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柏格森(
法语:Henri Bergson,法语发音:[ɑ̃ʁi bɛʁksɔn];1859年10月18日—1941年1月4日),
法国哲学家,以优美的文笔和具丰富吸引力的思想著称。他的代表著作包括《
创造进化论》《直觉意识的研究》《物质与记忆》等。1927年,柏格森因其《创造进化论》一书获得了
诺贝尔文学奖,这在
西方哲学史上是罕见的。
人物经历
1859年10月18日,亨利·柏格森出生于法国巴黎。
1863年,亨利·柏格森因父亲要在
日内瓦音乐学院授课,而离开
巴黎迁到
瑞士日内瓦,瑞士的山水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同年年底,举家又迁回巴黎。
1868年,亨利·柏格森得到了波拿巴皇家中学(后改名孔道尔塞中学)的奖学金,成为一名寄宿生,开始中学学习。中学期间,亨利·柏格森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对哲学逐渐产生兴趣,常听中学里的哲学课,还受到几位知名哲学家的指点,决心专攻哲学。
1870年,亨利·柏格森的父母决定迁居伦敦,留下他一个人在巴黎上学。
1871年,
巴黎公社建立,经历了这一时期的他获得了许多哲学上的启迪。
1875年,亨利·柏格森在
法国全国中学生竞赛中获得拉丁文演说第一名、英语第一名、地理和
宇宙志第二名,希腊文笔译也得到了嘉奖。
1876年,亨利·柏格森在全国中学分科竞赛哲学科考试中,获得了
法语作文第一名、数学第一名。
1877年,亨利·柏格森完成中学学业;同年,又在全国竞赛中获得
纯粹数学、宇宙志和力学考试第一名。
1878年,亨利·柏格森以名列第三的成绩被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录取,大学期间,有
唯物主义倾向,对当时崇尚的
伊曼努尔·康德主义持猛烈的反对态度,逐步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1882年,亨利·柏格森毕业于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以第二名的成绩通过了教师合格考试,并先后在昂日尔、
克莱蒙费朗和巴黎等城市的中学里任教,在教学的同时,还举办讲座,阅读古今的各种哲学著作,不断思索,推进自己的研究。
1889年,亨利·柏格森前往巴黎路易大帝中学和亨利第四中学任教;同年,完成了论著《论意识的即时性》,提出了关于时间的新概念,标志着他的学说——柏格森主义开始逐渐形成。
1894年,亨利·柏格森申请去
巴黎大学讲课,然而,因巴黎大学对年轻人和新思潮的不接受而被拒。
1896年,亨利·柏格森因发表论著《
物质与记忆》而一举成名。
1897年,亨利·柏格森任
法兰西学院讲师,主讲
希腊和拉丁哲学,因为论点新颖,方法独特,兼备哲学家和文学家的才能,引起了思想界和文坛的瞩目,声望与日俱增。
1898年,亨利·柏格森被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聘为兼职教师。
1900年,亨利·柏格森任法兰西学院教授。
1901年,亨利·柏格森当选为法国政治和道德科学学院院士。
1902年,亨利·柏格森被授予荣誉勋位勋章。
1907年,亨利·柏格森发表哲学著作《
创造进化论》,阐述了自己的关于生命本质的论点。
1909年,亨利·柏格森获得
牛津大学科学博士称号。
1911年,亨利·柏格森发表哲学著作《生命的意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亨利·柏格森一直为
法国的利益而奔忙。1916年,因
法国政府想在战争中得到更多的利益,亨利·柏格森被派往
西班牙,促成西班牙援助法国。
1917年,亨利·柏格森被法国政府派往
美国去见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促使美国介入战争。
1918年,亨利·柏格森再次被
乔治·克里孟梭将军派往美国,以寻求重建东线战场的途径。
1919年,亨利·柏格森发表哲学著作《精神的力量》。
1922年,亨利·柏格森成为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委员。
1925年,亨利·柏格森身患瘫痪症,病情严重,不得不辞去职务,专事著书。
1927年,亨利·柏格森凭借《
创造进化论》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1932年,亨利·柏格森出版哲学著作《宗教与道德的两个源泉》,把人分为上智下愚,强调直觉的神秘性。
1934年,亨利·柏格森发表哲学著作《思想和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亨利·柏格森反对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拒绝与侵法
