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尾山,位于
东海之滨,其尾部伸入海中,地势多沙石。汉水发源于此,南流注入
白河,山中丰富的白玉为其特色。
(
青丘山)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汉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其中多白玉。
【拼音】:[yù] [Yù] 【字义】:[yù] 〔~水〕今中国
河南省白河的古称。亦作“育水”。
2 .白河,发源于
洛阳市嵩县境内伏牛山玉皇顶(海拔3212米,号称中原第一峰)全长630公里,其中从源头到与
南召县交界处的
乔端镇有50公里,属洛阳市;从南召县经
方城县、
宛城区、
卧龙区到
新野县,
南阳市境内全长550公里;
白河出新野、经
湖北省汇入
汉江,本段仅30公里,流至
襄阳市注入汉水。常年有水,流域面积12500平方公里,在南阳市区内流经河段总长32公里,自东北向西南,自成半环形穿市而过。
根据以上信息,箕尾之山应为现在
鲁山县境内的
尧山。石人山古称尧山,是八百里
伏牛山东段主峰之一,因主峰之巅有一尊形似人体的巨石高耸入云而得名。主峰
泰山海拔2153.1米,奇峰秀丽,云雾笼罩,凌空耸立的各色巨石,天斧神工,千姿百态,峰峦罗列,山峰造型各异,令人浮想联翩。可以看出,石人山的特点与山海经中“多沙石”这一描述吻合。
至于山海经中提到的
东海,应为现在的
淮河范围。一是淮河流域在古时因水路不通而在从河南
平顶山市至
蚌埠市一带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这一带现在的
平均海拔都在海拔40米左右),古人称之为海不足为怪【也是这样才有了涂山氏帮助
大禹在蚌埠附近治水的故事,也是这样有了麻姑三见东海沧海桑田的说法】;二是从
尧山发源的另一条河,即现在的沙河,向东流入了现在的淮河流域。
此外,
伏牛山一带同时跨中国长江(汉水)、
黄河和淮河三大流域是符合山海经对箕尾之山“尾踆于东海”而“汉水出焉”这一特质。
青丘山再向东三百五十里的地方,叫做箕尾山,这座山的尾部踞于东海之中,山中多沙石。山中流出的河叫做
汸水,向南流去,注入
长宁河,其中盛产白色的
玉石。
以鹊山为头,从
招摇山起,蜿蜓到箕尾山,总共十座大山,长二千九百五十里。这些山中的神仙,都是鸟身龙头(多可爱的长相啊)。祭祀神仙的礼仪是将牲畜放在玉制的礼器之中,把祭祀用精米放在白菅做的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