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
唐朝初年大臣
马周(601年-648年),字宾王,清河平(今山东茌平县)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马周出生于唐博州清河郡茌平县(今山东茌平),幼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熟读典籍。唐高祖武德年间,马周补任博州(今山东省聊城市)官学助教官,但常因饮酒误事被斥责,于是他辞去官职辗转来到长安,客居中郎将常何家中。李世民贞观五年(631年),马周替常何草拟奏章而被唐太宗赏识,提拔为监察御史。期间马周多次上书言明朝政得失,皆被唐太宗所采纳。唐太宗征伐辽东期间,马周与高士廉、刘洎一起留在定州辅佐太子李治。太宗归来后,马周被提拔至中书令、吏部尚书,之后又出任银青光禄大夫。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因消渴症病逝,享年四十八岁,死后被唐太宗追赠为幽州都督,陪葬昭陵。唐高宗李治继位后,马周又被追赠为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
马周在贞观年间针对唐朝初期存在的各种问题多次上书,在奏章中进行利弊分析,并提出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干预的原则和方法,学者周晓瑜认为,马周所提出的政论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和“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作用。毛泽东评价马周所作《陈时政疏》为“贾谊《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除此之外,唐代以后出现了有关马周的诗歌、小说和杂剧,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特征,传达着不同时代的社会氛围中士人的心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坚仁寿元年(601年),马周出生于唐博州清河郡茌平区(今山东茌平),他家境贫寒,自幼便失去双亲,但勤奋好学,精通《诗》《书》《春秋》等典籍,满腹经纶。马周为人不拘小节,豪爽不羁,会做出在其他人眼中的怪异行为,时常以酒相伴,喝得酩酊大醉。周围人看到他的醉状常常出言讥讽,但他不以为然。李渊武德年间,马周补任博州(今聊城市)官学助教官,为官期间,他经常白日饮酒,将讲授之事抛在脑后,博州刺史达奚恕因此多次斥责于他,于是马周离开博州,客居密州。怀州司户赵玄极之子赵仁本欣赏他的才华,为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居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心中激愤之下转投长安。
初露锋芒
抵达长安后,马周客居中郎将常何家中。李世民贞观五年(631年)六月发生旱灾,唐太宗命朝廷官员呈递奏章评论朝政得失,常何作为武官并不擅长儒学经典,于是马周便替他撰写了二十多条有利于国家的建议,常何上奏后,每条建议都符合唐太宗的心意。唐太宗惊讶于常何的奏疏,问其原因,常何如实禀奏,称这是家客马周所写,并将马周希望尽忠尽孝的想法如实告知。太宗听完后当天便召见马周,前后四次派遣使者去催促,等到马周来拜见时,唐太宗与其相谈甚欢,随后下旨让他进入门下省担任官职。次年,马周被升为监察御史,而常何也因举荐有功被赏赐丝帛三百匹。
官场生涯
贞观六年(632年),马周呈递奏疏,针对太上皇的大安宫、唐太宗九成宫避暑以及祭祖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在不久后授予他侍御史头衔,加封朝散大夫。贞观十一年(637年),马周写下事关贞观中后期唐朝治理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新政论《陈时政疏》,从政治、文化、人才选拔等方面细数贞观初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除此之外,马周还建议在长安各条街道安装大鼓,以敲鼓代替喊话的方式提醒居民防火防盗,方便了民众生活,唐太宗给予他加倍奖赏,不久后任命他为给事中。次年,马周改任中书舍人,他在谈论政事时机警善辩,善于进言,常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唐太宗对他愈发信任。
