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入藏
川军入藏
川军入藏指的是清朝末年,英帝国主义者对西藏自治区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并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原地区在西藏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损害。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四川总督丁宝桢观察时局,筹划保川固藏,驻藏大臣文硕首倡在藏练兵自卫,保全藏土。之后的张荫棠联豫等都曾力言编练新建陆军、派川军入藏,以巩固边防。他们的军事思想一脉相承。
1909年,清政府由四川省调遣新练陆军一协进藏。至1912年底,入藏川军在清王朝覆灭的动乱中被迫全部撤出西藏。清末川军入藏有诸多背景,既有清中央加强在藏地位、遏止英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观原因,也有全国范围内以新军替代绿营,尽快使在藏英军撤出的客观需要。川军进藏后对巩固国防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在辛亥民元之际,川军在袍哥控制下出现了严重失误,犯下了一定的罪行,对当时西藏自治区局势的动荡负有责任。
基本内容
起因
1904年,英国侵入拉萨,胁迫西藏当局直接与英国签订非法的《拉萨条约》。朝野震惊于西方对西藏的蚕食和渗透,痛感西藏之事,于内地川、滇、青海省实为唇亡齿寒的关系。1906年4月,清廷派张荫棠“领副都统”头衔,以驻藏帮办大臣的身份,进藏“查办藏事”,实施新政,以挽救西藏危局。
过程
张荫棠于1907年初,向外务部提出了革新藏政大纲,即《西藏地方善后问题二十四款》,得到中央批准。张的新政内容甚多,政治、军事、经济、文教卫生面面俱到。但其核心,则是直接冲击西藏自治区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实施“政教分离”政策:使达赖、班禅只理教务,夺其手中政权,归于清廷大员。
1907年5月,张荫棠被排挤出藏后,新政仍在继续。尤其是以收回政权为目的的政教分离工作,继续得到了清代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
1909年,清政府甚至毅然派遣了2000名精锐川军入藏,以资震慑,作为展开新政的后盾。
影响
清朝末年这场西藏“政教分离”未能获得成功,有策略上的原因——不是剥夺达赖喇嘛手中的政治权力归西藏噶厦政府的俗官,而是归中央驻藏官员,直接触犯了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僧俗上层的利益,导致了他们的一致反对,因而缺乏社会基础;也有时局上的原因——随着辛亥革命的到来,清廷轰然倒塌,包括“政教分离”在内的诸新政措施也烟消云散。
结果
1907年张荫棠调离西藏自治区后,驻藏大臣联豫继续筹办“新政”。因联豫的改革措施严重脱离西藏地方的社会特点,加剧和扩大了清廷与西藏地方之间矛盾。清宣统元年(1909年)6月清政府派遣四川省知府钟颖率领川军三营2 000人赴藏,遭到西藏方面强烈反对。川军抵达昌都西南的恩达时,遭到藏军的阻止和抵制,被川军击溃。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驻藏川军撤离西藏。1910年2月,钟颖统帅二千余名川军抵藏。已回到拉萨的达赖喇嘛约见帮办大臣温宗尧,希望其令川军停止越轨行为。温宗尧同意约束川军不再骚扰百姓,不侵害达赖喇嘛固有地位。达赖喇嘛遂将在各地阻击川军的藏军调回拉萨市,并奏谢朝廷封赏,恢复对驻藏大臣的一切供应。但驻藏大臣联豫对达成的意见多加指责,并拒绝在给达赖喇嘛的复信上签字盖章。是时,拉萨盛传联豫的卫队向群众开枪,达赖喇嘛感到形势严峻,于2月12日夜在布达拉宫召开紧急会议,午夜后再次出走。
2月21日,达赖喇嘛由亚东英商务处代理拉姆齐·麦克唐纳引至印度。联豫反而奏报朝廷,再次夺了达赖喇嘛的名号和部分官员的官阶品第。
西藏自治区局势的动乱和土登嘉措名号被革除,加剧了西藏地方与清廷之间矛盾。鉴于西藏形势严重,清廷将赵尔丰调为四川总督,停止川军进藏。
参考资料
清末“编练新军、川军入藏”军事策略述论.宁波港口物流信息平台.2022-06-16
目录
概述
基本内容
起因
过程
影响
结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