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镇
甘肃定西市漳县下辖乡
旧乡名,详见石川镇。原石川乡地处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南部山区,距县城55公路处,东连岷县蒲麻镇,南与岷县梅川镇接壤,西靠四族镇,北接草滩乡,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0公里,区内海拔2380米,年平均气温4.2℃,≥0℃日照时数1629小时,≥10℃日照时数1048小时,年降水量500~612毫米左右,且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136天,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属高寒阴湿气候。气候冷凉,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016年,省四川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石川乡,设立石川镇。
建制沿革
1949年设小石门、菜子川乡,1965年合为石川公社,1984年改乡。
1996年,面积174.8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虎龙口、菜子川、三条沟、赵家庄、占卜里、小石门6个行政村。
2016年,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石川乡,设立石川镇。
原【草地河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70千米。1950年设草地河乡,1958年改为杨河公社,1965年更名为草地河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辖杨河、铁炉、草地下、嘛咪寺、高山、能岸、路地沟、三眼泉、社占里9个行政村。?年撤乡,杨河、铁炉、草地下、高山等村划归草滩乡管辖,将路地沟、三眼泉、社占等村划归石川乡管辖,将麻米寺村划归四族乡管辖。
行政区划
石川乡现辖9个行政村、47个社,总人口14280人;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621125206石川乡:~201 220路地沟村 ~202 220社占村 ~203 220三眼泉村 ~204 220小石门村 ~205 220占卜村 ~206 220赵家庄村 ~207 210菜子川村 ~208 220虎龙口村 ~209 220三条沟村。
地区介绍
石川乡为漳县南大门,与岷县蒲麻镇相邻,正在铺油的高新路穿境而过,途径7个行政村;境内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农作物以蚕豆、阳芋、小麦为主,其中蚕豆种植面积大、品质高,是“中原地区蚕豆之乡”——漳县的蚕豆主产区之一,经济作物以中药材为主,尤以当归制种育苗著称,所产当归苗、籽数量多、品质优。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石川乡认真贯彻落实“五县”战略,坚持搞活抓民营,发展抓项目,保障抓党建的方针,围绕农民增收、集体增效、财政增税总体目标,以高新路全线铺油为契机,以石川市场承建为动力,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主攻三大产业,即:蚕豆、药材、劳务;抓好三项建设,即: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努力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石川。
发展现状
石川乡辖9个村,49个社,农业人口1.4万人,农村劳动力0.75万人。全乡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万亩。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简介
石川乡将新农村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乡党委、乡政府始终坚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农民群众思想工作,努力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乡明确了两个县级示范村、9个县级示范社和60户示范户,乡党委、乡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示范点,做到了县上有样板,乡上搞试点,典型示范,样板引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规划
石川乡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龙头作用,做到了规划先行。3个市场建设的规划已通过县里批准,建材市场和中药材市场正在进行积极的施工建设中,中心市场正在起动。主街道至邮政所、电管站、康家沟的路面硬化和10月份的撤集,已拉入工作计划,正在全面起动。
漳县对石川乡占卜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路地沟村的洋竽、蚕豆、中药材示范点建设,计划生育“八个一”工程为“两户”建房17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全乡的实施,以及县里的各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正在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推进村、试点村倾斜。石川乡在财政困窘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县级部门、帮扶单位都到定点帮扶的村进行调研,有的还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技术、项目扶持。资金和项目的投入,有效激发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带动了农民自身加大投入,有效地推进了示范村、推进村和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新村的建设。
农业产业化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中药材示范基地,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乡文明化
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乡村环境;编修村乡规划,推进现代化村乡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
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乡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乡规划建设,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社城镇化建设目标。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农业发展
石川乡气候冷凉,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蚕豆栽培条件,随着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石川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逐年扩大蚕豆、阳芋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并把蚕豆作为富民强乡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既有地域特色,又有市场竞争力的蚕豆产品,又成立了石川乡蚕豆供销协会,形成一条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道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石川乡菜子村是石川乡政府所在地,位于石川中部,东距岷县12公里,西距县城53公里,交通便利,平均平均海拔2390 ——2410米,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200㎜,年蒸发量360㎜,全年无霜期限180天,该村水利资源丰富,土壤十分肥沃,适宜种植当归等中药材,菜子川村现有五社541户2489人,2349头大家畜收入1390元。
菜子川村IFAD项目共实施了以下一些内容,农作物发展共培训农民200人,村金融培训妇女15人;在教育方面,村中心小学建设1个,投入资金35000元,教学点老师培训1人,代课教师培训4人,进行失学儿童救 助16人,救助资金1600元;在医疗卫生方面培训村医1人,妇女健康教育培训妇女200人;在林业方面实施小型果园建设20亩,林业培训200人。在畜牧业方面进行村级动员3期,培训504人,公有草场受益人培训180人,村级技术人员培训3人,精饲料生产受益人培训78人,完成精饲料生产红豆草种植100亩;共投放种子500公斤,投放磷肥50000公斤,涉及该村195户贫困农户,农业示范点建设改革传统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引进良种,科学施肥,提高品质和质量。同时县农技站技术人员蹲点包片规范种植技术和病的有效防治,极大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在销售上充分发挥协会作用,走“协会+基地”的路子,拓宽销售渠道,逐步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示范点建设,动员全村种植优质当归2000亩,为全村农业经济增长及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农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使项目实施区农民群众尽快熟悉、掌握农发项目内容,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石川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农民、农业技术培训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在农发项目培训方面,石川乡结合项目实施与本乡实际,着重从农民技能培训、草场恢复受益人培训、家庭庭院生产受益人培训、村畜牧兽医培训、林业村级动员培训、林业示范培训、妇女健康教育培训及项目管理能力建设八个方面入手,对项目实施区农民群众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共计培训6000佘人(次),投入培训资金124840元,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乡上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项目办公室成员为组员的乡宣传培训领导小组,各项目村也成立了村级宣传小组。乡、村两级宣传培训机构健全,人员职责明确,分工细致,为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县项目办组织的全县项目管理会议、县乡项目办人员培训、PRA参与式评估培训、年度计划与预算培训、计算机培训、监评人员培训、村实施小组、环境主管和妇女主管人员的培训,通过县上培训使项目工作人员掌握了项目操作规范,从而通过他们宣传培训使项目区农户进一步熟悉了项目内容,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实施项目的热情,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通过层层培训,使项目工作人员掌握了项目操作规范,农户进一步熟悉了项目内容,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文化发展
建设情况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 造、人畜饮水改造、乡村道路建设、乡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乡村社公路383公里,实现了村社道路畅通;农村计划生育、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学教育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全乡共有1所中学、9所小学,4处小学达到市级标准学校,12处小学实现了县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学教育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法制观念普及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07年在全乡7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乡“两委”47名干部平均年龄为45.4岁,高中以上文化7名,初中40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石川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乡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乡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参考资料
石川镇.行政区划网.2016-06-05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
地区介绍
发展现状
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产业化
村乡文明化
管理民主化
农业发展
文化发展
建设情况
法制观念普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