贞观十五年(641年),马周调任治书侍御史,兼任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后,马周又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任太子右庶子。三年后,马周升迁至中书令,同时负责皇宫和太子府两处的事务,经他处理的政事精细周密,被人们大肆称赞。唐太宗征伐辽东时,皇太子在定州担任监军,马周与高士廉、刘洎一同留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京后,马周被命以中书令代理吏部尚书。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马周任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以飞白体写下“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赠予马周。
因病去世
马周身患消渴症,久久不能好转,李世民命人寻找风景宜人的修建宅邸作为马周的修养住所,前去探望的名医络绎不绝,皇太子也前去看望他。除此之外,唐太宗常常命人为马周送去御膳,亲自为他调制药剂。马周临终之前,不愿为追求后世留名而留下披露君主过失的信函奏章,于是要回之前呈上的陈事奏章,亲手焚烧。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病逝,享年四十八岁,唐太宗为表悼念,追赠他为幽州都督,并将其葬入为自己修建的昭陵墓地。李治继位后,追赠马周为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武则天治理国家期间,马周的牌位被供奉在在高聂氏宗祠里配享祭祀。
施政举措
政治
马周的奏疏中不同程度的反映出民本思想,他认为皇帝应该重视百姓的地位与作用,指出国家的兴亡不取决于积蓄多少,而取决于百姓安乐与否,并建议李世民爱惜民力,革除弊政,改变滥用民力的情况。除此之外,马周坚决反对分封制,他曾分别在贞观五年和贞观十一年两次上书向唐太宗论述分封制的危害,以西汉七国之乱”和晋朝八王之乱”为例,细数分封制所带来的危害,建议学习东汉刘秀的做法,不让功臣担任官吏,做到公私分明。唐太宗采纳了马周的建议,最终罢免子弟以及功臣世袭制。见证过隋朝兴衰的马周还十分重视政治教化问题,他认为国家必须早修政教,执政者需要找准自己在施行政教时出现的失误。
贞观之初的李世民为与民休息厉行节俭,但随着经济的恢复,唐太宗的生活逐渐奢侈,先后下旨修建数座宫殿,并下旨征收劳役,导致百姓颇有怨言。马周在贞观十一年的奏疏《陈时政疏》中说明了这一情况,以古代贤明帝王勤俭节约的事迹为例规劝唐太宗保持贞观之初的节俭之风。除此之外,马周建议唐太宗关心百姓苦乐,适当宽减赋税,并以隋朝的失败为例,指出国家一味的囤积财富只会使适得其反,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文化
马周在贞观六年的上书中,以“孝”道为核心,建议将太上皇李渊所居住的大安宫的宫墙、大门和门前的观阙都垒高,彰显太宗的仁孝之心。唐太宗下旨出宫避暑后,马周上书建议,认为太上皇年事已高,需要太宗早晚侍奉在侧,以尽孝道,但避暑的旨意已出,所以需在避暑诏书后追加一道圣旨,公布速去速回的日程以全孝道。除此之外,马周考虑到唐太宗继位以来还不曾亲自举行过宗庙的祭祀活动,建议太宗到宗庙祭祀以表孝心。
文学方面,马周为人极其严谨,其为文风格也有相应的特征。虽“援引事实,扬古今”,却并非纵横驰骋,激扬慷慨。与岑文本比较近似,语多委婉。
人才选拔
马周十分重视地方官的遴选,但当时的人才选拔重视京官而轻视地方官员的选拔,并且官员选拔以武力为标准,致使德行才能兼备的人无法被选拔上来,因此他在贞观十一年的上书中指出李世民在官吏任用上的偏颇,细数州刺史、县令等临民官的重要性,并提出借鉴古代选官政策。马周通过总结古代选官政策的经验,提出三条建议,首先是在选拔地方官员时需重视对方的品德;其次对于遴选出的官员需要设置试用期,通过实践考察其才干;最后,宰相作为中央官员需要从有突出政绩的地方长官中选拔。唐太宗采纳了马周的建议,决定刺史由自己亲自选拔,县令则命朝官以上官员每人举荐一人进行选拔。
主要作品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马周集》10卷,现已散佚,《全唐诗》中收录马周所著诗作《凌朝浮江旅思》一篇。马周现存的奏疏皆收录于《全唐文》。
人物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夸赞马周,称他对事情分析十分迅捷,忠贞端正,对人的批评从不忌讳,每次派他办事多使自己满意,并决定切实借助于马周,共同处理政事。
唐朝政治家岑文本认为与马周交谈时,马周往往能引经据典,推敲古今,写出的文章更是合乎情理,遣词造句极为精准,堪比苏秦贾谊
唐代诗人李贺在其诗作《致酒行》中以马周自比抒发情绪,写下“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的诗句。
北宋政治家欧阳修认为,马周出身不显,虽然李世民的赏识,但其才能无法与傅说姜子牙相比,因此后世关于他的记载较少。
毛泽东称马周在贞观十一年的上书为“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
人物轶事
仙官入世
