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俭(公元579年-656年),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封为莒国公。唐俭是
李渊从太原起兵建立唐朝的直接参与者之一,对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起了重要作用。
唐俭父亲唐鉴为隋戎州刺史,与高祖是旧识。高祖李渊在太原留守,唐俭曾劝李渊起兵。唐俭谈古论今,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完全为李渊所需要的建议,后高祖拜唐俭为“大将军府记室,加位正议大夫”。武德二年(619年)九月,
刘武周进攻
太原市,
唐军战败,
李孝基、
独孤怀恩、唐俭、
刘世让等均被俘虏,唐俭发现独孤怀恩对唐高祖不满,阴谋造反,于是通过
尉迟敬德,让刘世让返回
唐朝,向唐高祖通报这个消息,解了高祖之危。后高祖让他官复原职,继续担任并州道安抚大使,还任
礼部尚书。
刘黑之战中,唐俭随
李世民一同出征,任定州道安抚大使,曾献计智取
聊城市。贞观四年(630年),他还曾出使东突厥并且全身而退。
显庆元年(656年)唐俭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被追赠
开府仪同三司、
太原市都督,谥号为襄,陪葬
昭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唐俭父亲唐鉴为隋戎州
刺史,与高祖关系亲密,都是典军卫,因此唐俭与秦王在太原时常在一起游玩。
政治经历
献计李渊
大业十三年(617年)初,李渊奉命为
太原市留守。当时,农民起义遍地爆发,
隋炀帝政权摇摇欲坠,李渊正想趁此机会改朝换代,取隋而代之。但是,他只是暗中准备,不露声色,等待有利时机的到来。唐俭劝李渊道:“您在北面招抚戎狄,南面收附英雄豪杰,以此夺得天下,这是
商汤、
姬发才能够做到的壮举。”唐俭谈古论今,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完全为李渊所需要的建议。后李渊对唐俭的建议,是“言听计从”,无不接受。《墓志铭》记载:
李渊与唐俭商讨了起兵大计,又拜唐俭为“大将军府记室,加位正议大夫”。
霍邑之战
大业十三年(617)七月,李渊从
太原市誓师起兵,很快进军至贾胡堡(今山西霍县西北)。这时,淫雨成灾,粮草不继,而且还有
刘武周联合突厥进攻太原的传闻。于是,李渊征求众将的意见,应该采取何种对策。唐俭主张继续前进,回师太原,可能导致霍邑隋军北进,突厥南下,腹背受敌。不如克服暂时困难,勇往直前,攻取霍邑(今山西霍县)。《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载,多数人主张还师太原,以保根本。
李渊听从了唐俭的建议,很快攻克了霍邑,继续前进。
武周叛乱
武德二年(619)九月,刘武周进攻
太原市,
李元吉弃城逃回
长安。
裴寂前往征讨,为其所败。唐高祖又命内史侍郎唐俭、
李孝基李孝基、工部尚书
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等再次进攻
吕崇茂。
唐军战败,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
刘世让等都被俘虏。被俘期间,唐俭从同时被俘的元君宝口中知道,独孤怀恩对唐高祖不满,阴谋造反。唐俭遂通过
尉迟敬德,使刘世让回唐,向唐高祖通报这个消息。高祖正在赴蒲坂途中获知这个消息,遂诱杀了独孤怀恩,自己脱险。后
武周败,亡入突厥。唐俭封府库、记录兵器甲胄等待秦王接收。高祖嘉奖唐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让他官复原职,仍为
太原市道安抚大使,许以便宜,并将怀恩家产全部赐予唐俭,还任命他为
礼部尚书、天策府
长史、检校
黄门侍郎、莒国公等。
刘黑闼之战
武德四年(621)五月,
李世民打败
窦建德,夺取了洛阳。七月,窦建德部将
刘黑闼又于
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举兵反唐。十二月,唐高祖遣李世民、李元吉去平定刘黑闼。《墓志铭》载:公(唐俭)又侍奉
刘恒(李世民)节度众军。唐俭参加了对刘黑闼的作战,而且还亲赴敌城,“以陈利害”(分析局势利害关系),以致“不劳飞箭,便下聊城”。
