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文(1926年2月—2020年8月22日),江苏南通人,笔名汶东、乐东甫,中国汉语语言学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陈治文是《
中国语文》杂志的创刊元老之一。
陈治文先生1926年2月出生于
南通市,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同年进入
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1989年1月离休。
陈治文先生长期致力于汉语史研究,撰有《汉语》(初中课本)(合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1956)、《汉字常识》(
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合著,
商务印书馆,1961)、《汉字今昔》(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文言常识》(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台湾、香港引进出版,1992)等著作。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领域多有创获,发表《近指指示词“这”的来源》《关于北京话里儿化的来源》《〈刘知远诸宫调〉校读》《敦煌变文词语校释拾遗》《元代有指物名词加“每”的说法》《东汉时的“这”不是指示词》《重说“这”字来源兼谈“拓”字》《释“额手”“额手称(相)庆”“以手加额”》等学术论文,对近代汉语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治文先生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初期即参加工作,参与了《
中国语文》杂志的创刊筹备,《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词条的审读、修改,担任普通话语音研究班辅导员、教员等工作,在语言学知识的普及与推广、辞书编、语言学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均有突出成绩。在《中国语文》编辑部工作近40年,不计名利,勤勉敬业,为《中国语文》杂志和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