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上遗址紧依
滕州市羊庄镇北台上村西的大台一带,长约一里许。在遗址采集的标本有锥形、鬼脸形鼎足、褐陶鬹残片,罐口沿、鬲口等。多为夹砂褐陶,有的饰有绳纹。发现鹿角器1件,有明显使用痕迹。这处遗址内涵丰富,包括龙山、殷、
西周及汉代几个时代。1980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西是片土台,即黄诗中所写的“台上”,当地叫“张阁老望林台”,上有“北台上遗址”保护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成了一片菜园。台西侧就是薛河,经年冲刷后,河两岸台地就形成了十余米高的直立剖面,剖面
土层中夹杂着从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3000年前后的岳石文化,经商周、
秦汉、唐宋,直到当代的人类生活遗迹,如同一本厚重的
地层历史书,一个朝代一层土,层层叠压,一“页”就是千年……
望林台,又名“阁老台”,建于
北宋初年,为阁老张 孝纯所建。相传,张阁老在与村子一河相隔的张家林地修建了自己的陵墓,因害怕被别人抢占,就修建了一座高六余丈的品字形土台,每日登台眺望看守。虽然经过 几百年的风吹雨打,望林台已不复当年风貌,但仍留下了如今的北台上遗址,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当地所称的“张阁老”,应该就是“
伪齐丞相张孝纯”了。此地好不容易出个“丞相”的大官,怎么还称“伪”呢?查明
万历版《滕县志。卷八。外传》中有对张孝纯的记载:“滕人,初仕宋,为
太原市知府……
靖康之变元年战殁喝兵陷太原,执孝纯以归,释而用之。金既册
刘豫为帝,以
东平县为东京,以孝纯、郑亿年为丞相,孝纯仕伪齐……”这下明白了,原来张孝纯在宋、金战争中曾有过“变节”行为,难怪一向持有“正统”观念的明版《
滕县志》主笔王元宾在介绍“张丞相墓”古迹时写到:“在城东善社,丞相名永锡,又有张孝纯,废齐丞相,岂名孝纯而字永锡?然仕刘豫,不足存也!”
“外传”中还提到
张孝纯“致仕归里,乃以资大修寺院,自为记颂”,由此看来, “结义庙”的前身或者就是张孝纯修建的寺院呢……然而在百年前的
清代黄来麟时代,诗作者来此实地寻访时已经疑问“曾否有堂”了,可见“张
丞相”的故居在那时已经没了踪影……“故居”遗址倒是一处适合人居的好地方,黄诗描写“万派泉流环作镜,四山岚气郁成堆”,站在高台上实地环望,四周风景也确实不错:青山四合,一水南流,仰观白云悠悠,俯听河流淙淙,薛河在这里形成“
小三峡”的景观,再往北就是善堌村汇水湾、山亭
雪山灵芝寺、以及东江村小国贵族墓地,故国古寺共护佑,绿水青山并为邻,直是一派山川形胜,大好风光……
张孝纯(?~1144)字永锡,滕阳(今
山东省滕州市(原滕县)
羊庄镇北台村)人。
北宋宣和末,以河东宣抚使兼知
太原府。宣和七年(1125),金军败盟南下,重兵围困
太原市,张孝纯与副都总管
王禀率军民坚守逾年,拒金招降。
靖康之变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太原城破,王禀战死,他被俘拒降,囚归云中,后不得已降金。天会八年(1130),
金朝立
刘豫为
伪齐皇帝,建伪齐政权,张孝纯被任为
丞相。天会十五年,尝书伪齐谋宋十事,密报于宋。伪齐政权废后,他又任汴京行台左丞相。一年后,请归乡里。
皇统四年(1144)卒,谥安简。留有诗若干篇。
这里也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在曾有过“投降变节”行为的官员家门前建一座歌颂刘、关、张“忠孝节义”精神的“结义庙”,如若无心,倒也罢了;倘是有意,倒是耐人寻味,别有深意存焉:是自愧?是警示?是讽刺?还是当“反面教材”?我国封建官员士大夫历来注重“名节”,讲究“忠臣不事二主”,推崇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义精神,而“正史”中也一直把有过变节行为的官员列入“贰臣传”而打入另册。然而,在我国几千年改朝换代快如走马的历史烟云中,所谓“名节”,所谓“忠义”,就一定有一个什么客观公正的标准或尺度吗?在几千年几十回王朝更替的循环轮回中,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 “名节”就那么分得清吗?“忠义”就那么判明白明白?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从来是“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和“为尊者讳”的选择逻辑——这样看,历史有时真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了……
北台上遗址即将被新新修建的
庄里水库淹没,为确保庄里水库工程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2016年7月,庄里水库工程考古勘探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庄里水库工程涉及北台遗址(张孝纯望林台)、前台墓群等文保单位,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由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山东大学、
郑州大学、
滕州市博物馆等单位共同实施。工作中,考古人员严格遵循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山东省庄里水库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方案》要求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目前,整体考古勘探发掘工作稳步进行,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