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
通过离心的方法从自体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物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通过离心的方法从自体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物,Harke等人于1977年首次从全血中分离制备出PRP。PRP来源于自体、无免疫排斥、制作简单,临床应用安全。
PRP作用机制为再生与修复,抗炎和抑炎;另外,PRP含有的纤维蛋白在组织修复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报道,应用PRP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加快创面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功能恢复等。PRP已经被应用在骨科和其它如口腔颌面外科,整形美容科等多个领域。
PRP的制备及应用是一个新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现有临床研究之间存在较大的临床异质性,可能引起不同临床研究间结果的不一致性,为PRP的规范化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限制。
主要成分
血小板
血小板PRP中血小板数量是未离心血浆中血小板数量的数倍,被激活后释放大量生长因子,主要包括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含多种高浓度的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白细胞是一类无色、有核、呈球形的血细胞,能做变形运动,参与机体的免疫和防御功能。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是富血小板血浆重要的成分,能产生一个合适的三维结构,为修复细胞提供良好支架,有利于生长因子的分泌和组织修复,还可收缩创面,促进凝血,刺激组织再生,促进伤口愈合。
制备技术
人员素质要求
PRP作为被用于人体治疗的血液制品,必须从严要求所制备的PRP质量。从业人员的专业资质是确保PRP质量的基础。基于制备PRP的相关业务特点,需要具有医、技、护类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要求技术人员进修3-6个月才能上岗,是基于该技术专业性强、安全性要求高、风险大的特点。
制备设备的要求与管理
制备设备是开展PRP新技术的必要条件,是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专家共识》中,根据业务所涉及的需求,结合实践经验,列举了5种必备设备和5种可选设备,并对其用途作了简单说明。
制备相关材料及其质量要求
与PRP采集制备相关且明确属于Ⅲ类医疗器械的包括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注射针、一次性使用采血器和塑料血袋。由于PRP在应用时与患者组织接触,甚至注射到组织中,这就对制备PRP过程中所接触PRP的耗材有较高质量要求。试管法采集全血分离制备PRP时,采集用的注射器和注射针是Ⅲ类医疗器械,一次性使用真空静脉采血管属于Ⅱ类医疗器械,加工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离心管、分装管/袋、吸管和吸头均属于间接接触人体的卫生材料/耗材,除了要求无菌外,还需要考察制备这些材料的原材料是否满足生物安全要求,是否带有急、慢性毒性等。如果有一定的毒性,是否在可接受的安全性范围之内。试管法采集制备的PRP可用于慢性开放性创面,不宜用于注射到组织/关节腔中。因此,《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专家共识》中推荐采用血液成分分离机单采、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或制备套装采集制备,而没有推荐试管法。
制备方法及其要求
PRP的制备方法可根据临床应用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方法。基于采集设备、耗材的安全性考虑,推荐使用获得国家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设备、卫生材料,在封闭状态下分离制备。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和PRP专用分离套装制备推荐为备选方法,而试管法采集制备PRP不作为推荐方法。PRP制备套装因规格不同而采集量存在差异,一次采血量通常为30-60ml,血液丢失问题同试管法。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采集制备法的采血量相对较大,获得PRP量也较多。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制备PRP时,可在完全封闭的管道系统中全自动分离出PRP,其余成分可以在采集过程中回输。除上述安全性外,还需根据PRP中血小板的浓度、红细胞和白细胞混入量、采集制备时间、成本、效益比以及患者自体血液损失量、血管情况和接受度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最安全、最合适的采集制备方法。
制备产品的质量控制
PRP采集制备过程涉及的质量控制环节较多,包括人员、设备、耗材、方法、环境和终产品等环节。
采集制备过程中的信息管理
从患者同意接受PRP治疗后,采集前应当评估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确定是否适合采集自体血,制订采集方案,检测血常规中的血小板浓度,根据需要确定采集量等。采集准备中的仪器参数设定、机采时的管道安装、采集过程中的体外循环血量、PRP初产品质量、过程是否顺利、有无报警及其处理情况、患者有无采集反应及其处理过程、处理结果、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浓缩或稀释)、终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发放或使用记录、是否需要分装贮存等等,所有标识应当清晰、完整、可溯源,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作用机制
再生与修复
PRP促进骨与软组织修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血小板经活化后释放出的多种生长因子,在骨与软组织的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经研究证实,这些生长因子可以加速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促进细胞增殖与迁移,加速血管再生,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而且生长因子之间有联合促进作用。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转化生长因子-β,IGF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与胞外基质的合成均有协同作用。
抗炎与抑炎
PRP含有高浓度的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这些白细胞在机体的炎症反应和感染控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体外研究发现,PRP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生长。特别是PRP对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其效果与庆大霉素和苯唑西林相当。此抗菌作用与PRP中所含白细胞有一定相关性。PRP还含有很多种抑菌蛋白,这些蛋白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组织修复
