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角
表面光亮色黄黑相间的药材
野牦牛角,属于中药材的一种,来源于洞角科牛属动物牦牛(Bos grunniens Linnaeus.)的角。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包括青海省、新疆、西藏自治区等地。该药材味酸、咸,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熄风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高热惊痫血热出血等症状。
形态特征
牦牛是一种大型且粗壮的动物,成年雄性牦牛身长可达3.6米,肩高约1.6米,体重超过500公斤。它们的肩部有一块突出的肌肉组织,耳朵较小,四肢短而粗壮。雄性的角较大,角基较宽,两角之间的距离较远,角先直立,然后向外延伸,再向上弯曲,角尖又呈现出向后弯曲的趋势。野牦牛的被毛颜色偏暗褐色,头部和背部的毛发短而光滑,其他部位则覆盖着较长的毛发。鼻子和嘴巴周围的颜色相对较浅,尾巴向下垂时会触及地面。
栖息环境
牦牛主要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能够适应严寒气候,对炎热天气较为敏感。它们通常集群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高山峻岭中活动。
用途
牦牛角在中医领域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体使用方法为内服,可通过将角锉碎后煮汤服用,每次剂量为15-30克,也可以将其研磨成粉末后用水冲服。
性状描述
成熟的牦牛角长度通常在30厘米以上,基部直径范围为5-10厘米。角的颜色呈现黄黑相间的光泽,表面平滑,没有明显的横向纹理,质地极为坚硬。制成的角片或角丝呈黑黄色,半透明状态。
古籍记载
牦牛角的相关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书中提到这种牛类动物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全身黑色。而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详细描述了野牦牛的形态特征,并指出其角可用于治疗惊痫热毒以及各种血液学。他还提到了牦牛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此外,《医林纂要》中也有提及牦牛角的药用价值,认为其功效类似于牛肉。
参考资料
牦牛角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024-11-26
牦牛角.中医大辞典 .2024-11-26
牦牛角的用法|主治|用量.正保医学教育网.2024-11-2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用途
性状描述
古籍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