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鉴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癸未科状元
杨廷鉴(1603—1665),男,字冰如,号静山,南直隶武进(今江苏武进)人,明朝最后一个状元。崇祯庚午年(1630)中举中举,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明朝灭亡后杨廷鉴回家乡定居,顺治帝曾数次欲召杨廷鉴到朝廷为官,杨廷鉴皆因有病未能赴京就任,于1665年1月28日不幸病逝,享年62岁。
人物介绍
(1603—1665)字冰如,号静山,生于明万历癸卯(即1603年)10月27日辰时,卒于清康熙乙巳(即1665年)正月28日,享年62岁。是关西夫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杨震33世孙杨士英于南宋绍定年间自临川区移居前黄,世代耕读传家,他“自幼习勤苦,不好鲜衣纨绮”,1630年参加乡试,这时杨廷鉴已以才品为常州公认第一,声名日噪。他跟随著名政治家、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副都御史张清惠学习经史,刻苦钻研,尤以树立品节敦励廉耻为第一义,1642年杨廷鉴公车北上参加会试,正值张清惠特召入京,于是师生乘船并进,张对杨说“科名君自有之,吾辈相期更有远大于此者”。1643年是明朝的最后一次会试,相传杨赴京时绕道河南省拜父亲的好友、理学名家孙奇峰,遇到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于是被迫留在军中为农民军写“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均田免粮”等标语。后来杨廷鉴寻机脱身。8月参加廷试,杨廷鉴在太和殿回答皇帝提问时有“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崇祯深加叹赏,亲第一,授翰林院修撰。1644年3月,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相传李自成不信任明朝降官,欲用1643年会试中式的年轻进士,杨廷鉴作为状元当然为李自成所重视。明亡后,杨廷鉴葡匐三千里,艰险备尝,九死一生,屏息乡居,有说他曾在清代为官,这些都未见载入史书和地方志书,家谱也未记载。1646年,清廷特召杨廷鉴入京为官,杨引疾不赴。1650年,洪承畴推荐杨廷鉴为官,杨以母忧未满推辞。1652年顺治帝每见内院及待从大臣或杨廷鉴的常州籍同乡、同年反复询问杨廷鉴的病情,欲请杨出山为官。这时杨廷鉴的儿子大鲲在翰林院供职,顺治帝向杨大鲲了解其父的病情,再次请杨廷鉴出任清朝官职,杨廷鉴以病推托,拒绝出山,这时杨已厌薄功名。杨廷鉴在常州闲居养病期间为常州做了许多兴利除弊的好事,现仅举2例。明末清初鼎革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常州府学、县学停办,学舍颓废,杨廷鉴发起募捐,将常州府学、县学修缮一新,使学生能正常入学。1661年常州大旱,饥民饿莩盈路,杨廷鉴提议知府设立粥厂多处,城市设在寺院空地,乡村设于里社公所,他还亲自指授救灾民的方法,以防拥挤脱漏,以1662年春至夏共150天,“自城迄乡凡70里,救活灾民不可胜计”,杨廷鉴轻财好施,乐善不倦,他在常州民间有很好的口碑,在京的常州籍官员赞诵他,以为活佛度世,称他为山中宰相,杨廷鉴为此已“殚精耗神,筋疲力竭,不可复支”。1665年正月28日,杨廷鉴不幸病逝,享年62岁。据家谱记载,杨廷鉴捐馆(去世)之日,常州城“里巷息,一郡罢市,儿童妇女野哭巷祭,即舟帆过我武进区莫不太息坠泪”。
先贤祠
明万历年间,常州府曾建“先贤祠”,定常州先贤自季札以下69人,后增至姬泰以下至百人,原有“布衣高玑,谢应芳朱全昱”三人被撤,苏轼杨时等外籍人士入选,这百贤包含常州府属8县贤人,但独孤及萧统未能入祠,大学者李兆洛曾建议萧统入祠。清同治年间曾重修“先贤祠”,祠设在今局前街小学东南角,原龙城书院故址,杨廷鉴位于第97位。过去常州的一些文人对杨廷鉴入先贤祠持讥讽态度,无锡人作诗嘲曰“贤字须教认得真,忠臣两字写分明,自从静老归祠后,不写忠臣写又臣。”现在常州的一些文史学者就据此认为先贤祠在无锡,这是很荒廖的,常州是府,无锡是县,这先贤祠当然在常州,怎么会跑到无锡去呢?常州文史学者吴之光先生对先贤祠作过专门的调查研究。我们要客观地评价杨廷鉴,杨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的经历,况且还有待考证这些经历的真实性,杨廷鉴在李自成农民政权做过事,他的心灵受到农民军的洗礼,这是一件好事,他在清代短期为官,只是传说,他到底任何职,史无记载,好象杨廷鉴只有自尽,才是明朝的忠臣。才是唯一的选择。对杨的讥讽,是封建文人的正统思想在作祟,本不足为怪,这都不应是杨廷鉴的污点和贬低他的理由,我们应该铭记,杨廷鉴作为状元却为常州人做过的许多好事。
状元杨廷鉴史料发现
明朝最后一位状元杨廷鉴家谱近日发现,据当代著名学者缪进鸿先生历时数载对秦以来全国四百多座城市的杰出专家学者的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常州位居苏州市杭州市、北京之后名列全国第四的结论。历史上常州(含武进区)共出状元9人,明朝最后一位状元杨廷鉴与清代第一位状元吕宫都是常州人,且为邻居和姻亲连襟关系。家谱记载杨廷鉴是东汉太尉、著名的“关西夫子”,历代清官楷模“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杨震之后,杨震33世孙杨士芙于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自临川区挟资游常州,见城南钱垛村风土朴茂,民风淳厚,遂定居武进前黄。杨氏世代耕读传家,以孝友名闻乡里,重视文化教育,故代代都有取得功名者,为朝廷命官者众多。。
一杨廷鉴,字冰如,号静山,1630年崇祯庚午中举,1643年崇祯癸未考中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李自成起义军进北京,崇祯帝上吊煤山。杨廷鉴回家乡定居,清朝取代明朝后,顺治帝曾数次欲召杨廷鉴到朝廷为官,杨廷鉴因有病,未能赴京就任,在乡居二十年中他为乡民排忧解难,兴办教育,乐善好施,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种种善举颇为时人称道。该谱为常州谱牒文化研究会朱炳国先生收藏。。
杨廷鉴为常州历史上第5位状元。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先贤祠
状元杨廷鉴史料发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