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酥鸡,起源于
清代初期,是
成武县的传统名吃。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和改良,白酥鸡的制作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特点是顶部白色,底部红色,呈半球形,蒸煮而成。口感脆嫩、酥软,香味鲜美,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适合各年龄层食用。
农家散养2年母鸡鸡脯肉200克、鸡腿肉100克、农家散养鸡蛋清100克、绿豆淀粉30克、
绍酒20克、精盐15克、葱20克、姜15克、凉
鸡架高汤50克。
将鸡洗净,取
鸡腿、脯肉四块,剔尽胸腿骨,用刀排剁拍松,加入绍酒、精盐、葱、
姜汁腌渍。将虾仁、
猪肥膘分别斩成茸。加入虾子等调料搅匀成虾馅。将鸡肉上拍一层干淀粉,抹上虾馅,用刀轻轻细排,将表面抹平,放入盘中连同肫肝一道上笼蒸熟,取出
酥鸡,去
卤汁,肫肝切片。净酥鸡切成长片,与肫肝及其它配料一道扣入碗内,倒入
蒸鸡卤汁。上笼蒸30分钟。净
绿叶菜炒熟辅入凹盆中,取出蒸好的酥鸡翻扣入盆中,
原汁滗出。锅置火上放熟
猪油,投入葱姜炸香捞出,倒入卤汁,放入白酱油,虾子烧沸着芡,淋熟
鸡油,浇在酥鸡上即成。
把瘦猪肉、鸡肉绞碎,加入蛋清和绿豆淀粉搅拌混合后,佐以味精、
麻油、精盐和
五香料,称“底子料”。将鸡脯肉抽去白筋,用刀背砸成细泥,再加入适量猪膘油搅和砸,放入适量蛋清、绿豆淀粉,反复搅打,加入味精、精盐、麻油,称“面子料”。料子做好后上笼蒸制。将“底子料”做成直径15厘米左右的半球,上笼蒸制,再以等量的“面子料”涂于表面使其下薄上厚,并用光滑的竹片沾蛋液或清水抹光。上笼蒸制一小时,中间要掀盖放气,以便蒸出的白酥鸡白嫩。白酥鸡蒸出后,改刀即可上席,也要加适量
高汤,以保持面子洁白。此道菜的特点是底红顶白,软而不散,香而不腻,味道鲜美。
2.
鸡腿煮熟,捞出后拆下鸡肉,片成斜刀片,平铺在平盘上,然后将鸡酿子抹在上面。上笼蒸..5分钟左右熟时取出,稍凉后切成长..5厘米、宽..2.5厘米的象眼块,酿面朝下,整齐的装入蒸碗,加入精盐(2克)、
绍酒(3克)及葱段、姜片、浇入
清汤(100克),上笼溜..5分钟取出,滗出原汤,扣入汤盆。
3.净锅添清汤..750克、精盐(5克)、绍酒(2克)、味精(2克)烧开,撇去浮沫,定好味,浇入汤盆内,用熟
菜心、海米点缀即可。
1.
鸡片上抹酿子约厚1厘米。碗底先垫香菇,再放蒸热的鸡坯,加汤及调料,蒸5分钟左右即可。
“白酥鸡”是山西衙门名菜。此菜以鸡为主料,用煮、酿、蒸等三种技法精制而成。色泽白亮,
鸡肉酥烂,酿子鲜嫩,汤清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