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下邽镇南七村,这个已有千年历史的
中国传统村落,南七村原名南寨村,
清代道光改称为南七里村,沿用至今。南七饸饹,也称下吉南七饸饹,也有叫下吉(下邽gui)饸饹,是
渭南市的特色小吃,在
陕西省内和
西北都是小有名气的。
南七饸饹有名,一是名在它的做法上,二是名在它的吃法上。南七饸饹的做法特色有四:一是用料讲究。南七饸饹所用面为
荞麦面。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荞麦》如此记载:“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
汤饼。”原先,渭南一带乡村普遍种植
荞麦,但由于产量较低,当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已不再种植。现如今荞麦面只能从
陕北地区、
山西省、内蒙等地拉运了,其中以陕北荞麦面为多。
李时珍《
本草纲目》载:"乔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泄痢、腹痛、上气之疾。现代研究表明: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
蛋白质、氨基酸、
芦丁、维生素B1、B2、芦丁、镁、
黄酮等。而且荞麦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荞面饸饹有对
糖尿病、
高血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有食疗功效,是上佳的保健食品。二是和面独特。和面是饸饹制作的一道重要工序。和面用的不是普通的
碱水(
苏打水),而是
石灰乳。据一位经营南七饸饹的师傅讲,制作石灰水最好选用产自于
富平县(
渭南市属县)的青石,即
碳酸钙,至于问及是富平县何处的青石,师傅说:“我的师傅说保密。”制作的具体过程为:适量大小青石一块,放在炉火中烧至通红,然后用
火钳夹出,丢在盛有半桶水的铁桶中,等待到块状石头,化为白色粉未溶解在水中澄清后,上部的清液就是和面的专用石灰水。用此法和面压制出来的饸饹,特筋道。有人担心
石灰乳对人肠胃有伤害。其实,大可不必。因为
氢氧化钙毕竟是少量的,况且已经充分和面发生了作用。三是醒面和制剂严格。和面要用手工揉压的表面光滑。要做到常言道的“三光”即盆光、面光、手光。再醒上个把钟头,然后分成半尺长圆柱形的剂子备用。四是压制和熟化方法传统。饸饹是用
饸饹床子压制成形的。传统的压制方法是使用木制饸饹床子。饸饹的粗细主要决定床子的铁孔的大小。饸饹的压制和熟化是一体作业的。由于饸饹的压制是个力气活,一般由男性来干,女性在一旁当助手。男的将饸饹床子支架在二尺
铁锅上,抬起装有木
活塞的
压杆,女的将醒好的剂子装入床子内,男的将活塞对准剂子,全身力量集中于压杆后部,只听吱吱呀呀一阵响声,就从床子下面铁制的数十个小圆孔中被挤压成细圆长条状,当一剂压完后,当助手的女的用手在床根底下快速一切,饸饹就掉进烧开的汤锅煮上了,等沸汤滚上两滚,饸饹就煮熟出锅。
南七饸饹的吃法多样。有凉调、热汤、油炒等。热汤又分
肉臊子和素臊子两种。其实,饸饹的吃法没有优劣,最好是根据个人喜好和季节来选择。但从笔者对家乡饸饹的长期感受看,正宗的吃法还是凉调的好。你看,师傅把煮熟的从饸饹锅里用罩滤捞出,放在凉开水(用新从井中打来的凉水更好)中冰上一冰,再提起罩滤颠上几下,让水滤净,将饸饹盛在大瓷碗中,用熟
菜籽油一拌,再调上
油泼辣子、蒜水汁、盐、
醋的运用、
酱油,加上
韭菜豆腐臊子或油炒葱花等,往你面前一放,光看就看得你垂涎三尺,急不可耐。等你吃过一碗后,你还想咥第二碗呢!这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那辣子的辣,
芥末的呛,臊子的香,饸饹的筋等特色。我给南七饸饹总结了料真,形好、
麸质、味香、色艳五大特点,不信的话,请你到一家正宗的南七饸饹馆品尝后,再来给南七饸饹下个定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