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塞尔海战(
英语:Battle of Texel;
荷兰语:Slag bij Kijkduin),这是在
第三次英荷战争的最后一次战斗。1673年6月,英法联合舰队企图在荷兰西海岸登陆,未能成功。后来,陆上的战局对
荷兰不利,英法两国积极准备发动一次海陆联合进攻。
’1673年8月,英法舰队又一次纠集势力,企图登陆特塞尔岛。约2万陆军集结在
英国,第一梯队1万人登舰,在鲁珀特亲王的率领下驶往荷兰。这一次
联合舰队准备充分,不但坐拥120艘舰船(其中主力舰90艘、纵火船30艘)(按:一说92艘
战列舰、28艘纵火船、23艘辅助船),将联合舰队分编为三个分队:鲁珀特亲王指挥之下的中央分舰队;德埃斯特雷指挥之下的法国先头舰队;斯普拉格指挥之下的后卫分舰队,更仔细研究了德·奈特的战术,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荷兰舰队事先得报,德·奈特亦将麾下舰队分编为三个分队:他本人指挥之下的中央分舰队;班克特指挥之下的先驱舰队;小特罗普指挥之下的后卫分舰队。但
荷兰方面仅拥有75艘主力舰和30纵火船(按:一说75艘
战列舰、15艘
巡航舰、18艘侦察通信舰、22艘纵火船),实力对比上明显弱于英法联合舰队。
8月21日夜间,德·奈特指挥舰队利用风向成功插入敌方舰队与海岸之间的缝隙。拂晓时分,主动向英法联军发动进攻。于是双方三个分舰队非常有趣地捉队厮杀,皆是一面南移一面相互用炮火应酬。尽管英法联军兵力占了优势,但荷兰水兵士气高昂,双方战斗可谓空前激烈。德·奈特与英将拉帕尔3次更换旗舰,仍英勇作战。
但首先打破僵局的却是双方的前卫分队:法国分舰队的水兵训练很差,作战消极,而且有一旦部分军舰受创后便忙于修理,不再参加战斗的陋习。指挥官德埃斯特雷本意图以数量上的优势包围班克特分队,但结果班克特突破了舰队的战列线,使得法国分舰队全面陷入了混乱。或许是考虑到为了保存实力,法国分舰队就此退出了战斗。
于是班克特在留下部分船只监视法国人的情况下,率领余下战力前往援助德·奈特率领的中央分舰队。原本
英国的鲁珀特亲王打算将适于浅海作战的荷兰舰队向西引向深海,但此时后卫舰队交战的激烈程度引起了双方中央分舰队的注意:英国分舰队指挥官斯普拉格在两次转换旗舰之后殉职。鲁珀特亲王与德·奈特双双率领麾下分舰队赶来支援己方的后卫舰队,而班克特指挥的荷兰前卫舰队也加入了战斗。
这场海战一直持续到了晚上7点,夜幕降临之后英方认为登陆作战无望,遂退出了战斗。此役双方都未有战舰被击沉,但严重受创的船只不计其数。(一说英军损失9艘军舰。)英法联军损失了2000多人,
荷兰方面伤亡了1000多人。此役后,荷兰暂时消除了海上威胁,取得了制海权,大批
英国东印度公司护航船安全返回。
战后,鲁珀特亲王声称:“法国舰队对这次失败应负全责。”而
英国历史学家
库尔特·坎贝尔曾高度评价了荷兰在这场海战中的成功:“荷兰,因其舰队司令精明强干,使他们在这次战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使完全被封锁的港口重新开放并战胜了一次可能的入侵,而使敌人放弃了所有入侵的思想。”
特塞尔岛之战结束了
荷兰和英国为控制海洋所进行的一系列旷日持久的战争。显示了荷兰海军拥有最高的效率,它的最能增添光彩的人物德·奈特达到了鼎盛时期。尽管德·奈特那时已66岁高龄,但他从未失去军人的气魄,其进攻的猛烈程度不亚于八年之前的战斗,而他的判断力因经历了上一次战争显然已越发成熟,因为与以前相比,他有更明确的军事计划,和更敏锐的军事洞察力。在州长德威特为首的政府领导下,荷兰海军的纪律不断加强,而且士气旺盛,这些都应主要归于完全赞同他的领导统帅德·奈特。德·奈特全身心地投入到两个海上强国之间的最后的较量,利用他手中的一支精良的受过锻炼的,但在数量上处于劣势的部队所取得的荣耀去挽救他的祖国。完成这项任务不是单凭勇敢,而是依靠勇敢、深谋远虑和技术娴熟三者结合。
海战之后9天,1673年8月30日以
荷兰为一方,
西班牙、洛林和
德意志帝国皇帝为一方组成了正式联盟;并且赶走了
法国驻
维也纳的大使。几乎与此同时
路易十四向荷兰提出了相当适度的条件,但是北部七省因为有了新的同盟国站在他们一边,并且有了曾给予他们有利支援的海洋为其坚强的后盾,便以更强硬的态度反对路易十四。在
英国,人民和议会的呼声越来越高;新教徒的反感和对法国的宿怨,正如国家对国王的不信任一样与日俱增。尽管查理本人对共和政体的仇恨丝毫未减,可是他不得不让步。路易看到了正在聚集的暴风骤雨,按照蒂雷纳的忠告,决心从
荷兰撤兵,离开危险的前沿阵地,并企图一面与
西班牙、
奥地利王室和德意志继续进行战争,一面则与荷兰单独和。这样就使路易恢复了黎塞留的政策,并且保全了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