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远,女,1973年7月出生于新疆克拉玛依。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
中科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主任。主要从事抗逆资源保育及抗逆机制研究。
张道远本科曾就读于
北京师范大学,并于1999年7月获得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硕士学位,次年8月,她开始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担任助理研究员。2005年7月起,她成为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究员。2010年8月,她担任了
杜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张道远在2017年9月开始担任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主任。2022年4月,她升任为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2023年4月26日,张道远正式任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2024年7月,张道远和
张元明团队关于齿肋赤藓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学术期刊《创新》中,成果表明,齿肋赤藓对极端环境具有极强适应力,甚至有可能在火星存活,引起科学界关注。
张道远曾获得2002-2003年度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获中科院院长
优秀奖,并获得2021年度获得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以及2021年度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社团“优秀共产党员”。
1973年7月,张道远出生在新疆克拉玛依,1976年,3岁的张道远跟着妈妈和哥哥,拍了从安徽老家来到新疆的第一张全家福。1996年,张道远在
北京师范大学获得
学士,1999年7月,她又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获得硕士学位。
2000年8月,张道远开始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后在2003年4月,她成为该所创新副研究员,同年7月,张道远也顺利在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4年9月起,张道远成为日本畜牧草业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次年7月开始,2她升任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究员,并开始从事抗逆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张道远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
杜克大学访问。2012年8月起,张道远开始担任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的职务。2015年12月起,她又担任了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017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张道远被任命为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
中科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主任。2022年4月起,她正式升任为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
2022年11月28日上午,新疆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张道远等当选为副会长。2023年4月26日,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经研究,决定张道远同志试用期考核合格,正式任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2024年2月22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2023年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有关情况,张道远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4月25日,新疆女性科技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科技创新与“她”力量研讨会上,张道远讲述了一种名为齿肋赤藓的小苔藓。2024年7月,张道远和张元明团队关于齿肋赤藓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学术期刊《创新》中,引起科学界关注。
1973年,张庆田的一对双胞胎儿女出生,父亲给兄妹俩分别取名为“
任重”和“道远”,意思是说,建设边疆任重而道远,这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而要一代接着一代干。
截至2024年7月,张道远指导学生有:陆雪莹、宋明方、刘燕、裴金玲、
张永宽、
蔡明、
李海燕、王明强、周雅、李雪峰、
刘晓洁、周平 、陈艳锋、张燕等。
在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支持下,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道远研究员和
张元明研究员团队,聚焦齿肋赤藓进行科学实验,实验数据刷新极端生命对环境的“耐受”纪录。研究团队在
火星模拟条件下实验发现,齿肋赤藓对极端环境具有极强适应力,甚至有可能在火星存活。该
苔藓植物能在此环境中存活并能再生出新的植株。该研究成果2024年7月,发表于
学术期刊《创新》中,引起科学界关注。研究团队还表示,将结合齿肋赤藓的极端环境耐受性,开展地外星球航空器搭载实验等,并解析其生理及分子基础,为它未来登陆
外层空间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