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墓
山东邹城市北宿镇的古墓
万章孟子的高足弟子。万章,齐人,孟子弟子。《孟子》书中对其多有记载。宋徽宗政和五年( 1115年),诏封万章为博兴伯,在孟庙西庑正中设木主祭祀。
简介
据清嘉庆《长山县志》记载有三处:“一在滕州市,一在邹城市西南十里,一在本县。”
万章墓三处各是:
一,在滕县之南的万村。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 古迹志》载“《齐乘》云‘万章墓,在滕州南万村’。《通志》云‘在邹县西南十里。’非。”
万章是孟子的高足弟子,禀赋聪明,勤奋好学,才华横溢,能言善辩,常向孟子提问求教,与同窗公孙丑协助老师孟子著《孟子》七篇。
传说万章曾在滕南一带讲学,传播文化之功业,深受当地文人欢迎,死于本地后,众弟子特意为其修墓建冢,隆重埋葬。
滕州市南旧有万村,为万章后人所立。
滕州万章墓,今已失处,待寻。
位置
二,在邹城市西南5公里的北宿后万村东,林地南北100米,东西60米,有古柏46株,多为清代所植。
爱新觉罗·旻宁九年(1829年)建享殿3间,殿内原有万章牌位,已残毁。享殿后为万章冢,高2米,直径5米。光绪《邹县续志》载:“明成化时,县令张泰于村东访得万章墓,此村即万章故居,或其子孙聚居于此,故村以万名。”
三,在张店区卫固镇大河南村东南,封土高约15米,直径约120米。据传墓前原有墓碑1块,现已无存。清嘉庆《长山县志》载:“战国先贤万章墓在卫固镇南六里,在万盛庄西北三里,其墓甚大,国朝初年,有山贼劫矿刨土至,土虽合,而成坎”,即此。
位于邹城市城西南5公里的万村正东。墓地呈长方形,总面积3200平方米,有古柏46株。前为小神道,中有享殿3楹,单檐硬山式建筑,前有廓,后有门,殿内曾设放万章牌位,后损坏。后即万章墓冢,高2.2米,径6米。
清光绪十八年《邹县续志》载:明成化时邹县县令张泰在万村东访到万章墓。万章林墓系明代成化年间修筑。1985年,该墓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1月,邹县文物保管所对该墓两周王陵及享殿进行勘察测绘学,并编制出维修方案。
历史
据清嘉庆六年辛酉(公元1801)重修《长山县志》记载:“战国先贤万章墓,在卫固镇西南六里,在万城(盛)庄西北三里,其墓甚大。国朝(清代)初年,有山贼劫矿,刨土至椁(guō),土虽合而成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知县孙衍培土勒碑。”又记:“万章冢,一在滕州市,一在邹城市西南十里,一在本县,向收入《新城县志》中,误。”《齐乘》一书也有“万章,滕州南万村有墓”的记载。
据查:长山县知县孙衍,字宰之,号醒,系嘉善县人,康熙五十四年至雍正元年(公元1715—1723)在任。
据民国22年(公元1933)《重修新城县志》记载:“万子冢在曹村东山中,相传为万章墓,高如丘阜。”又载:“先贤万子,名章,齐人,孟子弟子。宋景(公元1034—1038)中立孟庙,以万章配享。政和五年(公元1115)封博兴伯,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从祀孔子庙庭。”并且还进一步作解释说:“按,万子墓,在邑东南曹村东山中,而长山镇(县)志亦载之,盖新城(县)地,本长山所分,旧属长山,分县后则属新城矣。前志未载,今补。”
万章系古齐国人,姓万名章,是亚圣孟轲的大弟子和得意门生,传说今桓台县周家乡万家村就是他的故里。他曾经跟随孟子去游说齐宣王,当其时,各国互相攻伐,合纵连横,都在讲究变法改革,力图富国强兵,而孟子却致力鼓吹“唐虞三代之德”,所讲述的内容不符合各国统治者的口味,于是,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一书的第五篇即“万章”篇。
传说
万章曾在花山之上读书,曾在铁山一带讲学传播文化之功业,据旧志记载:清代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二年(公元1783—1787)间,时任新城县知县刘大绅,得知“(县)治东南,花(山)、铁(山)两山间有前贤万章墓,岁久荒,单骑往返百余里,访得其处,为封土立石(碑)。”
