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蜡石
产于广东台山市北陡镇的石头
台山蜡石,又称台山黄蜡石,是指外观呈蜡状质感且未黄红色或者近似黄红色、主要产于江门市台山市北陡镇四九镇一带的石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台山蜡石与台山玉有本质分别,蜡石可能玉化,也可能没有玉化、就是纯粹的石头。内部已经玉化的台山蜡石是台山玉的一个品种;台山玉中的乌鸦皮品种和冰皮品种许多不是蜡状质感,色彩也不是黄红色或者近似黄红色,不能叫做蜡石。台山玉呈透明-半透明—微透明,隐晶质结构,颗粒很细,粒径约4-12μm;未玉化的蜡石不透光,显晶质结构,颗粒粗大,大部分结构粗松甚至有空洞。
基本简介
该石由溶岩演变而成,多数石表现出通透的玉质,晶莹湿润、绚丽多姿,品质与潮州蜡石相似,且色彩更加鲜艳、丰富。有黄蜡、黑绿蜡、白蜡树、花蜡、根状蜡、冻蜡、彩沁蜡石种类。近年在沿海岛屿还发现透明度较高的红、白蜡石。台山蜡石多以黄色为基本色,故又称黄蜡石,其石质湿滑细腻,久经把玩,包浆滋润,极富灵气。台山蜡石
台山市蜡石分布于台山部分乡镇,蕴藏量丰富,尤以北陡镇的蜡石质优而形美。北陡所产的蜡石质地坚密细腻、湿润凝重,形状奇特、角圆面滑,色彩鲜艳丰富;石上纹理波浪起伏,有褶有曲,变化有致;石姿坚实,曲直轮廓清晰,凹凸明显;造型灵秀飘逸,雅致可人。北陡镇黄花湾、双耳坑地区所产的冻蜡和彩沁蜡石,其通透状态、颜色、质地、硬度及湿润程度犹如国玉;北陡镇那琴湾一带山中所产优质黄色蜡石,被玩石家称为"佛光灵玉"。
北陡镇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地下都是由花岗石、云母岩等构成。由于地下岩浆涌向上述岩脉的缝隙间,并与周围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和混合,形成了不同质地和色彩的石英质矿物。产于北陡散石湾、黄花湾、双耳坑等南北走向山脉中的蜡石大都呈籽玉状形态,质色光滑纯正。
历史沿革
台山蜡石由潮州人陈森源于1996年秋在北陡镇那琴村散石湾海边的石山坑里首先发现,这种金红色的石头有晶莹细腻的玉质和绚丽的色彩,后被人冠名为"台山蜡石"。北陡镇是台山市最南的一个镇,台山蜡石那琴村则位于该镇最南端,呈山脉地形,连绵起伏,延伸至海边。那琴有近千条山坑,出产蜡石的山坑有几十条,但产量较多、特色鲜明的黄蜡石主要分布在散石湾、铜鼓坑、三夹水、双耳坑、大水坑等,其中最早发现的是散石湾,最近发现的则是大水坑地区。
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珠宝玉石鉴定中心曾对台山蜡石的两个样本作过检验,鉴定为"多晶石英质玉"和"黄玉髓",所以,内部已经玉化的台山蜡石是台山玉中的一个品种。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