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塔,1936年建于
香港特别行政区志莲净苑的建筑,位于香港及九龙半岛中心,是仿照
唐朝楼阁式塔。
简介
志莲净苑位於香港及九龙半岛中心,背靠
钻石山,左承
慈云山观音庙荫泽,右蒙
狮子山护庇。於寺院东北丘地为"一院",建有万佛塔。七层重檐万佛塔内共为五层,是仿照唐代
楼阁式塔,塔顶用斗尖顶,顶上有塔刹,以表佛教的
世界观。万佛塔在佛教传统建筑艺术中是一个重要表徵,它寓意者内在精神净化的境界,层层渐上.
就外形方面来说,唐代的
佛塔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和
单层塔三个类型。而志莲净苑的万佛塔便是楼阁式塔的一种.
楼阁式塔为一多层建筑,每层皆辟门窗,面阔与高度自下而上逐层缩小,内部往往用木楼板划分为数层,大部分可以登临眺远。而志莲净苑中的万佛塔为七层高内为五层,塔身为正方形,以钢筋水泥作为结构,外面依传统结构规制安装木柱,斗拱,筑枋,壁板,门窗装修,保持了与群体建筑的统一格调,酷似
木塔,巍然唐风。至於塔顶,常是四坡面顶,中央安置塔刹,多作窣堵
波形志莲净苑在钻石山屹立67年,1996年重建成仿唐建筑佛寺。其中楼高9层的万佛塔最为注目,曾由高僧开光。平日除安放了灵位的亲属可进入,其他人士一概不得进内,绝对称得上清静之地.
志莲净苑
佛教中修行者男称和尚,女称师姑,部份
庙宇可男女合共修行,而只供女修行者之地叫「庵」,志莲净苑就是佛教中的师姑庵,1934年由华庵法师等人创立,1989年重建,并于1998年一月六日落成开光,总面积三万多
平方米,集宗教、安老及教育于一身。全苑布局分明,主体及单体建筑群设中轴线顺地势作分布,结构对称平衡,层次分明。由正门进入后可见荷花池、天王殿、
大雄宝殿、丹、药师殿、钟楼、客堂、祖堂、法堂、藏经楼、方丈室、念佛堂及万佛塔等,配以四周回廊环抱,令参观者如登仙境,有与佛同行的感觉。
景区特色
位于香港钻石山的志莲净苑,始建于1936年,占地三万多平方公尺,坐北向南,背山面海。六十多年来致力安老、教育、社会福利及宗教文化等事业。1989 年根据社会环境变化的需求进行了整体重建,工程历时十年,共分六期进行,先后兴建安老院、大礼堂、露天剧场、佛寺建筑群、公园以及一所特别技能训练中学等。
1998年1月,佛寺重建开光,此仿唐全木构造的寺院建筑群,表现出
中原地区宏伟瑰丽的古建筑艺术,成为礼佛、文化推广及旅游的焦点。志莲的仿唐建筑分两进,是以四合院形式,顺依山势而建,南面为山门所在;东边有回游式山水园景,曲径通幽;西边有唐式庭园,禅味盎然。
香港特别行政区唯一的「女众十方丛林」,可供来自各方的女高僧修道,而女
住持是以选贤任能的方式挑选而非由徒子徒孙所世袭的。该苑展开了一项重大的重建计画,以唐朝建筑艺术的模式兴建寺院建筑群。此堂皇华丽的建筑群相信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
中原地区重要的
文化遗产。
该苑是一所佛教女修道所,于一九三四年由苇庵法师等人创立;而从一九四六年起,该苑更被承认为一所「女众十方丛林」。其重建计画在一九八九年展开,并已在二零零零年中开放给公众参观。整项重建工程占地330,000平方米。寺院建筑群内值得游人细意欣赏的地方包括∶
(a) 山门(三门)是正门,象征明灯,指引众生走向解脱之道。
(b) 在山门后是莲园。随着四季气候的不同和日转星移的景致,园内的荷花亦展现出不同的美态。
(c)天王殿是大门后的第一座大殿,它亦是位于庭院之前方。该殿的两边有两座对称的大楼,分别是钟楼和鼓楼。该殿是用作迎接及引导众生和守护寺院。
(d) 药师殿和
观音殿分别位于庭院的左右方。前者主要为众生祝祷消灾延寿之用,而后者则用作举行各项宗教仪式。
(e)
大雄宝殿位于庭院的后方。该殿是全寺的中心,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殿堂。在殿内可举行各式宗教活动,并让教徒向
释迦牟尼祷告。
(f) 地位仅次于大雄宝殿的是万佛塔。该塔位于寺院的东北方,楼高数层,收藏着过万尊的佛像。该塔在佛教传统建筑中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寓意内在精神净化的境界逐层提升。
(g)
普同塔位于大雄宝殿的西北方,用作供奉寺内僧人圆寂后的骨灰。
(h) 建筑群内尚有祖堂、
报本堂、念佛堂、法堂、方丈室及藏经阁。
(i) 建筑群的右方是一个中国传统寺院式的花园,内里满是回游式山水及石景
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