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集镇
安徽省定远县辖镇
三和集镇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三和集镇地处定远县城东北31千米处,东邻明光市横山乡,北与凤阳县红心镇毗邻,行政区域面积135.9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1949年,设三和乡。
1958年,成立公社。
1984年,改乡。
1992年,乡改定远县三和集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三和集镇辖前吴、山岗、槐墟、三和回民、后李、大陈、崇铺、尚庄、练铺、高岗10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三和集镇辖9个行政村:三和回民村、山岗村、前吴村、后李村、槐墟村、练铺村、大陈村、高岗村、尚庄村。镇人民政府驻三和回民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三和集镇境内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地带。
水文
三和集镇境内河道属池河镇水系。自前吴村入境三和集镇,由南而北,经明光市淮河,境内河道长约12千米。
自然灾害
三和集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风灾、低温、雷击等。水灾时有发生,最严重的一次水灾发生在1991年,造成沿河1.8万亩水稻受灾。
自然资源
三和集镇境内已探明石膏总储量3.7亿吨。乌云山玄武岩矿石储量2000万吨,位于乌云山脚下。膨润土储量丰富,占地面积近1.5平方千米。
2011年,三和集镇有耕地面积6.3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三和集镇辖区总人口3.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000人,城镇化率19.4%。另有流动人口1200人。总人口中,男性18720人,占52.0%;女性17280人,占48.0%;14岁以下7090人,占19.7%;15~64岁24890人,占69.1%;65岁以上4020人,占11.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4140人,占94.8%;回族1860人,占5.2%。
截至2017年末,三和集镇常住人口为34196人。
截至2019年末,三和集镇户籍人口为3486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三和集镇财政总收入85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0万元。
2019年,三和集镇有工业企业13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8个。
农业
2011年,三和集镇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生产粮食5万吨,其中小麦1.4万吨,水稻2.9万吨,玉米0.4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蔬菜种植面积2100亩,产量0.2万吨,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马铃薯、大蒜、辣椒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3.2万头,年末存栏1.3万头;羊饲养量0.7万只,年末存栏0.3万只;家禽饲养量14.5万羽。
商贸
2011年末,三和集镇商业网点1360个,职工279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6亿元;城乡街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1.3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三和集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800万元。
邮电业
2011年,三和集镇业务收入6万元,其中纯收入4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42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三和集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340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2所,在校生2390人,专任教师13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70人,专任教师9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三和集镇有镇文化活动中心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5个;各类图书室11个,藏书2万多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三和集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病床3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专业卫生人员28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三和集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81户,人数1195人,支出80.49万元,比上年增长13.3%,月人均56.1元;农村五保供养70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121人,参保率10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三和集镇有邮政代办所2个,征订报纸、期刊0.3万份(册)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4个,固定电话用户268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0.2%;移动电话用户2.6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1万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三和集镇镇区自来水厂1座,两侧铺设排水管道14000米。
2011年末,三和集镇镇区35千伏变电所1座。
2011年末,三和集镇镇区绿化面积达0.5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
2011年,三和集境内京沪高速铁路、309省道穿境而过,与津浦铁路相距15千米,距南洛高速公路19千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人口
经济
综述
农业
商贸
金融业
邮电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邮政电信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