为王离所带领的边防军补充进了最初由骊山囚徒组成的章邯军,提出秦末主力军只有一支,即为章邯军。而学者张传玺则通过史书中所记载章邯部队主要活动中并未提及王离而佐证章邯军和王离军是独立的军队且不存在从属关系而是平行关系,提出秦末主力军有两支,即章邯军和王离军。学者施丁赞同张传玺提出的章邯军和王离军是秦末的两支主力军的看法,但以史记中的记载否认了二者为平行关系的说法,认为二者存在主次关系。
历史评价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评价王离作为秦将王翦的孙子,却被项羽俘获,未能继承王翦的能力。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则认为继王翦、王贲后,王离依旧为将领,三代为将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学者李智文评价王离出身名将之家,心高气盛,过于自负。
家族成员
成语典故
巨鹿之战
此典故源于《项羽本纪》,是秦朝末期大起义中项羽率领的楚军、各诸侯义军与秦将章邯、王离所带领的40万秦军主力于巨鹿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定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破釜沉舟
该典故来自于《史记·项羽本纪》,是项羽在北上支援赵国并即将渡河援助巨鹿时,下令“皆沉船,破釜,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后“皆沉船,破釜甑”逐渐演变为成语“破釜沉舟”,用于比喻准备殊死一战,形容决心之大。
以一当十
此典故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巨鹿之战,作战双方为项羽带领的楚军和王离带领的秦军。以一当十是用于形容楚军战斗力之强大,现如今亦作“一以当十”,比喻一个人可抵过十个人,形容斗志十分旺盛。
尺短寸长
该典故源自于《史记》中秦将白起王翦传记后,司马迁所用的鄙语,其中王离作为王翦的孙子被项羽所俘一事被用于说明名将也有其短处的例子。尺短寸长的意思为再优秀的人也一定有短处,再平庸的人也一定有长处。
研究书目
《史记》
汉书
《前汉纪》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史记.豆瓣读书.2024-06-23
汉书.豆瓣读书.2024-06-23
前汉纪.豆瓣读书.2024-06-23
资治通鉴.豆瓣读书.2024-06-23
通鉴纪事本末.豆瓣读书.2024-06-23
西楚霸王 (1994).豆瓣电影.2024-01-17
楚汉风云 (2005).豆瓣电影.2024-01-17
楚汉传奇 (2012).豆瓣电影.2024-01-1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统领边军
征讨赵国
兵败被俘
研究与争议
王离军人数
章邯、王离谁先到赵国
被俘原因
章邯令王离围巨鹿
秦军主力之争
历史评价
家族成员
成语典故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尺短寸长
研究书目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