建国初期,万章冢南面确实遗有石碑,上刻“山镌先贤万璋之墓”等文字。被人推倒跌断后,又被卫固镇西尹村一曹姓农民运走,作了院门基石。1984年6月28日,万章墓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载:刘大绅原籍云南宁州,在任期间,不仅从政节俭,而且尤其审慎狱讼,他与南七约中石桥村生王秋水系至交。传说当年有一位恃强欺弱、且在朝中有强大靠山的豪绅,诬陷一文弱书生,刘大绅将书生无罪释放,豪绅以“不理朝政、贪赃枉法”之罪上告朝廷,皇上降旨,罢职遣戍,革去刘大绅县令,拟将其发配黑龙江省
一向为官清正的刘大绅,深受全县人民拥戴,于是百姓自发集资,捐金请赎予以营救:在县城的十字路口放三个箩,征募银元,一日三满,而后,推举仗义执言的廪生王秋水,找到济南市巡抚铁保通融。铁保将实情禀报皇上,刘大绅得以官复原职,实授六年。其后,刘大绅因操守廉洁,兼有才能,移青州府同知、武定府同知。
王秋水,名祖昌,字子文,号西溪,别号“秋水”,能书善文,他在中石桥大桥南侧建一“秋水亭”,屏居其间,读文吟诗,著书立说。刘大绅也喜欢舞文弄墨,遂与救命恩人王秋水结为文坛挚友……
万章墓的形成,神话传说是“二郎担山撵(赶)太阳”留下的遗迹,虽然故事不可信,但编得却颇生动:在远古时期,天空有十个太阳,炙烤得田地龟裂,禾苗生烟,民不聊生。玉皇大帝二郎神(应当是杨戬[jiǎn])前去处置此事,让他把多余的太阳赶跑。二郎神遂担山逐日,前端挑着隽家山(又称马公山),后端挑着蟠龙山(今称傅家山),由东向西跃然直追。当进入卫固地界时,日将西坠,跑得也实在累了,便卸下担子小憩,顺便把鞋子脱下,将灌在鞋筒里的土磕倒出来,于是堆成了现今的“万章冢”。等到二郎神重新抓扁担时,却因两座山太重,早已沉入地下大半截,再也无法挑起了。
在旧社会,人们普遍蔑视妇女,由此借物喻事说:当年二郎神担山逐日时,肩上搁的不是扁担,而是用了一根秆(或说是一根新鲜嫩绿的高粱秆)。当其进入卫固地界时,遇见一群妇女嬉戏,其中有一位多嘴多舌的妇人,见状而惊疑,并且开口哧笑曰:“区区一根细秆,岂能撑得住偌大的巨石,何不压折……”话语刚出,细秆应声而断,两块巨石便跌落尘埃,形成了现今的隽家山和傅家山。二郎神既惋惜又愤慨,气喘咻咻地骂道:“真乃是老婆嘴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哀叹之后,无可奈何地一屁股蹲在地上,因鞋子里面的土太多,顺便磕倒出了一座万子冢。
传说在元朝以前,万章冢周围苍松翠百柏,景色秀丽。至清代,先由李氏家族自直隶枣强迁来,选定在万章冢南侧立村居住,最初定村名为“李家庄”,后经风水先生指点说:东南方向为阳,在万章冢之阳建村,未来必定万世兴盛。于是,李家庄更名为“万盛庄”。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李氏家谱》记载:“始祖自前明年间由直隶枣强迁发来长(山),一支留居于(长山)县城之北坊,累世科第;一支爰(yuán)居于城东六十里之万盛庄,迄今已四百余年矣”。1801年重修《长山县志》中,有“尹家乡柔字约万城(盛)庄”的记载。
卫固镇和四宝山镇的农村中,姑的丈夫称呼“姑父”,姨的丈夫称呼“姨夫”,但姐姐的丈夫大都不称呼“姐夫”,而是称“张哥”或“李哥”等。这一风俗据说与万章冢不无关系。
传说若干年前,该地区的百姓如果遇到红(婚)、白(丧)公事,需要租借杯、盘、碟、匙(俗称“窑货”)之类的餐具时,可事先于傍晚到万章冢前焚香叩头,说明情由,次日凌晨即可前来借取,用完即还,再借不难。然而,有个别人家不守信用,万子神不再往外借了。
餐具无处讨借,总是诸多不便。于是达成协议:要么十个不同的姓氏,连坐担保;要么有十个儿子的农户,父债子还,才可以放心的出借。早年人烟稀少,村落萧条,凑全十个姓氏很不容易,据说某村因为十缺一,拖了一位无姓无名的羊冒充“杨”氏,骗局最终被识破。另有一家农户,只有九个儿子,一个闺女,于是把女婿拖来凑数,岂料,年纪最幼的小弟弟因失口叫了声“姐夫”,暴露了真相。万子神认为:周围的百姓屡屡造假欺诈,缺乏诚意,不足以信赖。百姓们也从这一事件中汲取教训:凡此而后,凡姐夫、妹夫一律称“哥”、称“弟”,约定俗成。
参考资料
万章墓...2014-01-18
目录
概述
简介
位置
历史
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