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庭之山
《山海经》中的地名
堂庭之山是《山海经》卷一南山经中提到的一座山,属于南方第一山系鹊山山系的山,在招摇山往东三百里的地方,山上主要生长树,动物主要有白猿。山中蕴含有大量的水晶金矿
文献记载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①。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②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③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④,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⑤,佩之无⑥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⑦,多白猿,多水玉⑧,多黄金⑨。
【注释】
①金玉:这里指未经过提炼和磨制的天然金属矿物和玉石。以下同此。
②谷:即构树,落叶乔木,长得很高大,适应性强。木材可做器具等用,而树皮可作为桑皮纸的原料。
③禺: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像猕猴而大一些,红眼睛,长尾巴。
④狌狌:传说是一种长着人脸的野兽,也有说它就是猩猩的,而且它能知道往事,却不能知道未来。
⑤育沛:不详何物。
⑥瘕:中医学指腹内结块,即现在人所谓的蛊胀病。
棪木:一种乔木,结出的果实像苹果,表面红了即可吃。
水晶:古时也叫做水 精,即现在所说的水晶石。因它莹亮如水,坚硬如玉,所以这样叫。
⑨黄金:这里指黄色的沙金,不是经过提炼了的纯金。
文献翻译
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鹊山山系。鹊山山系的头一座山是招摇山,屹立在西海岸边,生长着许多桂树,又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却开着青色的花朵,名称是祝余,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饥饿。山中又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构树却呈现黑色的纹理,并且光华照耀四方,名称是迷榖,人佩带它在身上就不会迷失方向。山中还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但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名称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飞快。丽{鹿旨}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往西流入大海,水中有许多叫做育沛的东西,人佩带它在身上就不会生蛊胀病。
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堂庭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棪木,又有许多白色猿猴,还盛产水晶石,并蕴藏着丰富的黄金。
原文出处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原地区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全书18篇,《山经》五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山海经·五藏山经·南山经》(以下简称南山经)排列在《山海经·五藏山经》之首,说明其地位的重要性。若以《山海经》的“大荒”四经来研究,解开“南山经”也就找到了通往“大荒”的通途了。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文献记载
文献翻译
原文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