德军合作。1941年1月4日,因病在巴黎逝世,享年82岁。
个人生活
20年代中期,由于健康状况恶化,卧床不起,他辞去了各种职务。
1941年1月4日,他因病在巴黎逝世,享年82岁。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拉·科拉柯夫斯基:“几乎没有一个当代哲学家敢夸耀他们完全没有受到柏格森的影响(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尽管很少有人提到和引证柏格森,但柏格森的存在却是不能从我们的文明中消失。”
雅克·莫诺:“我并不认为柏格森的态度是无足轻重的,.……有意或无意地反抗理性,尊重本能的冲动胜于尊重自我,以及创造的自发性,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的标记。”
波普尔:“我的观点可以这样表达:每一科学发现都包含‘非理性因素’,或柏格森的‘创造性直觉’。”
社会评价
在柏格森迄今为止权威性的著述《
创造进化论》的叙述中,他创造出了惊人宏伟的诗篇、具有广博视界和持续力度的
宇宙进化论,而且并未忽视一种严密的科学术语。要从他的透彻分析或深奥思想中得益或许是困难的,但是却可毫不费力地从中获得巨大的美感。
假如人们把它视为诗篇,它便呈示出一种戏剧性。世界被两种相互冲突的趋向所创造。其中物质在其意识中展示了下降的运动;第二种则是具有固有的自由情感和永恒创造力的生命,它不断地向知识的见解和无限的视界趋进。这两种因素相互混合,彼此制约。这种联合的产物在不同的水平上分支。
首先的基础差异见于植物和
动物界之间,非动的和运动的有机活动之间。植物借助于阳光储存了从惰性物质中抽取的能量。动物则免除了这种基本努力,因为它可从植物摄取已经储存的能量并据需要同时、均衡地释放爆发力。在较高的阶段上,动物界在损害动物界的状态下维持生命,能以这种能量的聚集,强化自身的发展。如此,进化之道变得日益多种多样,其选择绝非盲目为之。本能随着器官的利用而产生。理智的胚胎期也已存在,但对本能而言智能仍是劣等的。
精神导引
居于生命顶峰的人类,理智居于支配地位,本能作用则下降了,尽管并未完全消失,它潜伏于统一了活时间之流中所有生命的意识里。本能开始在直观的视觉中活动。理智的开发期显得节制而胆怯。理智的展示仅靠本能地以惰性物质中生长的器具替代有机器具,并在自由行为中运用它们的倾向和能力上。本能对其目标颇具意识,但是此目标极为受限。反之,理智受着极大风险的约束,却趋向无限广泛的目标,趋向为人类物质和社会文化所实现的目标。无论如何理智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风险,在空间世界为行为创造的理智,或许会因为从其生命概念获得的形式和对生命内在流动本质以及对统摄其永恒变化的自由保持沉默而歪曲世界映像。由此,在智力征服了自然科学的情形下,产生了对外在世界的机械论和
决定论观念。这是戏剧性的。创造进化论是开放的,人们发现自身被普遍生命的生命力推上了舞台并使其无可抗拒地行动,一旦达到了对自我的自由认识,能够推测和展望具有通向其他道路的无边领域的既往走过的无尽道路,究竟哪条路是人们该追寻的?
以“
创造进化论”之说,强调创造与进化并不相斥,因为
宇宙是一个“生命冲力”在运作,一切都是有活力的。他反对科学上的机械论,心理学上的决定论与理想主义。
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他对道德与宗教的看法,亦主张超越僵化的形式与教条,走向主体的生命活力与普遍之爱。
哲学影响
亨利·柏格森在1897年的《创造进化论》中就已宣称,所有最能长存且最富成效的哲学体系是那些源于直觉的体系。相信他这番话,对柏格森体系的关注,便会立即显示出柏格森是如何丰富了直觉的发现,这种发现是通向其思想世界的入口。柏格森的学位论文《试论意识的直接材料》(1889)已显示了这一发现,提出时间并非是某种抽象的或形式的表达,而是作为永恒地关涉生命和自我的实在。他称这种时间为“持续时间”。与生命力相类似,这种概念亦可阐述为“活时间”。这种时间是动态的流动,呈现出经常的和永恒增长的量变。它避开了反映,不能与任何固定点相联系,否则将受到限制并不复存在。这种时间可由一种趋向内在本源的
内省、集中的意识所感知。
柏格森在其纯粹的科学叙述中,并未谈及本能的本源——或许源自被熟练掌握和探究过的个人体验,或者源自灵魂解放的危机。我们只能推测上世纪末期占据统治地位的
理性主义生物学的沉闷气氛引发了这种危机。柏格森在这种科学的影响之下成长和接受教育,当他决计着手反抗这种科学之时,已在物质世界的概念结构领域掌握了非凡的武器,具备了必要和可观的丰富学识。当理性主义之网试图禁生命时,柏格森试图证明动态的流动的生命可以毫无阻碍地穿网而过。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