《太平广记》中记载,马周是仙界华山素灵宫的仙官,被派往人世协助唐朝皇室治理国家,但他到人间后沉湎于饮酒,饥寒交加之下找到善于看相的袁天罡占卜未来,在袁天罡卦象的指引下回到仙宫谢罪,并在之后来到长安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多次向唐太宗建言献策,一路被提拔至宰相。马周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回到天宫,而他在人世的躯体也随之失去生命。
闲适自处
马周认识事理深刻又能旁征博引、善于表达,给李世民每进必中,深得太宗赏识,说要是一时看不见马周就思念他。中书侍郎岑文本与马周相处并仔细观察后,说他双肩上耸像老鹰,脸上发火一样的红光,有才干官职上迁虽然快,但恐怕寿命不长。马周四十八岁就死了。后人用“鸢肩火色”形容官运亨通但不长久。早年曾启程西行,目的地是长安。在旅途中,他抵达了新丰,并在一家旅店中暂时安顿。然而店主对马周的态度并不友好,他只关注那些往来穿梭的商贩,对马周的住宿需求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马周并不在意店主的态度,他叫人送来酒菜,一个人悠然自得地享用美酒佳肴,其自得其乐的状态和豪放不羁的态度也让店主感到惊异。
职位纠纷
官员韦挺因家族关系入仕,被李世民所重用,连升其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韦挺担任御史大夫时,轻视担任监察御史的马周,并以马周出身寒微为由对其无礼,马周十分不满他的行为。马周成为中书令位居韦挺之上后,唐太宗想以韦挺为宰相,但马周进言称韦挺为人傲慢狠毒,并非宰相之才,唐太宗听后犹豫不决,韦挺为相之事也被暂时搁置。
京城购宅
马周替常何撰写奏章而被唐太宗赏识后十分自负,在担任监察御史时,派遣随从按照图案购置宅邸,但因之前的身份被其他人嘲笑其购宅行为。不久后马周得到消息,京城内有上好的宅院售卖,价值两百万,于是他立刻告诉李世民,唐太宗下旨让有关部门拨给马周所需钱财,并赏赐给他一批奴婢和宅邸所需物件。
喜食鸡肉
马周喜食鸡肉,每每巡视州县期间都要食用鸡肉,他的行为引起他人不满,有小吏就此事向朝廷告发,唐太宗听说后,称当初禁止御史吃肉的诏令是为了避免官员巡视时,州县花销过多,马周吃鸡的行为并未违背这一诏令,随后将告发的小吏鞭打斥责。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墓葬纪念
马周墓位于位于礼泉县烟霞镇上古村东北方1千米处,为昭陵陪葬墓。马周墓封土堆为圆丘形,以夯土浇筑,四周被削损,西侧凿有小窑。墓葬底径15米,残高5米。冢前立石碑一通。
马周碑
马周碑全称《大唐故中书令高唐马公之碑》,李治永徽二年(651年)刻,立于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十月六日,撰书人不明,宋代金石收藏家赵明诚记为许敬宗撰文,殷仲容书丹。马周碑首圭额,身首高358厘米,下宽116厘米,厚39厘米。额阳刻篆书4行,行3字,碑身阴刻隶书37行,行84字,题衔及大部分文字磨损难识,唯左上部较为清晰。马周碑原竖于礼泉县烟霞镇上古村东马周墓前,1975年移入陕西省昭陵博物馆。
纪念馆
为弘扬马周精神,宣传马周文化,建设茌平区独有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2020年10月29日,荏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会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建设马周文化纪念馆的建议,申请建设占地500余亩的马周文化旅游区,为茌平区的文化旅游做贡献。这项建议于同年10月29日被聊城市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回复,并予以支持。建成后的马周纪念馆作为当地特色人文景点被安置于山东省聊城市荏平区博览馆二楼。
纪念活动
2017年2月26日,纪念唐朝宰相马周诞辰1417周年书画家笔会在马周故里山东省茌平区前曹村(马庄)举行。
文化广场
马周文化广场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荏平区前曹村朝阳家苑,每逢盛大节日,当地村民都会穿着鲜艳的节日盛装在广场上举行踩高跷、舞狮等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文化展览馆
马周文化展览馆位于聊城市荏平区前曹村朝阳家苑,是荏平县马周文华旅游项目之一。
相关作品
影视形象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初露锋芒
官场生涯
因病去世
施政举措
政治
文化
人才选拔
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人物轶事
仙官入世
闲适自处
职位纠纷
京城购宅
喜食鸡肉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墓葬纪念
马周碑
纪念馆
纪念活动
文化广场
文化展览馆
相关作品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