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大战
中国军队对日军发起的四次大规模战役
百师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战役之一。在1939年至1940年间,中国军队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主动对日军发起了四月、七月、秋季与冬季四次大规模攻势。其中,冬季攻势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军队投入了192个师的兵力,直接参战的兵力约71个师,总人数超过55万人。
简介
1938年6月,继徐州会战兰封会战后,国民政府再次组织120多个师的兵力在武汉周围与日军展开大战,本次大战持续四个半月,为抗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双方损失惨重,尤其是装备和战术相对落后的海军和空军,也投入了激烈的战斗,损失惨重。此次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实力,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势头。国民政府通过此次会战巩固了西北、西南的国土坚固防线,实现了以西南为抗战基地的战略构想。此外,会战把日军主力吸引在使得日军战线拉长,从而稳定了战争的攻守态势。会战结束后,日军未能再组织起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也未能进一步进攻重庆市,抗战就此进入相持阶段。
战役情况
“冬季攻势”于1939年11月1日正式启动,至1940年3月结束。之所以选择于此时发起如此大规模的对日主动作战,乃是因为按照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所制定的整军计划——“将全国现有部队三分之一配备在游击区域——敌军的后方,担任游击;以三分之一布置在前方,对敌抗战;而抽调三分之一到后方整训。每期整训期间,暂定为四个月;一年之内,需将全国军队一律整训完成”——至1939年10月,已完成。
冬季攻势目的
“冬季攻势”之目的,是为了“消耗敌人导国军尔后作战有利”。其大致部署如下:“以军事委员会直辖整训部队主力,加入第二、第三、第五、第九各战区实行主攻;第一、第四、第八、第十及鲁苏、冀察各战区向当面之敌实施助攻,以牵制敌之兵力,而策应主攻方面之作战,并限期分别实施。
冬季攻势作战方针
“冬季攻势”之作战方针,军委会的指示是:“任攻击各部队,应注重敌军交通要线,实施广正面之攻击,首须将其各交通路节节切断,使其兵力分隔,前后不能相应,诱导敌人于要点外,行运动战而击灭之。依状况控置主力于待机位置,截断其策应赴援之敌,或乘虚取其要点。但务需特别注意,避免攻坚。”
冬季攻势战果
“冬季攻势”之战果,因覆盖面甚广,且正规战、运动战、游击战等诸种战斗模式并存,造成统计困难,遂产生多种意见,如《蒋公大事长编》中谓:此役,“展开对豫中、晋西南、江南、粤北、鄂北、湘西、绥西、赣北、冀中平原、冀南、鲁西、苏北之全面攻击,先后有南昌之捷,开封之捷,粤北之捷,包头之捷,毙敌至七万七千三百余众。”
白崇禧则在晚年的访谈中声称,此役“共历时三月有余,所获战果,计俘敌四百余人,伤毙敌三千七百余人,虏获步枪二千余支。”“其重要战略要点,我未攻下一处。”
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则在日记中写道:“冬季攻势截至现在,俘虏一四七、步枪一八四二、机关枪一五三、炮四0、装甲车汽车二七0。”(1940年1月13日)“冬季攻势,作战自开始至本日,所得战报共十七次,成果计:俘敌二九五、马一一四一、步枪二五0六、机枪一九三、炮四二、装甲车三九0及其他。”
参考资料
抗战期间,被遗忘的“百师大战”.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9-02
目录
概述
简介
战役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