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
西南大学教授、博导
丁伟,男,1966年生,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农药研究所所长,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学科学术带头人,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植物源农药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期从事天然产物农药、有害生物的系统控制和植物与有害生物互作关系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植物与有害生物的相互关系、植物源农药创制研究以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揭示我国茄科作物细菌性病害严重发生的机制与关键控制技术研究,提出了保健-预警与系统控制一体化的植保体系新理论和“四个平衡”修复土壤控制土传细菌性病害的新技术,搭建了天然产物农药研究平台,培养了众多高水平、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人物经历
1989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系植物保护专业,获农学学士;1997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农药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1989年获西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
1989年7月至1994年9月在河南邓州市农业局工作。
1997年获西北农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97年至今,西南大学植保学院工作。
2002年获西南农业大学昆虫学博士学位。
2001年5月至2002年9月担任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副主任。
2002年9月至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植保学院副院长。重庆市昆虫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2005年至今,西南大学教授,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
农药学;生物农药特别是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农业害虫与防治(柑橘及烟草);储藏物害虫的生物学及生态学;农药营销与管理等。
植物性杀虫脒、杀螨及杀菌剂的开发研究农业、园林、储藏物害虫的生物学及综合治理研究。
主要贡献
已经发表论文76篇,其中第1作者47篇,SCI收录4篇。获得专利2个,获得各类成果6项。
科研内容
研究了储藏物害虫嗜卷书虱对熏蒸药剂和气调处理的生物反应和抗性机理;目前,在集中力量研究杀虫植物商陆和姜黄对昆虫、螨形总目和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内容曾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
2021年8月,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丁伟教授团队,从中药植物茵陈蒿中发现了一种极具杀螨活性的新物质——滨蒿内。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参加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重庆市科技攻关、重庆市烟草公司攻关项目等资助课题多项,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1. 源于姜黄素的杀螨活性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及活性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经费30万元,2007-2009年)
2. 姜黄素对棉花红蜘蛛致毒的体壁效应及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经费80万元,2013-2016年)
3. 植物性杀螨剂的中试及产业化(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主持,经费60万元,2010-2012年)
4.无公害杀螨活性物质的仿生合成及新杀螨剂创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经费100万元,2008-2010年)参与
5. 川渝地区马铃薯病虫害调查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主持,经费20万元,2009-2013年)
6. 西南丘陵山区地下害虫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主持,经费20万元,2011-2014年)
7. 辣椒病虫害防控与连作障碍干预技术研究(西南大学石柱基地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
8. 重庆市优质烟叶有害生物防治规范化技术技术体系的建立(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经费20万元,2005-2007年)参与
9. 茄青枯病与烟草互作分子机制及调控技术研究(国家烟草专卖局重点项目,主持,经费290万元,2013-2015年)
10.烟草基地单元植保综合调控技术及专业化全程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施(重庆烟草专卖局重点项目,主持,经费180万元,2011-2013年)
11.烟草有害生物数据库和信息体系建设(重庆烟草专卖局重点项目,主持,经费20万元,2010-2014年)
12.烟草根茎病害系统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重庆烟草专卖局重点项目,主持,经费130万元,2013-2015年)
13.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配套生产技术研究(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专项,主持,经费500万元,2011-2012年)
14.提高(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烟叶可用性的综合技术示范与推广(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专项,主持,经费500万元,2014-2014年)
专著编写
1.《农药营销学》,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2.《科学种田123》,主编,重庆出版集团,2005年11月出版
3.《烟草药剂保护》,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4.《统筹城乡发展与植保科技进步》,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5.《螨类控制剂》,主编,化学化工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6.《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报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7.《烟草有害生物调查研究与防治实践》,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8.《这一年在美国》,主编,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近期论文
至今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国际学术刊物上12篇。近年来代表论文有:
DingW, Wang J J, Zhao Z M, Tsai J H. Effects of controlled atmosphere and DDVP 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resistance development by the psocid, 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 (啮虫目虱啮科). J. Stored. Prod. Res. 2002, (38): 229-237.
DingW, Eli Shaaya, Wang J J, Zhao Z M, Tao H Y. Efficacy of Pyriproxyfen and Methoprene for control of 虱啮属 bostrychophila Badonnel (啮虫目虱啮科). Chinese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 2003, 5(4):16-21
DingWei, Wang Jin-jun, Zhao Zhi-mo, et al. Laboratory selection of resistance of 虱啮属 bostrychophila Badonnel (啮虫目虱啮科) to CA and insecticides and its heritability (h2). 植物界 Protection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gress, 2004,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624.