PRP经凝血酶激活之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单体会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网络状三维结构。这种纤维蛋白立体结构有助于封堵破损的血管壁,收缩血管破口,防止受损组织进一步出血。相当于细胞血小板的载体,有利于周围修复干细胞的爬行和附着。
临床应用
骨修复
PRP在软骨损伤与关节外科领域的应用。PRP经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近几年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起来。研究表明,PRP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和炎症调节因子,具有保护软骨细胞、促进软骨愈合和减轻关节内炎症的作用。
创面修复
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依靠修复细胞、炎性细胞、胞外基质和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来重建受损的软组织。PRP可用于修复软组织创面,包括急性和慢性伤口,研究证实,在PRP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的过程中,PRP能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减少疤痕形成。
运动损伤
PRP对腱膜韧带损伤或肌腱病(如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肩袖损伤、腱膜炎、跟腱炎、腱炎等),PRP逐渐成为1种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肌腱韧带由于缺乏微血管网,生长因子供应不足,一旦受损后修复缓慢,愈合困难。PRP为这类组织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生长因子,可以较好启动和调控肌腱韧带组织的修复。
骨感染
PRP治疗骨髓炎的临床报道较少,均为小样本病例报道。由于骨髓炎大多病情复杂,病情迁延反复,虽然这些报告显示了PRP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要判断PRP治疗骨髓炎的临床效果,仍需大样本循证医学证据。
用PRP治疗骨髓炎其原理可能在于:
1.慢性骨髓炎生长因子降解较快,浓度低,PRP提供了大量的高浓度生长因子弥补了局部生长因子的不足,刺激组织再生。
2.PRP中高浓度的免疫细胞能抑制甚至吞噬杀灭有害菌,清除坏死组织,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脓性渗液。
3.骨髓炎由于早期髓腔压力过高以及长期的炎性液浸泡,血运破坏严重,血管再生缓慢,血供差。而PRP里高浓度的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有促进血管再生的协同作用。
4.PRP能显著促进软组织的修复,良好的软组织条件是骨髓炎愈合的重要基础。
安全性评价
1.PRP制备环节的安全性。PRP来源于自体全血,仅经过短时间的体外离心处理后就应用于体内,不存在免疫排斥或疾病传播的风险,安全性良好。
2.骨及软组织损伤,骨感染领域应用的安全性。将PRP在术中植入骨缺损、软组织缺损以及创面治疗时,无不良反应。
3.运动损伤领域应用的安全性。PRP注射治疗腱膜韧带损伤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均不具有特异性,与对照组相比,PRP引起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
4.关节外科领域应用的安全性。PRP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时,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和关节出现轻或中度疼痛和肿胀,患者一般能耐受,无需特殊处理。一般1~3d症状自然消失。不良反应大多数与操作者注射技巧与熟练程度有关。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PRP主要用于:1.骨折骨不连和骨缺损。2.急、慢性肌腱韧带损伤。3.急、慢性创面。4.关节内软骨损伤。5.骨关节炎,尤其适用于轻、中度X线或MRI有退行性表现的症状性骨关节炎。其次还可用于骨髓炎股骨头坏死的辅助治疗。
禁忌证
1.注射区周围皮肤病,关节穿刺周围皮肤破溃,或不能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关节明显肿胀、积液的患者。2.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3.败血症
用法及用量
用法
注射时间点的选择:建议PRP制作后即刻使用;不推荐将患者血液贮存后用于后期制作和注射PRP。
注射方式的选择:
1.PRP术中用于骨折骨不连、骨缺损、骨髓炎、创面、肌腱韧带损伤等,可以直视下注入,也可以将PRP与凝血酶通过双筒注射器注射入植入区,也可在关节镜术中,直接将PRP注射入病变区。
2.PRP注射治疗肌腱病,建议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入病变区。注射前建议先局部麻醉。
3.PRP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用法为关节腔内注射,不能注入软组织内,注射前有关节积液时应先抽除关节积液。
用量
关于PRP的用量尚无统一标准。使用者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骨缺损大小、创面大小与深度、创面是否有骨外露等)调整注射用量、次数与频率。关节内PRP注射治疗膝腰椎骨质增生,文献报道的每次注射剂量以3-5ml较多见。间隔时间一般为1-3周,2-3次注射为1疗程。
不良事件处理
注射局部反应在PRP注射治疗肌腱病或骨关节炎时,个别患者可能有轻或中度疼痛和肿胀,一般多能耐受,无需特殊治疗。也可对症处理,一般1-3天症状消失。
注射后关节化脓性感染很少见,如确定为关节感染则及时按感染性关节炎治疗。
发展历史
1977年,Harke等首次从全血中分离制备PRP,并且将其用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自此PRP历经多年的研究发展,截止2021年通过PubMed检索“platelet rich plasma”得到的英文文献已逾12300 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富血小板血浆”得到的中文文献则超过了2700 篇,特别是近自2011年来,关注PRP的应用及研究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关注,相关的文献数量上升得非常之快,展现了不断涌现的PRP及其各种衍生产品,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重大进展,证明不但PRP的安全性、有效性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而且解决了许多临床传统方法难以克服的难题,令无数患者从中受益。2011年,国际细胞医学会(ICMS)推出了第1个《富血小板血浆应用指南》。2018年,国内首个临床专科PRP(骨关节外科)应用专家共识面世;2020年,浓缩血小板制品在创面修复中应用的全国专家指南,在面部皮肤软组织年轻化中应用的专家共识相继推出。中国国内多个省市的药监部门已批准了PRP的临床应用,并制定了相应的物价标准,PRP在中国国内正成为1项新兴的热点技术。
参考资料
..2024-01-30
..2024-01-31
..2024-01-30
目录
概述
主要成分
血小板
白细胞
纤维蛋白
制备技术
人员素质要求
制备设备的要求与管理
制备相关材料及其质量要求
制备方法及其要求
制备产品的质量控制
采集制备过程中的信息管理
作用机制
再生与修复
抗炎与抑炎
组织修复
临床应用
骨修复
创面修复
运动损伤
骨感染
安全性评价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禁忌证
用法及用量
用法
用量
不良事件处理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