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13岁与航天结缘,1989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9年被调入北京担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工程总体室主任,专门从事载人航天工作。2004年,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2006年起,周建平担任总设计师。2013年12月,周建平当选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3月,周建平参加电视公开课节目《
开讲啦》。
周建平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被评为“十佳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22年获得
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周建平,1957年1月出生于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
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在13岁的周建平心中埋下了航天的种子。1977年,国家
恢复高考制度,周建平想报考一所学术水平较高又能为国家发展、进步贡献力量的学校,遂考入
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前身)。1981年,从长沙工学院毕业的周建平看中了大连工学院,之后从长沙前往大连。三年的大工求学经历,为周建平打下的力学基础,让他有机会走进中国的
载人航天事业。1984年,从大工硕士毕业后,周建平回到国防科技大学工作担任教员,此后不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1989年博士毕业后,周建平留校任教,三年后便晋升为教授。1992年1月,国家启动载人飞船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周建平被选入,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论证组完成了载人飞船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开端。1999年,周建平被调入北京担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工程总体室主任,专门从事载人航天工作。两年后,调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担任总工程师、
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2004年,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2006年起,周建平担任总设计师。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
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神舟七号承载多个实验项目,其中包括航天员出舱行走,周建平带着队伍进行了反复论证,最终下定决心,让中国人穿着中国人的舱外服,完成中国的首次出舱。三年的时间,周建平召集了各行各业的专家来进行设计。最终在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
翟志刚顺利出舱,距离
地球300多公里外的太空,第一次飘扬起了五星红旗。
2012年周建平被被评为“十佳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次年12月,周建平当选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3月,周建平参加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制作的中国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
开讲啦》,讲述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目的和意义。2022年9月1日,参加CCTV1《
开学第一课》,主讲“逐梦太空”。2023年4月,第二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制作的中国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开讲啦》。同月23日,周建平参加在
合肥市举办的2023年“
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并获得“
钱学森最高成就奖”以及100万元人民币。
周建平长期从事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主持
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研究、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编制等重要工作,解决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空间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工程研制中的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跨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周建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曾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室主任、研究员,中国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
国防科技大学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力学学会特邀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常委。
周建平为突破和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和交会对接技术,建成试验性
空间实验室工程大系统做出重大贡献。(
何梁何利基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