出使突厥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围剿东突厥。
颉利可汗自知无力战胜
唐朝,就派使者入朝谢罪,表示愿意臣附。唐太宗即遣鸿胪卿唐俭为使,往突厥见颉利谕旨。唐俭领了诏命,与思力一同径往突厥。颉利出迎唐俭,进入营中,表明愿终世归顺大唐,再不复生异心。唐俭表示:唐主宽仁大度,不会与夷狄计较。不日就会诏回人马,只要你倾心降服,唐主亦不会负你。颉利大喜,大肆宴请款待唐俭。
李靖认为颉利在玩缓兵之计,不顾唐俭安危,执意出兵,直言“唐俭辈何足惜!”唐俭与颉利每日宴会,忘了兵事,李靖趁机袭擒
颉利可汗。唐俭回到了长安,
李世民倍加体恤,第二年升唐俭为民部尚书,将
豫章公主嫁给了唐俭的儿子。
晚年经历
唐俭居官不留心事务,常与宾客纵酒为乐,不时的犯一些小错,以至于李世民将他贬官。永徽初,致仕,加特进。
显庆初去世,年七十八。赠
开府仪同三司、
太原市都督,陪葬昭陵,谥曰襄。
家庭成员
个人生活
唐俭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因被封为莒国公而被祀
莒州乡贤;其祖父为北齐尚书左仆射
唐邕,父亲为
隋朝戎州
刺史唐鉴,与
李渊有旧,唐俭跟随李渊父子于
晋阳起兵。
轶事典故
围棋风波
吏部尚书唐俭跟
李世民下棋,争棋道。太宗大怒,把唐俭贬为潭州刺史,仍然余怒未消,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视我,我想杀了他,你替我找一找他有怨言的证据。”敬德恭恭敬敬地答应了。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太宗又问敬德:“听到唐俭的怨言了吗?”敬德叩头回答说:“臣实实在在没有听到唐俭的怨言。”后来,太宗多次问他,敬德都是这样回答。太宗大怒,把一根玉手杖摔碎在地上,一甩袖子就走了。过了很长时间,太宗召开了一次宴会,命令群臣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来参加宴会。在宴会上,
李世民说:“敬德今日对我们有很大的贡献,利益各有三样。唐俭免除了冤死;我免除了错杀;敬德免除了曲意逢迎。这就是三利。我有改正错误的美德;唐俭有再生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美誉。这就是三益。”奖赏敬德锦缎一千匹。群臣听完,都很高兴,山呼万岁。
唐俭遇鬼
唐俭年轻时,曾骑驴去往吴楚。途经洛城时渴得很厉害,看见路旁有个小屋,里面有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对着光亮缝补衣服。唐俭向她要水,走进一看她正在缝袜子。她就到别的屋子取水。唐俭看见她的屋里没有厨灶,等她回来就问:“你的住处为何不生火呢?”她答道:“家里穷,没有东西可做,就向附近的人家要点食物。”说完她就接着缝袜子,看起来很忙。唐俭又问:“你为何这么忙呢?”回答说:“我的丈夫薛良是个贫穷的小商贩,干了十多年了,我从没有侍奉舅姑一日。明天一早他派人来接我,因此很忙。”唐俭辞别她,留下两轴饼。走了十多里,唐俭突然想起要看的书忘了带,就取道洛城回家去取。第二天一早又来到此地,被送葬的涂车和灵阻拦。唐俭问是何人出殡,回答说:“是商人薛良的灵柩。”唐俭大吃一惊,这正是昨天那个妇人的丈夫。薛良结婚后五年,妻子死了,葬在故城。又过了五年,薛良也去世了。唐俭来到墓地,这正是唐俭要水的地方。棺材被打开后,上有两轴饼和一双新袜子。唐俭感到有些伤感,认为此事很奇怪,继续向东走。船停在扬州禅智寺东南,看见两个男子,各领着一些人,相距一百多步,正在挖掘旧坟。一人叹息良久,他领的那些人也一起嘲讽。一个人拿着铁锹打碎棺材,并开口骂人。唐俭来到近前。叹息的人说,他挖开的坟是死去的儿子,已经埋了十年了。刚才想打开换个新棺材,发现棺材里少了一只鞋,却多了一只妇人的鞋。另一人挖开的是爱妾的墓。他平生对她十分宠爱,葬在此地已有一年了。现在十年任期已满他将要返家,不忍心弃她而去,想把她的灵柩迁回洛城。等打开棺材一看,发现丢了一只鞋,却多出一只男人的鞋。双方都大吃一惊,拿来一看,正好是一对。这是因为我的不肖子和她淫乱,往复无常,把鞋子留在这里了。”唐俭听到这些话,回到船上想:“商人的妻子死了五年,还有照顾舅姑的心情,而备受宠爱的姬妾,死后却如此轻率,活着的时候还能希望她如何呢?那么,君子怎可沉溺于这种人的身上,而轻视自己的妻子呢?”