WeiDing, Zhimo Zhao, Wenjun Wu, Huiying Tao, Jinjun Wang. Action mechanism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celangulin to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Acari: Tetranychidae), Systematic \u0026 Applied Acarolog, 2004, (9): 27-32.
Dingwei, Zhao Zhi-mo, Wang Jin-jun, Tao Hui-ying, Zhang Yong-qia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stance to controlled atmosphere and insecticides of 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 (啮虫目虱啮科).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4, 11(3):822-830.
DingWei, Hu Xing-ping. Antitermitic effect of the Lantana camara 植物界 on subterranean termites (Isoptera: 鼻白蚁科). Insect Science, 2010, 17(5):427-433.
Li-Juan Ding, Wei Ding, Yong-Qiang Zhang, Jin-Xiang Luo. Bioguided fractionation and isolation of esculentoside P from Phytolacca americana L.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3, 44: 534-541.
DoushengWU, Gaofei JIANG, Yanmei YU, Ying LIU, Wei DING. Advances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alstonia solanacearum and Hosts. Agricultural Science \u0026 Technology. 2013, 14(12): 1698-1701, 1718.
丁伟,赵志模王进军,陈贵红. 三种玉米蚜虫种群生态位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9):1481-1484.
丁伟,陶卉英,张永强,等. 磷化氢熏蒸处理对嗜卷书虱不同虫态的致死作用. 农药学学报,2003,5(3):24-30.
丁伟,赵志模,王进军,陶卉英,张永强. 嗜卷书虱气调抗性与熏蒸剂抗性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9):1038-1315.
丁吉林,丁伟,张永强,王志坤,郭文明. 混合药剂对受臭氧伤害烟草的保护作用及生理响应[J].中国烟草学报.2009,15(2):66-70.
丁伟,张永强,刘祥贵,杜根平,董鹏,成国义,王振国,郑世燕,罗金香,王泽乐,袁国明,成立,吴月。土壤修复对作物根茎病害防控作用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3, (19):51-55.
丁伟,张永强,冉春,刘洪,王进军,李鸿筠,罗金香,孙彭寿,周刚,胡军华。植物性螨形总目控制剂的开发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3, (18):61-64.
郑世燕,丁伟,杜根平,杨亮,刘晓姣,张永强. 增施矿质营养对烟草青枯病的控病效果及其作用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6):1099-1110.
汤荔枝,丁伟,罗金香,张永强,张凯。东莨菪内酯在水中的光解特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14,16(3):313-318.
获奖记录
重庆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西南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西南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西南农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证书。曾获省地级科研成果3项。并于200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中华农业科技奖”。
1. 教学工作方面:
重庆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西南农业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2002)
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3)
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7)
第九届挑战杯重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2005)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会干部(2003、2006)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2007)
重庆市科协系统先进个人(2010)
重庆市科协优秀论文证书(1999、2001、2004、2005)
西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2)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优秀论文奖(2005)
校地合作先进个人(2013)
2.科研成果
(1)“玉米地昆虫群落及优势种成灾规律的研究”获2000-2004年度北碚区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2)“植物源杀虫剂研究”项目获2005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3)“杀虫脒活性物质苦皮藤的发现与应用研究”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要参加人;
(4)“重庆市优质烟草有害生物控制规范化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2007年度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第一完成人;
(5)“植物性螨形总目控制剂的开发研究与应用”获2009年度农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6)“植物的杀螨活性及螨类控制剂的研究”获2009年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7)“土壤修复对作物根茎病害防控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获2013年度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8)“烟草叶部病害预警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14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3. 专利成果
(1)从黄花蒿残渣中提取东莨内酯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1103115427,已授权。
(2)利用湿润-漂浮育苗方式生产菌根烟苗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110110708,已授权。
(3)源于商陆科植物的提取物的植物性果品保鲜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226983,已授权。
(4)一种植物性杀螨药剂、制备方法及用途,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21982,已授权。
(5)一种小地老虎饲料及其饲养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1548324,申请中。
(6)一种控制烟草青枯病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1550023,申请中。
(7)一种烟草追肥固定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4201250300,已授权。
(8)烟草双孔小苗井窖式移栽定植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2203410127,已授权。
(9)白蚁诱捕装置,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1200932830,已授权。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贡献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