唐俭妙语讽太宗
唐俭幼年时就和唐太宗是朋友,曾劝唐太宗建功立业,在唐王朝的统一中立了不少功。一次他陪同唐太宗去洛阳苑打猎,树林中窜出一群野猪,太宗连发四箭,射死四只。一只野猪跳起扑到太宗的马蹬上,唐俭急了,跳下马就去扑打野猪,这时只见唐太宗从容地抽出腰中的宝剑,一剑把野猪砍为两段,然后收起宝剑,回过头嘲笑唐俭说:“堂堂的天策
长史,你没看见过大将杀敌吗?怎么害怕到这种程度!”唐俭回答说:“汉高祖在马上得天下,可是不在马上治天下,
皇帝你凭着英明和勇敢平定四方,难道还要靠杀死一只野兽来娱乐吗?”
李世民听了这话,心里很受触动,于是就不再打猎了。
研究书目
主要影响
《墓志铭》载:唐俭被俘后,“乃察诸贼帅,皆是庸流,惟
尉迟敬德识量弘远,说令择主,理会其心。于是
独孤怀恩谋以众叛,阴遣间使连结
武周,仍伺太宗入城,执以降贼。公(唐俭)于寇狱上书告变,逆谋垂发,元凶伏诛。”由此看来,唐俭被俘至敌营后,密切注意敌人诸将的动向,当他发现尉迟敬德是有用而且可以争取的对象以后,就立即开展攻势,争取尉迟敬德归唐。可见,尉迟敬德降唐的问题上,唐俭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唐俭是
李渊从太原起兵建立
唐朝的直接参与者之一,对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起了重要作用。
人物评价
俭落拓不拘规检,然事亲颇以孝闻。唐俭委质义旗之下,立功草昧之初,被拘虏庭,脱唐高祖
蒲州之急;侍猎苑,谏
李世民马上之言,可谓纯臣矣。(《
旧唐书》评)
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新唐书·唐俭传》评)
唐俭言辞俊利,善和解人,喜好喝酒,发言启齿,事朕三载,遂无一言论国家得失。(唐太宗评)
唐俭一生除去突厥惊险外也有过一些起起伏伏,好在他总是能够化险为夷。在一朝人上人,一朝阶下囚的诡谲官场,算是从容游刃,以得善终,实不多见。(北京晚报评)
贞观年间的名臣有很多,若论直言敢谏,
魏徵、
王珪、
马周等人都各有特色,但若论耿直,非唐俭不能居第一。(
中华网评)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后世纪念
唐俭墓志
唐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葬。出土于
礼泉县北屯乡西页沟村唐俭墓,藏于
昭陵博物馆。志盖呈盝顶状,盖面篆书“
后唐故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户部尚书上柱国莒国公唐君墓志”,四刹饰四神,四侧装饰十二生肖。志长、宽均73厘米。
唐俭碑
唐俭碑,唐开元二十九年(741)重刻。原存于礼泉县北屯乡西页沟村东南唐俭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属昭陵诸碑之一。碑为首,身首高360厘米、下宽120厘米、厚34厘米。额隶题“唐故特进莒国公唐府君之碑”。碑文正书40行,行85字。碑上端部分文字尚为清晰,余多磨难识。此碑无撰、书者姓名,然书法轻圆秀劲,卓然名家。
故宫博物院藏有此拓本,30.6×33.3厘米,是为
清代拓本。三行“公讳俭字茂约”等字漫患,十六行“兹逾浚”三字未损。石现存
礼泉县昭陵博物馆。唐俭卒于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葬时即已立碑,后因
碑石断裂,
开元二十九年,其曾孙重新立此碑,时距俭葬时约为76年。碑文记载唐俭字茂约,与新唐书本传中记载不同,碑文虽因断裂不能通读,然其可识者以文义求之,仍有本传不载之其他事实,可补史之不足。“欧斋”旧藏并有题跋:“诸本所无之“追”、“门”两字,此独赫然在目”。“此拓本之早,固非寻常明本可同日而语也。”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此碑拓本为明拓,与《兰陵公主碑》《段志玄碑》合裱一册。拓本最后一开,有“此碑出于
显庆四年”墨书8字,并“曾在黄厚斋处”等印。
相关事件
1979年9月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名单共94方,
昭陵有22通碑石被列入书法艺术名碑,莒国公唐俭碑为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
第三节 碑碣.shaanxi.gov.cn.2024-05-07
唐代唐俭.cntang.org.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